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物理查体、12导联心电图分析筛查,在960名士兵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120例),从剩余士兵中随机匹配正常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士兵5000米跑步前、后(跑步前30rain,跑步后30min)血浆中肾上腺素(EPI)、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结果两组士兵运动后血浆EPI、CRP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血浆NO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运动后高危组血浆EPI和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1.1±10.3)ng/L比(101.9±12.5)ng/L,(33.9±5.8)ng/L比(28.1±4.1)ng/L],高危组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2.3±12.3)}xmol/L比(108.3±9.7)mol/L](P〈0.05)。结论本方法有助于对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对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运动性猝死 一氧化氮 肾上腺素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增加血清学检测后的综合筛选方案在筛查军事训练后急性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方法,从某集团军中筛选出120例具有急性心血管事件可能的人群进入高危组,同时以年龄作为匹配条件从剩余人群中选择120例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军事训练前后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以及血浆中肾上腺素(AD)、一氧化氮(NO)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受试者运动前心率、血压和各项生化指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后高危组与对照组的心率血压积分别为[(11514.9±180.4)mmHg.次/min,(10989.1±110.5)mmHg.次/min],异常心电图比例分别为50.00%和9.17%;AD分别为(111.1±10.3)ng/L和(101.9±12.5)ng/L,hFABP分别为(659.1±67.2)pg/ml和(639.5±61.4)pg/ml,NO分别为[(108.3±9.7)μmmol/Lvs.(120.6±11.4)μ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清学检查与问卷调查、查体及心电图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更有利于筛选得到军事训练后可能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高危患者.

  • 标签: 运动性猝死 心血管事件 肾上腺素 一氧化氮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有效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7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4例死亡,70例生存,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将生存患者进行级别划分,18例Ⅰ级,28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策略 高血压脑出血 脑梗死 并发症 术后
  • 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1].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为探讨影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因素,本研究对我院26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期待能给今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 标签: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分析 脑卒中 血管破裂 临床症状 病例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43例产后发生500ml以上出血的产妇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现共有115例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约占出血总人数的80%。结果为了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同时使子宫收缩、血压和心率等数值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需要在分娩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在产后加强护理。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工作,配合使用恰当的药物,另外,做好产后监测、急救等医护工作,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诊断 护理
  • 简介: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的15%~20%,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2]。为了减轻ICH后二次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其形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脑红蛋白(Ngb)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SAH组(72只),SAH组再分为模型建立后3、6、12、24、48及72h共6个亚组(每组12只)。通过改良后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应用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SAH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g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水平变化和分布。结果①WesternBlot结果显示,大鼠正常脑组织中Ngb含量较少(0.56±0.14)。SAH后3h脑组织中Ngb表达蛋白水平开始升高(0.77±0.16),24h达到高峰(1.27±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逐渐下降。②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NgbmRNA从SAH后3h开始增加,6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72h基本下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6h及12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有少量Ngb表达阳性细胞,但多呈弱阳性表达,且在颞叶皮质表达较多,海马区也有少量表达;SAH后Ngb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多数呈强阳性表达,在颞叶皮质增高最明显。结论大鼠SAH后脑组织内Ngb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上调,提示Ngb可能参与对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红蛋白 蛋白质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 简介: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治疗中应用抗血小板制剂,抗凝、溶栓药物的逐渐增加,同时高龄患者也在增多,由此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逐年增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预防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护理后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产妇护理后血压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使产妇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水平,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高症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传统观念认为,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eere.bralvasospasm,CVS),是导致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机制。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更加注重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级联瀑布”,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自身免疫 炎性反应 脑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的保障。CEA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或搏动指数增高,被认为是颅内出血或过度灌注的预测因素。为了明确了解这一监测指标的有效性,有学者使用TCD监测CEA术前、颈动脉阻断前、解除阻断后1、10min和术后30min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该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两个时期组:A组(1995-2007年)对CEA术后高血压的处理尚无正式的指南性文件。B组(2008-2012年间)指南中提到对术后高血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A组中1.1%(11/1024)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或过度灌注,明显高于B组的0例(0/426,P=0.02)。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过度灌注综合征 大脑中动脉 颅内出血 动脉流速 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