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实施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纳入102名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治疗患者分析,采取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管治疗,比较治疗有效率、VAS。结果:两组治疗前、咀嚼功能、VAS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阶段患者VAS、咀嚼功能比较实验组较好,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经管治疗后可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不适感。

  • 标签: 根管治疗 牙隐裂伴牙髓病变 治疗效果 VA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留原管治疗方案在全冠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全冠修复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原管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及1内年内。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否保留原管治疗,对全冠修复效果影响均较小,在临床上可建议采用保留原管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 标签: 保留原根管治疗 全冠修复 口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管治疗中新型填充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86例需要管治疗的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新型填充材料进行填充,对照组使用传统填充材料进行填充。比较两组患者的管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后疼痛情况、感染情况、牙髓存活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管治疗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感染情况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牙髓存活率也较高。结论:新型填充材料在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填充材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根管治疗 新型填充材料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冠修复对牙隐裂的远期效果。方法:于2021.3-2023.6期间收集就诊于本院的牙隐裂患者,依照双盲法将78例试验样本分成甲组(n/39)和乙组(n/39)。治疗方法的选择上,甲组先管治疗,再修复治疗,乙组则管治疗与冠修复同步进行,组间展开临场疗效的评比。结果: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vs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治疗同步实施冠修复对切实提高牙隐裂的临床疗效,保证理想的远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修复 根管治疗 牙隐裂
  • 简介:【摘要】截疗法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通过穴位刺激和经络调理,旨在从根源上解决痔疮问题,该疗法在缓解疼痛、减少出血、促进愈合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总结以往截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可为中医治疗痔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中医截根疗法 痔疮 综述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和医院感染类型及易感因素.方法各病区临床医师按照统一表格填报医院感染病例,专职监控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确认,并对全部病历逐个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4.2%,主要病原菌为真菌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0.88%、10.69%和8.49%,主要易感人群为恶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老幼体弱者.主要高危因素为侵人性诊疗操作、抗生素使用,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结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针对院内感染的易患因素应积极做好重点监控,侵入性诊疗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长期大量及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应增加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率.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易患因素 病原谱分布 感染类型 真菌类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出来的28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科室分布的统计及耐药性分析,并对其中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作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等试验。结果286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占79.72%(228/286),其次为尿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74%(25/286),5.59%(16/286);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分别占56.29%(161/286),27.62%(79/28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62株,检出率为56.64%(162/286),产AmpC酶检出39株,检出率为13.64%(39/286),产KPC酶28株,检出率为9.79%(28/286),产NDM-1检出2株,检出率为0.70%(2/286)。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以ICU感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呼吸内科,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比较高,且耐药表型多样,对多重耐药株检测耐药机制非常重要,以便控制医院的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药敏试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HDL亚类组成分布。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记法分析66例正常对照及37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HDL亚类,并分析其组成和含量;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人群的血浆TG、TC、HDL-C、LDL-C的含量。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TC、LDL-C、apoB100和preβ1-HD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HDL-C(P<0.05)、apoAI(P<0.05)、HDL2a(P<0.05)、HDL2b(P<0.01)含量及apoAI/apoB100比值(P<0.01)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poAI、HDL-C水平和apoAI/apoB100与HDL亚类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DL颗粒直径呈变小趋势,提示其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

  • 标签: HDL 亚类 脑卒中 双向电泳-免疫印记法 血脂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5-02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合肥地区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PCR—SSOP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合肥地区1174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血样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共检出61个基因,合肥地区HLA—A,B,DRB1位点基因频率最高的分别为A*02(37.3%),A*11(20.8%),A*24(17.8%);B*15(13.8%),B*40(17.6%),B*13(11.3%);DRB1*15(16%),DRB1*09(15%),DRB1*04(14%)。发现了A*34和B*15中的B*95等在中国人群中比较罕见的基因。结论合肥地区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部分位点的基因频率呈现出地区差异。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PCR—SSOP PCR-SSP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咸阳市渭城区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9年国标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蜚蠊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4.23%;蝇类有7种,家蝇和棕尾別麻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2.52%和47.78%;鼠类有小家鼠、褐家鼠2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2.00%,47.80%;蜚蠊有1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100%。蚊类总密度为9.09只/灯·小时,以牲畜棚和公园较多;蝇类总密度为13.17只/笼,以绿化带最高;鼠类总密度为0.21%,以城乡结合部最高;蜚蠊总密度为0.85只/张,以餐饮行业和居民区较高。鼠类活动2高峰,分别在在4月和11月;蚊类也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7月和10月;蝇类8月份最高;蜚蠊的活动高峰期不明显。结论相关部门在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蚊虫控制的重点在公园和牲畜棚,苍蝇在绿化带,鼠类在城乡结合部,蟑螂在餐饮业和居民区。

  • 标签: 病媒生物 监测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7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及同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现场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体质调查表》,采用临界值法判定受试者的体质类型,并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COS组患者中单一体质为5例(25.00%),复合体质为15例(75.00%);正常对照组的单一体质为8例(40.00%),复合体质为12例(60.00%)。PCOS组患者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二的体质依次是气虚质、痰湿质;正常对照组出现频次排名前二的体质依次是阳虚质、气虚质。结论:PCOS患者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为主,多为复合体质。笔者提倡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能及早发现PCOS患者偏颇体质,运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干预,可达到延缓发病及尽早恢复生育功能,甚至是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类型 分布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人衰弱发生情况以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门诊体检资料完整的106例老年人,平均年龄(79.5±7.6)岁。衰弱采用Freid表型定义评估,包括体质量下降、疲乏、走路速度缓慢、握力低、身体活动量低5个指标,符合3项或3项以上的被确定为衰弱,1~2项符合的为衰弱前期,0项为无衰弱。老年人综合评估包括一般情况、疾病以及用药情况、老年综合征、营养风险、认知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睡眠等。结果106例老年人中无衰弱老年人26例(24.5%)、衰弱前期老年人65例(61.3%)、衰弱老年人15例(14.2%)。其中,〈80岁5例(9.8%)衰弱,≥80岁10例(18.2%)为衰弱;衰弱老年人中9例(60.0%)发生失能,14例(93.3%)存在共病。衰弱老年人较非衰弱老年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BMI)低、听力下降,患有尿失禁、失眠、营养不良比例高,并且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合并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以及多重用药明显(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用药与衰弱前期独立相关(OR=2.376,P〈0.05),认知障碍与衰弱独立相关(OR=2.079,P〈0.05)。结论老年人衰弱前期和衰弱均应受重视,衰弱常与失能、共病并存。影响老年人衰弱程度的主要因素为认知障碍和多重用药。

  • 标签: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B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控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ABA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显著性比较用Y。检验。结果353株ABA主要来自痰液(占93.7%),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最多(分别占34.8%和35.4%),3月及7~9月为感染高峰期(共占48.7%)。除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外,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IcU为60.98%~93.5%,非ICU为69.57%~82.17%。ABA在ICU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A)的分离率(分别为91.1%和86.2%),高于非ICU病房(分别为81.7%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IcU为著;应采取综合措施,延缓和减少耐药ABA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福建省三明市在历史过程中,由于各民族间个体相互婚配、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汉、畲、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存的地区.了解该地区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对于民族起源、融合、遗传性状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故笔者对三明地区一市五县共13794人进行ABO血型分布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福建 三明地区 ABO血型 血型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PKP术后骨水泥形态分布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从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56例患者共67个椎体进行PK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骨水泥形态及分布,将其划分为点式支撑组(A组,15个)、平面支撑组(B组,25个)和立体支撑组(C组,27个),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12个月VAS评分,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临近节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椎体骨密度变化。使用多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检验效能α=0.05。结果:A组、B组、C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87±0.32、6.78±0.22、7.110.23(F=0.542,P=0.58);术后7天VAS评分为2.67±0.33、3.2±0.30、3.13±0.26(F=0.764,P=0.47);术后12个月为4.20±0.23、2.54±0.21、2.31±0.21(F=96.4,P=0.003),通过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3,A组与C组比较P=0.002,B组与C组比较P=0.181。术后12个月三组的椎体高度变化分别为0.24±12、0.14±0.1、0.13±0.08(F=66.4,P=0.013),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1,A组与C组比较P=0.001,B组与C组比较P=0.211。术后12个月临近椎体平均骨密度T值变化A组为1.22±0.11,B组为1.32±0.12,C组为1.65±0.21(F=55A,P=0.021),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171,A组与C组比较P=0.023,B组与C组比较P=0.031。结论:PKP手术的骨水泥充填形态会影响术后病椎椎体高度的维持以及临近椎体的骨密度,平面支撑的骨水泥形态具有较好的应力分配特性,术后椎体高度丢失以及临近节段的骨质疏松程度相对较轻。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特点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医院感染分离的102株PA对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PA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62.7%,伤口感染次之占19.6%,感染重点对象为老年人,肿瘤及烧伤患者。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抗菌作用最强的是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81.4%,抗菌作用最差是氨苄青霉素(0%),磺胺甲唑次之(30.3%)。结论PA为医院内感染的代表菌株,其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

  • 标签: 医院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