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头颅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静脉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机选择。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的研究方法。18例发病3~6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CTP检查,有影像学改变且有缺血半暗带者进行溶治疗。评定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周围正常脑组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溶前、溶后2h、24h、7d、90dNIHSS的变化;溶后7h、90hBather指数(BI)、mRS的变化。结果CTP检查,18例病人均出现灌注异常,病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后2h、24h、7dNIHSS评分与溶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后90dNIHSS评分与溶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后7dBI、mRS与溶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后90dBI、mRS与溶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可以帮助选择病人,在有影像学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溶时间窗,在发病6h内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流灌注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半暗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目的比较50rag和10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差别。方法入选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50mg组35例,100mg组43例。两组患者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等药物,分别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和100mg。比较两组患者溶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根据临床判定),发病30d左室射血分数和死亡率。结果冠状动脉开通率50mg组为77.1%(27例),100mg组为81.4%(35例);30d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8.7±7.2)%,(50.0±7.6)%;30d病死率分别为5.7%(2例),4.7%(2例),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0mg和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于国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疗效相似。

  • 标签: 心肌梗塞 纤溶酶原激活剂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