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近有朋友问我,“十年浩劫”时,八十高龄的家父是如何走过来的?虽然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发生在二三十年前,但对其主要情节我还记得比较清楚,现追忆出来,以飨读者。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陆游 胡根天 绘画艺术 生平事迹
  • 简介: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病》和《疾》两篇《日书》,是战国末期中国医学思想待形成期的一种有趣产物。它在占卜形式上实现了龟卜到择日的转变,内容上承商周以来的鬼神致病观,下启中国医学五行理论的基本框架。通过研析这两篇《日书》,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医医学思想形成早期的变化历程,同时对中国医学理论中的一些内容也能获得不同角度的认识。

  • 标签: 日书 医学思想 睡虎地秦墓竹简 商周 五行理论 湖北云梦
  • 简介:初春的班彦新村,虽没有南方的花红柳绿。但错落有致的院落、具有现代气息的路灯、黄蓝相间的围墙.处处展现着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带来的变化.也温暖了享受这一政策的广大群众的心。

  • 标签: 搬迁 产业发展 互助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扶贫项目 青海省
  • 简介:易彬在《晚年彭燕郊的文化身份与文化抉择——以书信为中心的讨论》中提到:'彭燕郊与友人间的书信,目前仅有少量被披露出来,其中以胡风为中心的居多,与路翎、胡风、聂绀弩等人的书信较早即已随这些人的作品集披露。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彭燕郊书信往来的原七月派作家或胡风分子.

  • 标签: 彭燕郊 陈敬容
  • 简介:<正>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四”工作,全面完成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保护单位“四”工作任务,四川省文化厅最近在成都、重庆两市分片召开了全国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工作汇报会议。成都片区“四”工作汇报会于1990年10月6日至8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川北、川西十一个市、地、州文化局分管“四”工作的领导、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省直文博单位领导共80余人。重庆片区“四”工作汇报会于1990年11月6日至8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

  • 标签: 保护范围 管理办法 保护管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管理工作 文物保护法
  • 简介:甄朔南教授在撰文阐述当前对博物馆教育的新理念时提到,由于对知识获得的途径不同认识,就形成了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两种模式: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 沟通模式 知识获得途径
  • 简介:2016年12月13习晚,大众进日汽车途锐特约凤凰网主办的“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盛大举办。此次活动以致敬时代变者为主题,正式揭晓了10位华人年度经济人物得主。作为本次活动首席战略合作伙伴.大众进口汽车途锐将持续创新、勇于挑战的特质,与时代精英的过人胆识和前瞻思维有机融合.为全世界华人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 标签: 经济人物 进口汽车 华人 大众 凤凰 战略合作伙伴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家园,形成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聚居的大中国。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字 人民币 人物 于阗 万方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正>越南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化文悠久的国家。它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先后出现了文郎国、瓯貉国和南越国三个奴隶占有制社会。文郎国(前七世纪末至前258年)“是古代越南的一个国家。永安、福安、山西地区是那时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见越文1963年版教育出版社普通五年级越南历史课本16—17页),它建都于峰州(福寿省山围县),其疆域领有今越北广大的领土,共辖十四个部落。国王号称雄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世世以父传子,相传十八世。雄王之下设貉侯管政务,貉将管军事,王子称官郎是中央势力的大官,有司称蒲政可能是地方官。雒侯、雒将和蒲

  • 标签: 公元前 山西地区 南越国 奴隶制社会 政治 统治者
  • 简介:在殷墟甲骨刻辞中,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已有许多学者讨论过,本文拟就其中的北方神名“勹”字的释读,谈一点粗浅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战国文字中几个从“勹”得声之字的释读进行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 标签: 战国文字 北方 古文字 甲骨文 殷墟甲骨刻辞 释读
  • 简介:2016年9月24日上午,位于汕尾市城区三马路上的关帝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这座2010年正式重光,揉合南北建筑风格与众多岭南装饰艺术于一身,威严震慑人心的庙宇,此刻内内外外都是一派喜庆.庙门外五彩斑斓的彩狮频频起舞,而正前方不远处的戏台更是人头攒动,鞭炮齐鸣,汕尾关帝庙理事会成员、汕尾各界代表怀着欢欣喜庆之情,迎接贵宾们的到来!

  • 标签: 关帝庙 关公 嘉宾 关庙 人参 文艺
  • 简介:文献中汪汉地区存在“南赤龙”与“南之国”的传说,但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叶家山、文峰塔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揭示出周代曾固与周代“南”氏、南土之间的关系.使得重新检视“南之国”传说变得具有价值。分析传世文本,可见此传说内容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南土有关,二是与商人有关。理解湖北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发现时,在充分重视曾国与西周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外.还要注意这个地区的商要素。虽然还不太清楚其中的关系和机刺。但商要素在这个地区的存在和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的文献主证是明清时期的晚期文献,这类文献如何在考古学中加以应用,目前的讨论不多,学者一般会弃而不用。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文献方面的理论探索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推进。本文尝试以“南”相关问题的文献利用为例,对考古学研究中晚期文献的“可信”与“可用”、适用性与使用路径等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 标签: 有南氏 有南赤龙 邓国
  • 简介:中国档案学会第四次档案学优秀成果(1996—2000年)评奖活动于2001年10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评委们经过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成果159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参评项目中有5项获奖,其中:《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一至五辑)》(施宣岑、唐彪、方庆秋、王涛主编)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张玉岭、马振犊主编)分别荣获档案文献史料汇编类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荣获档案学工具书、翻译著作类二等奖;《构建全新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虞亚梅)和

  • 标签:
  • 简介:“华衣衬美人,佳瓶盛芳醇。”我省的茅台酒瓶,独具一格,最富地方特色,备受顾客的称誉。酿造茅台酒之初,并无酒瓶,由沽酒者自备盛器。至清咸丰以后,才有茅台村附近的中华村烧制的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盛酒出售,能装一斤、二斤、三斤不等的三种型号。但这种酒瓶体积大,质量差,既不便携带,且易破损,后又改为长方形微扁的陶质酒瓶,每瓶盛酒三斤。直到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举行的世界物品展览会上获奖后,名驰中外,销量日增,为适应外运需要,成义荣和两烧坊几经研究,试制成与现在形状相同的圆柱形小口短颈的黄色陶质酒瓶,此种定型的茅台酒瓶,一直沿用到解放以后。1958年,为使装璜美观,曾改为形状相同的白色细瓷瓶,因其漏酒,又改为乳白色的玻璃酒瓶,形状不变。这种酒瓶通入电光后,晶莹璀璨,颇为绚丽,深为人们喜爱,一直沿用至今。它开初由桂林制造,因运费高昂,后为贵州清镇烧制。为降低成本,继建成茅台玻璃厂制成现在的茅台酒瓶。

  • 标签: 中华村 陶质 衣衬 沽酒 地方特色 玻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