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病者不同功能时的室性心律失常(VA)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191例。结果显示心功能不全者的复杂VA较心功能正常者显著增加。HRV地域指标各项指数均明显下降。两者都随心功能恶化而出现显著改变。结论提示复杂VAHRV之间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轻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67例为观察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螺内酯组(34例);另健康对照组20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半端肽(PⅢNP)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PⅢNP血浆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血PⅢNPBNP均明显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在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可以起到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螺内酯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有效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而且大多数患者用药疗程长,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类药物均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丙戊酸类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丙戊酸镁、丙戊酰胺等。二者对肝脏及血液系统均有潜在影响,而且可能发生皮疹,尤其卡马西平可能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

  • 标签: 丙戊酸钠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卡马西平 类药物 抗癫痫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探究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措施,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77.5%,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血塞通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OX-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86例,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及对照组(19例),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亚组(23例)、中度亚组(22例)重度亚组(22例).分析各组血浆OX-LDL-C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OX-LDL-C、HCY浓度比较,冠心病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ensini评分三个亚组间血浆OX-LDL-CHCY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浆OX-LDL-C、HCY浓度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ensini评分与血浆OX-LDL-C(r=0.805,P<0.01)、HCY(r=0.700,P<0.01)浓度呈正相关,且OX-LDL-C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较HCY高;血浆OX-LDL-C与HCY浓度呈正相关(r=0.698,P<0.01).结论血浆OX-LDL-C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有关,血浆OX-LDL-C与HCY具有相关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浆OX-LDL-CHCY浓度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GENSINI评分
  • 简介:目的分析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90例,将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立普妥治疗,其中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小剂量(20mg/d)立普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30mg/d)立普妥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30mg/d)立普妥以及小剂量(20mg/d)立普妥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改善效果,但改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剂量。

  • 标签: 立普妥 老年高血压 不同剂量 血脂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为培养社区医生在高血压及其相关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科研能力,有效总结我省高血压防治工作成效,提高社区医生慢性病防治效果的评价能力提升基层医生慢性病防治工作信心,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联合《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社,于2013年6月至10月开展了浙江省社区医生高血压及其相关慢性病论文写作培训征文比赛。一共收到省内各市选送的论文100多篇,经过《心脑血管病防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评审,初步筛选出比较好的50篇论文并对其中部分论文进行了针对性指导修改,最终评选出24篇浙江省优秀社区医生论文。

  • 标签: 慢性病防治工作 高血压防治 论文写作 社区医生 浙江省 比赛
  • 简介:目的探讨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浆脑钠肽、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植入起搏器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起搏部位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采用右室间隔部起搏.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搏参数、血浆脑钠肽(BNP)、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ORS波宽度(QRSD)为(123.96±14.32)ms,低于对照组的(131.58±14.7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比较耒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功能影响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能更好地保障心脏的收缩功能,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起搏部位 右室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择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性护理,研究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生存质量
  • 简介:长期持续性高血压、长期治疗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长期趋势1950~1990,费明翰心脏研究[英]PamelaA.Sytkowski…//Circulation,-1996,93-697~703心血管病(CVD)的发病率死亡率归因于高血压的慢性过程。很多...

  • 标签: 高血压 长期治疗 心血管病 全因死亡率 持续性 抗高血压药物
  • 简介: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利沙坦酯组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的诊室血压,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及夜间下降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阿利沙坦酯降低白昼及诊室收缩压(SBP)降低24h、白昼、诊室收缩压幅度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DBP)平均降压幅度、血压达标率、谷峰比值(T/P)及平滑指数(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比较,阿利沙坦酯更安全。结论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高血压 阿利沙坦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IM0配体(sCIMOL)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80例),再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强化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PAPP—A、SAA、血清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妊娠相关蛋白A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可溶性CIMO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呈阳性与心率失常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室上性心率失常比例为28.33%,室性心率失常比例为40.00%,心肌缺血比例为21.67%;观察组患者对应比例分别为11.67%、23.33%与8.33%;实验组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异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真实掌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客观数据,为预后治疗患者提供科学、精确的医学数据。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的关系.方法共入选173例冠心病(CHD)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CAS,同时选取健康成人60名为对照组.检查入选对象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糖化血红蛋白、UACR及CysC水平,比较两组UACRCys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的UACR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患者UACRCysC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多支病变组患者UACRCysC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UACRCysC与ACS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分别为0.651,0.649,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UACRCysC水平越高.结论UACRCysC与冠状动脉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的增加呈相应增高趋势,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胱抑素C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耗氧量、肌酸磷酸激酶(CK)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入组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诊断为AMI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试验组(6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排除溶栓禁忌,对照组患者予支持治疗、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50万U口服阿司匹林300g等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治疗后持续观察心肌耗氧量情况、肌酸磷酸激酶ST段变化率(ST段在用药后降低的与用药之前的比值)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经治疗后5d,两组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心率、心肌耗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开始时几乎无差异(P〉0.05),而在16h、20h、24hCK值分别为23.32±7.73,17.45±7.448.47±3.4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酶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峰值前移小于16h。结论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确实可靠。

  • 标签: 尿激酶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0)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组问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CHF组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V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0.05);(3)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之间NO、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VEF与NO、AngⅡ呈负相关(r=-0.415,-0.544,P〈0.01)。结论: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分析国际通用的帕金森病(PD)调查问卷在帕金森高危人群筛查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对2326例被调查者分别采用2种方法,即国际通用的9个问题PD调查问卷(筛查方法一)及结合PD主要的4个非运动症状[(NMS)筛查方法二]与相关既往病史进行筛查,分析问卷在PD高危人群筛查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确诊PD患者44例(PD组),非PD者2282例(非PD组)。结果2326例采用筛查方法一共筛出高危人群374例,占总人数的16.08%。筛查方法二共筛出高危人群188例,占总人数的8.08%,患病率为1.89%。最终临床诊断PD44例,其中39例筛查方法一筛出的高危人群,42例筛查方法二筛出的高危人群。筛查方法一敏感性为88.64%,特异性为85.32%;筛查方法二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93.60%,2种筛查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方法二筛出的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NMS比较,2者在嗅觉下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及抑郁焦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筛查方法二的特异性较筛查方法一更高,但敏感性的提高不显著,筛查方法二可进一步提高对PD高危人群的筛查效率。

  • 标签: 帕金森病 敏感性与特异性 发病率 运动障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 简介:目的研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在X综合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X综合征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肱动脉基础、反应性充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明显扩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2)X综合征组较对照组ET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3)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与血浆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分泌功能紊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后者与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减少有关.

  • 标签: X综合征 血管内分泌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劳力型心绞痛
  • 简介:美国Vjrginia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研究者,对2004—2011年间收治的91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mm)进行了分析,评估栓塞相关并发症、动脉瘤闭塞率(动脉瘤闭塞范围〉95%)、再通率较好预后等的预测因素。91例患者中,有9例未接受栓塞治疗。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相关并发症 预测因素 闭塞率 血管内治疗 破裂
  • 简介:保护、改善重建脑微循环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葱白提取物是应用祖国医学“通阳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用药,实验研究证明其疗效肯定。因“心主血脉”,脑脉亦为心所主,故治疗心脉不通的葱白提取物是否亦适合于脑缺血的治疗?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葱白提取物对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含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通阳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血流量 缺血大鼠 提取物 葱白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