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在考虑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层面的基础上,以国内外河流评价指标为依据,以北京市汤河为例,以沿河典型河段所测21个样点的5类因素涉及17个指标为基础,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于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床作用因子、植被作用因子在头道穴段和汤河口段对汤河总体生态健康影响较大;2)在21个调查河段中,对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起显著影响作用的主要为河流岸坡因子、植被作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汤河(北京段)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河流生态 因子分析 相关度 河流生态健康 北京市汤河
  • 简介:为探索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模式,在分析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诊断评价。选择3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诊断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各级诊断模型,诊断评判出小流域系统健康水平;引进“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进行病理障碍和优势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和优势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健康诊断 指标体系 障碍度 优势度 东北低山丘陵区 小流域
  • 简介:以商州区张地沟小流域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张地沟小流域土壤全氮平均质量分数为0.986g/kg,变异系数为24.14%,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土壤全氮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空间分布上呈现斑块状和带状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顺序为农地〉果园〉林地〉荒草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不同高程间具有显著差异,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降低;阳坡与半阴坡方向上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别为最高和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丹江流域农业结构调整、土壤全氮有效利用和水质清洁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全氮 空间变异 KRIGING插值 影响因素 丹江流域
  • 简介:137Cs示踪技术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准确的137Cs本底值是运用该技术开展研究的基础。为了获取区域高空间分辨率137Cs本底值数据,作者基于147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和Walling&He的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四川省137Cs本底值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应用PCA法可在保留大部分原始信息的同时,有效地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为后续的回归分析与空间插值奠定基础;2)GWRK插值法综合考虑了降水、空间位置等多个影响因素及其对137Cs本底值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相对于传统的普通克里格和全局回归克里格插值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较准确地表达局部区域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的细节信息;3)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的空间插值方法是获取区域高分辨率137Cs本底值空间数据的可行途径。本研究有效地揭示137Cs本底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为运用137Cs示踪技术开展土壤侵蚀研究、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137^Cs本底值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 四川省
  • 简介:采用萨维诺夫干筛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烟台市黄务镇峰山破坏山体周边7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密度均显著低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小;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孔隙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混交林〉纯林〉灌草丛,0~10cm土层优于10~20cm土层;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储水能力和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均高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好。对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灌草丛最差,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好,其他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介于二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破坏山体周边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恢复 土壤结构特征 健康评价 破坏山体 烟台市黄务镇
  • 简介:为了探究热带地区居民点分布特征及优化模式,采用Voronoi图变异系数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海南省陵水县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髙程、坡向、水源、道路、城镇、商业点、居民点规模和聚集度共8个指标,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陵水县居民点人居适宜性评价及空间格局优化。结果显示:1)陵水县居民点在县级和乡镇级别均呈现髙度集群模式。2)髙程、坡度和道路对居民点分布有显著影响,90%以上的居民点集中在髙程低于海拔100m、坡度<6毅的滨海台地及中部平原地区;60%c的居民点集中在距道路距离<500m的范围内;城镇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吸引力在2000m以内逐级增加,2000m以外减少,该值可作为城镇划分的参考半径。3)根据人居适宜性,将居民点分为城镇转化型、内部挖潜型、并地改造型和异地迁移型4类,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研究成果将为陵水县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可行决策依据。

  • 标签: VORONOI图 居民点 景观格局指数 人居适宜性 空间格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