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尖起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或住院为主要终点,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79例患者.在中位1.5年随访期间有19例患者(26%)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多元Logistics回归显示心室起搏比例大于40%(OR4.88)、起搏的QRS波群时限(OR1.11)、起搏治疗时间长(OR2.9)及置入起搏器前左射血分数下降(OR5.46)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置入起搏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除与基础心功能减低有关,还与心室起搏比例相关.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心室起搏,尤其是在具有心力衰竭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关键词心脏起搏;心间起搏;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0-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左心室中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类罕见的肥厚型心肌病。该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因性心动过速入院,电复律后心电图提示前侧壁及下壁ST段抬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重度心肌桥,随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左心室中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MVOHCM),心尖壁瘤(LVAA)。MVOHCM同时合并LVAA及前降支重度心肌桥且反复发生性心动过速者罕见报道。该文结合文献分析了该病例的诊断依据、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心脏室壁瘤 心动过速,室性
  •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RVA)起搏与高位间隔(RHIVS)起搏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电极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RVA组)和高位间隔(RHIVS组),同时选取同期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Tei指数,左心房容积及指数(LAV、LAVI)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共入选48例患者,其中RVA起搏组16例,RHIVS起搏组16例,对照组16例。三组患者术前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症、伴随用药、LVEF、LAD、E/E'、Tei指数等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时,RVA起搏组的NT-proBNP、E/E'、LAV和LAVI高于对照组(P〈0.05),RHIVS起搏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LVEF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但对LVEF的影响不显著;与RVA起搏相比,RHIVS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右心室 心脏起搏 心室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起搏和右心室心尖起搏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需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起搏治疗,而对照组50例采用右心室心尖起搏治疗。比较两组起搏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电极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在射血分数及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对照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起搏心脏功能影响小、同步性高、起搏短及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对比研究
  • 简介:我1960年初调至《北大荒文艺》编辑时,发现有两位年岁较大的长者,原来是文化部下放至北大荒的被打成"右派分子"的文化名人:聂绀弩和丁聪。聂绀弩当时已六十岁上下了,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文学部主任。我很早就读过他的杂文,觉得其文笔的犀利,堪比鲁迅,是我崇敬的老作家。凭我的资

  • 标签: 编辑室老 老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近几年来活动后呼吸困难,易感冒。近一月症状加重,心前区疼痛,心率120次/分,律齐;查体心前区隆起,心界向左扩大,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连续性双期杂音,无震颤。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X胸片示右心室增大,肺血管增多。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显示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内径上限值,肺动脉主干偏宽。左心及房增大,饱满,肺动脉瓣冗长,瓣口流速快,关闭欠佳,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回声偏强,关闭欠佳,三尖瓣柔软不厚,回声纤细,启闭良好。室间隔与左后壁不厚,回声均匀,运动幅度较大,壁运动欠协调,未见明显矛盾运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冠状动脉 右室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联合面积变化百分数评价急性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30例,于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观切面评估面积变化百分数,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关闭至再次开放间期,并于胸骨旁短轴切面计算肺动脉射血时间,计算心Tei指数。结果和无急性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塞组面积变化百分数明显降低(26%±3%)比(31%±5%),p<0.01;(26%±3%)比(40%±5%),p<0.01,和无急性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塞组心Tei指数明显升高(0.58±0.10)比(0.41±0.13),p<0.01;(0.58±0.10)比(0.28±0.04),p<0.01。结论Tei指数联合面积变化百分数可无创、有效地评价心肌梗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 面积变化百分数 右心室 Tei指数
  • 简介:心尖起搏是目前常用的永久起搏方式,但非生理性起搏方式,流出道间隔起搏可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同步,这是一种近似生理性的起搏方式,需借助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笔者探索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流出道间隔起搏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性。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方法 人类
  • 简介:患者男,27岁,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头痛1个月,当地医院脑CT检查示顶部椭圆形高密度影,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MRI:右侧额顶部硬脑膜不同程度增厚,以额明显,局部呈不规则团块状混杂等低T1WI信号、混杂高T2WI信号,其内可见更低T1WI信号、高T2WI信号,局部突破颅板向头皮下生长(图1A、1B);DWI可见不均匀弥散略受限,与邻近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见右侧额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右侧额顶部脑膜呈明显线样强化(图1C)。

  • 标签: 炎性假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壁梗塞29例,占同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13.2%,误诊14例,占急性心肌梗塞误诊的53.2%。为提高壁梗塞(RVI)的诊疗水平,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误诊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9~82岁,平均67岁。单纯壁梗塞1例,合

  • 标签: 室壁 急性心肌梗塞 右胸导联心电图 急性下壁 右室梗塞 左室前壁
  • 简介:年是一场狂欢年是一只兽。童年的时候,母亲反复说起。母亲虔诚敬畏的神态,我现在还能说出来。我却不管。年来了,我就有吃的了。我在村子里跑来跑去,这时母亲不会管我。她要准备过年的食物,比如卤猪头肉、炸肉丸子、红烧猪肉……平时空荡荡的厨房被肉香和木柴香占据了,母亲忙上忙下,匆忙并快乐着。我用手抓起一两块卤肉,仰起头,先用舌头舔,然后咀嚼、咽下,五脏六腑就充满了肉香。贫困的岁月里,肉食是最美的享受。

  • 标签: 美的享受 肉丸 母亲 猪肉 食物 肉食
  • 简介:不久前,在一本教育论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可见我们教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扮演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玻璃透明又易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一定要想好了再说再做,否则可能无意问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会伤害到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

  • 标签: 教师 孩子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心尖巨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2020年9月和2022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确诊为左心室心尖巨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有活动后轻微胸闷不适,心电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T波倒置,分别误诊为“心肌炎”“冠心病”,心脏磁共振、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左心室心尖团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病变。1例患者要求保守治疗,随访半年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瘤体大小无变化;另1例患者行心脏肿块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心脏纤维瘤,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左心室心尖纤维瘤是罕见的心脏肿瘤,容易漏诊、误诊,是T波倒置的少见原因之一。心脏磁共振、CT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纤维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脏肿瘤,心尖部 心脏纤维瘤 T波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