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程度。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的上万份样本进行相关因素的检测,探讨影响微生物培养质量的具体原因,了解病原菌的耐药程度。结果:本次研究认为影响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含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员因素,具体培养的准确率达到82.08%,符合质量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所有样本的类型当中,痰液样本受到的影响最少准确率最高,病原菌耐药程度按照类型来进行划分。结论:开展综合质量监测,做好规范性存储,提高采集的精准程度,可以减少外部和内部环境,对于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着重提升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技术水平,以改善科室管理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病原菌耐药 科室建设
  • 简介: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提高三级医院细菌培养标本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方法成立院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对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FMEA分析法确定5项影响质量的失效因子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riskprioritynumber,RPN)及标本不合格率。结果FMEA实施后,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5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显著下降;标本不合格率由0.085%降低到0.046%。结论将FMEA应用于标本采集与收送流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标本检验前合格率,确保检验分析质量,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水平。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三级医院 标本检验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分析了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收集了60例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血常规指标可用于区分这两种贫血类型。例如,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而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有异常的血红蛋白电泳图谱。此外,血常规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有一定关联性,支持其在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强调了血常规检验提高这两种贫血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的重要性。然而,研究还存在数据样本限制和未考虑其他影响诊断因素的局限性。进一步研究应探索优化血常规检验方法,并结合其他生化指标和遗传学分析等技术,以提高对这两种贫血的准确诊断能力,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推动早期干预和管理策略的发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诊断准确率 诊断价值 应用效果分析 生化指标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