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医综合护理对功能和生活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西医综合性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包括中药辨证论治、针灸治疗、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证侯积分,以用力呼气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Barthel生活指数作为评价功能、生活指数的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证侯积分,包括咳嗽、气促、发热、咳痰、肺部湿罗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FVC、FEV1、Barthel生活指数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可缓解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指数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获得性肺炎 中医综合护理 肺功能 生活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阻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阻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00%,较对照组患者80.00%高,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我院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家庭无创通气治疗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其征像特征。方法对76例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情况及其征像特征。结果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占比以恶性孤立性小结节居多,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83.3%)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影像征像,25例(59.5%)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影像征像。结论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符合率较高,根据影像学征像的典型特征进行鉴别,准确判定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恶性结节的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诊断 恶性 影像学征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行CT扫描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中,抽取出8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恶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良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例数为38例,观察组病例数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过后的病变类型、敏感性、血管征分型、CT强化峰值(PH)以及CT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SPH/PPH)。结果观察组CT血管征敏感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敏感率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PH、SPH/PPH的组间差异均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起到重要意义,临床诊治时利用CT血管征能够确定微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CT血管征 肺部微小结节病变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患者10min步行距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的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15±1.19)d,少于对照组的(11.19±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恢复情况明显,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噻托溴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哮喘控制测试(ACT)与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6例哮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ACT评分、同时应用功能检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结果56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完全控制率26.3%,部分控制率27.6%,治疗6个月后症状完全控制率56.8%,部分控制率23.5%,治疗前后比较ACT评分、PEF、PEF%预计值、FEV1、FEV1%预计值、FVC、FVC%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T测试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患者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联合功能检测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病情,评估哮喘控制程度,对于哮喘患者的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哮喘 肺功能 哮喘控制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我院对58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甲乙两组均为29例。除了基础治疗,甲组增加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甲组平均心率是(77±6)次/min、呼吸频率为(21±3)次/min;乙组为平均心率(86±7)次/min、呼吸频率(25±4)次/min。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雾化吸入疗法的效果好,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质性疾病患者在病情诊断过程中检测血清KL-6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活动性间质性疾病患者、非活动性间质性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群资料各57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血清K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该指标的异常程度越大,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血清KL-6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猪磷脂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数字法为患儿随机分组,研究组39例患儿、对照组39例患儿,其中对照组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而研究组加用猪磷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血氧饱和度、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氧分压、pH值、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同时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4.87%(37/39),高于对照组71.79%(28/39)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磷脂可以提高患者的氧分压、氧合指数,降低其二氧化碳分压,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猪肺磷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3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机治疗,观察组给予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2.35%(P<0.05);观察组排痰量、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排痰效果显著,并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诱导痰检查,研究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指标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7年在我院北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88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诱导痰技术提取检查,通过分组推进相应的治疗。结果分组病人以15天作为治疗周期,进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分组患者中通过数据分析看出第Ⅰ小组情况最为好转。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气道中,分析诱导痰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数,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对AECOPD患者选取激素治疗方案的指导依据。

  • 标签: 诱导痰 慢阻肺 嗜酸性粒细胞 急性加重期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及患者功能变化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来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药物治疗基础上,再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FEV1、FEV1/FVC、FEVQ%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1。结论噻托溴铵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噻托溴铵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I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观察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急救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急救治疗,研究组,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急救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min后,研究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起效快,效果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急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诊治中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遵循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诊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功能参数临床诊治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呼吸力学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组较优异(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功能参数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组较优异(P>0.05)。结论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诊治中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诊疗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患有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人进行相关检查、临床症状的统计,并且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彩超显示左心房室长大的患者有25例,占69.44%;两心室长大的患者有10例,占27.77%;左心室后壁搏幅下降的患者有32例,占88.88%。放射检查显示左心室长大者的患者有13例,占36.33%;左右心室长大的患者有15例,占41.66%,经过系统全面的治疗后有效率达78.46%。结论对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时应该将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研究,最终才能降低对患者的误诊率。而对于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该病的情况比较复杂、治疗的矛盾很多、预后欠佳。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损伤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放射性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42例未发生放射性损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检查各项指标,同时,42例放射性损伤患者同时接受常规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第一,分析rrBF、rrBV与rrPS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42例放射性损伤患者,双源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损伤,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灌注成像 放射性肺损伤 诊断价值 病理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全切除术治疗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后VAS评分、体重下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p<0.05;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后VAS评分及体重下降对比,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可缩减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肺癌全肺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E)患者的功能和螺旋CT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本文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随机选取了50名,分析这些患者的功能和螺旋CT影像诊断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影像中的磨玻璃样低密度影与一秒末用力呼吸率(FEV1/FVC)呈现负相关性;螺旋CT影像中的线网状阴影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VA)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螺旋CT影像中的蜂窝影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VA)均呈现负相关性的特征。这表明不同程度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功能参数和螺旋CT影像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该结论对于利用螺旋CT影像特诊进行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功能 螺旋CT影像特征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接收的60例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疾病,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低于对照组73.33%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有COPD合并肺结核的老年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易造成漏诊,所以可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使用抗结核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给氧,并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82.00±0.88)mmHg、PaCO2(46.95±0.42)mmHg、pH(7.44±0.02)、有效率97.83%、死亡率2.1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O2(61.02±1.03)mmHg、PaCO2(52.33±1.45)mmHg、pH(7.30±0.03)、有效率86.96%、死亡率13.04%。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并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