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DWI预测及早期评估肝转移瘤全身系统性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肝转移瘤患者21例,于化疗前1周内、化疗开始后1~3周及结束后1周行DWI,测量80个肝内靶病灶的ADC值。根据化疗结束后靶病灶最大径的变化分为缓解组、进展组和稳定组,比较3组化疗前后ADC值及其变化率的差异,分析二者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的相关性。结果缓解组化疗前ADC值显著低于稳定组及进展组(P〈O.05),化疗后1~3周缓解组ADC值显著升高,ADC值变化率(33.17%)显著高于稳定组(7.31%)及进展组(-12.76%)。ADCi#与化疗结束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呈正相关(r=0.589,P〈0.001),1~3周ADC值变化率与化疗结束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0.736,P〈0.001)。结论利用DWI及ADC值可预测并早期评估全身系统性化疗对于肝转移瘤的疗效。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分析,首先对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按照医生的医嘱对患者入院时的处理方式(诸如收住ICU或普通病房)进行记录,30天以内对患者的入院终点(包括出院和死亡)进行记录,对不同阶段患者的处置方式以及预后终点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ROC曲线对早期预警评分应用到患者采用处置方式以及预后的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到路脑外科的护理中能够准确的识别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状况,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危重病人进行严格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准确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颅脑外科 处置方式 预后效果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4-0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活动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早期活动护理。分别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介入手术前及出院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股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流速。结果手术前治疗组下肢动脉血流峰值与平均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下肢动脉血流峰值与平均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等优点。联合术后早期运动护理,能够加快患肢的功能的恢复。因此我们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大医院开展早期护理运动,加快病人术后的恢复。

  • 标签: 活动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术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71-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短期愈后影响。方法7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早期BiPAP治疗,33例对照组患者先常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时再改用Bi-PAP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比其对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中pH、SaO2、氧合指数,NT-proBNP,急诊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率、短期愈后评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中pH、SaO2、氧合指数,NT-proBNP,急诊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率、短期愈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早期应用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急诊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率、改善短期愈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重度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炎解毒软膏用于治疗下肢早期急性蜂窝组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下肢早期急性蜂窝组织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消炎解毒软膏加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症状及体征、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组相应指标比较,观察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消炎解毒软膏外敷治疗下肢早期急性蜂窝组织炎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

  • 标签: 消炎解毒软膏 下肢 急性蜂窝组织炎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I组)和高血压肾损害组(Ⅱ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含量,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关指标作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评价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I组、Ⅱ组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组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尿素和血肌酐阳性率(P〈0.01)。此外,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升高早于血尿素和血肌酐。结论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敏感度高于血尿素和血肌酐,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尿酸 胱抑素C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效。方法对所有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早期病患利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4天后,观察病患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利用胰岛素泵能够有效降低病患血糖,和成功组相比,病程越短,其达标时间就越少,缓解率也就越高。结论利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术,能够令2型糖尿病病患的血糖值明显下降,在进行治疗后,病患使用胰岛素量明显较以前少,其胰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一些身体素质良好的病患不使用药物,就能够达到显著控制血糖的效果,是一种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的诊疗方式。

  • 标签: 胰岛素泵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27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腹泻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排斥及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配合止泻给药,加强基础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体措施有药物止泻、调整抗排斥药物的剂量、适当补液、抗感染、饮食治疗及健康宣教。结果肾移植术后48h至1个月内腹泻发生率为11%,持续时间2~10天,经药物止泻及调整霉酚酸酯用量和饮食指导后缓解。结论肾移植早期患者腹泻有其特点和原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是最重要的原因,正确评估腹泻,根据腹泻的性质进行饮食指导和药物调整治疗,注意观察治疗用药的效果预防腹泻的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 标签: 培菲康 思密达 肾移植术后 腹泻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FUS)及MRI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确诊的39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8±2.2)岁。所有患者双手、双腕均行HFUS、MR检查,重点观察有无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增殖、滑膜血流、关节积液、肌腱炎等影像表现,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检查关节1248个,HFUS和MRI在观察骨侵蚀[5.1%(44/858)vs4.1%(35/858),χ^2=1.075,P〉0.05]、肌腱炎[4.6%(18/390)vs1.5%(14/390),χ^2=0.521,P〉0.05]、腱鞘水肿[9.5%(37/390)vs7.7%(30/390),χ^2=0.800,P〉0.05]方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US在观察关节滑膜增殖[15.4%(132/858)vs7.7%(66/858),χ^2=24.870,P〈0.01]、关节积液[10.4%(89/858)vs6.1%(52/858),χ^2=10.578,P〈0.05]方面明显的检出率优于MRI;MRI在观察骨髓水肿方面[0%(0/858)vs5.5%(47/858),χ^2=48.324,P〈0.05]优于HFUS。结论HFUS在检测早期RA患者病变关节的骨侵蚀、肌腱炎、腱鞘水肿、滑膜增殖、关节积液等方面,与MRI具有等同、甚至更优异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核磁共振 骨侵蚀 滑膜增殖
  • 简介:目的:研究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滑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复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ESR和CRP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病变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滑膜切除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滑膜切除术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病变
  • 简介:探讨B超引导下空芯针腋窝淋巴结穿刺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46例腋窝淋巴结临床查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B超引导下空芯针淋巴结穿刺病理学筛选,明确诊断后行乳腺改良根治及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病理诊断穿刺结果阳性者15例,阴性者31例。淋巴结阴性组行SLNB,阴性者28例,阳性者1例。穿刺结果的假阴性率为3.2%。B超引导下空芯针淋巴结穿刺可作为评估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一种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 空芯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2.06%)与对照组(32.73%)相比明显较低,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因素、胃肠道准备、手术因素、麻醉用药是引起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加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预防不良反应出现,提高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恶心呕吐 预防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7-02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选取中山市中医院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患者,选取新型早期生物标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观察APE早期H-FABP水平,比较其与心脏血清标记物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评估H-FABP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危险分层的意义,结果本研究表明,APE组H-FABP、BNP较对照组分别有明显差异性(P<0.01)及有差异性(P<0.05),而APE组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FABP、BNP呈显著递增趋势,且H-FABP阳性组在不良发生事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发生率增加。结论提示H-FABP是APE患者右室损伤和功能不良的早期标记物,是可用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生化指标。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