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与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选入我院于 2019/1-2020/1临床药物治疗的患者 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合理用药管理,对比 2组患者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概率以及不良反应概率。结果:实验组发生用药不合理的现象显著少于参照组( 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在用药后的不良症状也明显少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于临床用药进行有效的用药管理,有助于降低用药的不合理应用,并有效减少患者发生不良症状。

  • 标签: 合理用药 安全性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心内科随机选择自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9月收治的 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排序法将其分成对照组( 90例)和观察组( 90例),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的用药护理,而观察组的护理方式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在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无差错事件发生率上,对照组都要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临床上对心内科进行用药护理管理的加强,能够将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医疗纠纷以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出现的几率也会有明显的下降,值得被进一步推广至临床上并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用药 心内科 安全管理 治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社区医院药剂科采用安全用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92例患者纳入研究,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用药管理)和观察组(46例,安全用药管理),对比两种管理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管理方式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86.96%)高于对照组(58.6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用药管理可以有效改善社区医院药剂科的药品管理质量,保证药品的安全使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安全 用药管理 社区医院 药剂科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文章挑选本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9 月之间收治的 84例心内科患者为对象,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总结患者服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依从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分析,患者对药物认知、服药时机以及是否遵医嘱用药均是患者服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护理后,观察组在用药依从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 P< 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患者服药期间的护理中,患者对药物认知、服药时机以及是否遵医嘱用药均会引发不安全时间,询证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率,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内科患者 用药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使用甲硝唑治疗的患者80例,对其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而后结合实际情况将安全用药措施予以制定,最后比对实施后和实施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后可知,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消化不良反应为主。通过实施安全用药措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实施前比对降低显著,统计数据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甲硝唑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需加以关注用药指导,从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降低。

  • 标签: 甲硝唑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ICU抢救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药物使用在抢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安全隐患,如何规范药物管理,需要完善该药物的使用流程,建立管理小组,对护士加强业务培训和药物知识学习,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提升医院药物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证护理用药使用安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ICU护理用药? 安全? 原因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文章归纳了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分析了与护理给药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建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护理实践标准,规范护理给药行为,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性,推进中药注射剂静脉护理给药的专业化进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用药安全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以及用药安全展开讨论。方法通过调查某医院药房的售药记录,发现在药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结果通过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结论医疗机构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

  • 标签: 高危药品 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和有效管理措施,从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 以用药管理实施后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西药治疗患者为研究组,以 2016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管理实施前收治的 80 例西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结果 : 研究组患者发生重复用药 2 例,联合用药不当和用药方法不当各 1 例,其总发生率为 5.0% ,对照组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 18 例,总发生率达到了 2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 在临床西药治疗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用药制度,有效加强用药监督和用药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西药 管理措施 合理用药 抗生素滥用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本文对本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7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8例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在98例高血压患者中,医院因素为1例,概率为1.02%;患者因素为3例,概率为3.06%;药物管理因素为2例,概率为2.04%;护理人员因素为5例,概率为5.10%。结论医院、患者、药物管理及护理人员是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不高及用药安全管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必要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所有药品均存放于药房,高危药品临床使用风险较大,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性,一般用于高危患者,虽其使用率没有其他治疗性药物高,但若临床用药出现失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轻则影响治疗,重则影响患者生命。医院对高危药品管理系统的完善不仅可有效避免药物存放失误、药品质量不合格、药品过期等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问题,且提高药品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关于用药方法、禁忌、给药途径、药物功能主治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了解。因此,药房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以及用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关管理措施以及安全用药对策。

  • 标签: 安全性 高危药品 药房 管理 问题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安全用药的研究,探讨PDA扫描核对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药物治疗的296例患者进行分组调查,每组有148名患者。护士在甲组用药时切换到常规检查模式,而乙组用药时使用PDA扫描技术来记录和比较不正确用药的可能性和失败的可能性以及病人和医院之间的纠纷。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出现错误用药的只有1例,与A组患者相比,B组护士与护士发生纠纷的情况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在护士与患者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上存在一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辅助药物治疗,患者意识清晰,且本次是要取得了医院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都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患者自身疾病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2方法 1.2.1实施之前 在A组实施PDA扫描技术之前的常规方式进行用药安排。医生当天在计算机医疗系统中签发了长期和临时医疗处方。护士经确认后把相应数据输送到药房。配药完成后将药物送回服务后,护士仔细检查后给患者使用。 1.2.2实施后 B组患者使用新型PDA扫描核对技术方法,具体进行如下操作:(1)护士要准确掌握关于PDA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帮助护士加深印象。(2)医生通过在电脑系统中进行医疗处方的配置,护士通过对药物审查和检索,将用药信息传送到药房。(3)PAD系统通过对患者的信息和药物配方的审核,将符合要求的配药信息进行打印和配置相对应的QR码。(4)护士在为患者安排用药之前,需要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药品是否匹配,通过扫描药品和患者QR码方式,完成后方可进行用药安排。扫描完成后,系统将自动下载用药时间,执行程序和其他信息,以便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检查药物状态。如果手环的QR码与药物的QR码之间存在差异,则PDA扫描仪将发出蜂鸣声以指示药物中存在错误。核对用药过程,避免用药错误。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用药错误率进行观察,了解PDA扫描仪核对技术对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药物错误有五种类型:提前或延迟周转时间,患者错误,药物错误,药物路线错误和其他错误。 根据WHO的定义,对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了评估,即该错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但最终会被发现或发现。 2.结果 2.1两组中使用错误药物的可能性 与A组患者相比,B组中出现不良药物的可能性更低。因此,两组患者中不良药物的可能性存在一些差异,且p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人们的用药过程中,用药安全问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医院中药饮片的用药剂量不合理使用问题,并分析了超剂量服用中药饮片后的不良反应,希望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随机选择医院系统中的中药饮片用量排名靠前的药物,统计分析相关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剂量情况,认真分析重要饮片超剂量服用的不良反应。当前的中药饮片使用出现了超剂量问题,当然大多数的超剂量使用问题都不太严重,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较为轻微。中药饮片的超剂量服用直接关系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此我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控制中药饮片的使用剂量,保障中药饮片的用药合理性,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安全用药 中药饮片 超剂量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