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晚期出血的发病主要原因以及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提高临床诊断率,降低对母婴造成的伤害。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我科室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出血症案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其预后。结果本组80例妊娠晚期出血症案例中,无1例孕产妇死亡,54例行剖宫产术,其中4例因大出血及其并发症而切除子宫,死胎2例。结论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及时诊断及处理对于产妇健康及婴儿成活率极为重要。使用B超等手段加强产前监护,严格手术指征可极大降低母婴死亡率。

  • 标签: 妊娠晚期 出血原因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内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临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做好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在整个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疾病治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住院分娩的420例分娩产妇,其中,将63例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产妇作为观察组,357例未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病因以及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胎盘和宫颈是导致分娩产妇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主要因素。(P<0.01)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剥宫产率以及子宫切除率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出现的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产妇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情况时,要做好孕前保健工作,孕期进行指导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新生儿的死亡率。

  • 标签: 妊娠结局 产前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3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产前重视检查及保健;产时科学处理产程;产后严密监护,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发生产后出血及时对症处理及积极配合急救,并加强生活、心理护理。认为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 标签: 产后 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微创抽吸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后结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理能力,对照组患者有68例恢复良好,恢复良好率为87.18%,实验组患者有77例恢复良好,恢复良好率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低,术后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7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1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并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出血妇女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出现切口及会阴等感染病发症出现。结论产褥期的恢复过程非常重要,应严密观察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才能提高产妇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产褥期出血 产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100例由非甾体消炎药引起的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规定时期内要求患者停止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铝碳酸镁和硫糖铝,进行为期30d的治疗,并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均有所缓解,其有效率均达到50%以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的过程中,铝碳酸镁等药物对由非甾体消炎药物所引起的病症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出血 糜烂性胃炎 铝碳酸镁 硫糖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锥颅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和治疗的7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都是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5月所收治,对这些患者采用锥颅碎吸术将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在手术之后,给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7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基本痊愈患者有12例,占16.9%;显效患者有22例,占30.9%;好转患者有17例,占23.9%;无效患者有20例,占28.3%;治疗有效率为71.7%。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锥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简单、方便、安全,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锥颅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分析并进行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出血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手术方法为单纯按摩,按摩+缩宫素;缝合;徒手剥离胎盘(可麻醉);补充凝血因子;按摩+徒手剥离胎盘+补充凝血因子。若大出血,应迅速积极补充血容量。结果根据上面的治疗,患者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为确保产妇安全,应尽量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积极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胃炎治疗病患,并随机抽取40例病患的资料进、最后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病患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逐渐稳定,部分病患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全部的病患由于溃疡出血的人数为13例,占总人数的32.5%,另有14例患者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比例为35%;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结论急性出血性胃炎疾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有效的治疗,病患的病情恢复稳定、好转出院,同时也促进了患者身体的健康,提高了其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出血性 胃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及护理的对策。方法对住院的62例产后大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大出血总数的62.9%,其他如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占一定比例。产后大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有效抢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60例,详细调查、记录产妇产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并给予全面、优质的人性化护理与后期预防服务,观察记录产妇出血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产后1h内出血6例,产后1~3h出血41例,产后3~24h出血13例;总出血量500~1000ml34例,出血量>1000ml25例,休克1例。经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治疗,60例产妇均在短时间内止血,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多集中于产后1~3h之内,多数产妇产后出血量在500~1000ml之间,医务人员应加强产前、产中及产后监测,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征兆,给予有效预防措施,发现产后出血现象应快速分析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治疗,最大限度保障产妇健康。

  • 标签: 产妇 产后出血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年龄的分析,提出产后出血护理的一些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一年来住院分娩孕产妇进行分析,整理及护理工作总结。结果产后出血五大原因中多为宫缩乏力,约占四分之一,其后为胎盘因素占有较大的比例,从年龄来看低龄组占二分之一。结论产后出血查清出血原因,及时抢救,合理护理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产后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治疗的1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三组,A组行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C组行脑室钻孔外引流术。术后比较三组疗效。结果手术3个月后,A组的死亡率为34.62%,高于B组的3.7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也高于C组的5.3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的死亡率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x2=0.1732,P>0.05)。结论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钻孔外引流术能够更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且提高了患者的存活几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