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自《敦煌古医籍考释》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收录其中后,一大批中医医史文献学者认定该书出自藏经洞,源于陶弘景。但从《辅行诀》一书一以贯之的五脏五味补泻、五行五味互含等主体学术思想考察,《辅行诀》不可能是源自陶弘景的藏经洞遗书。

  • 标签: 《辅行诀》 辨伪 学术思想
  • 简介:广西作为少数民族最为聚集的地区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体制机制、人才资金、数字化手段、新媒体传播四个角度出发,对广西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如何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完善数字化体制机制、实施多样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广西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广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对策分析
  • 简介:本文以无锡惠山泥人的发展现状为例,主要论述现今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在"一带一路"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和"互联网+"的背景下,惠山泥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成为无锡市乃至中国的一张遗名片。

  • 标签: 惠山泥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移动互联网 生产性保护 传统手工艺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受到冲击。文章以目前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珠村乞巧节为例,指出了其不容乐观的生存状态,这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具有普遍性;提出在乞巧节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阐述了构建政府主导、专业保护和本体保护三管其下的保护机制体系的观点,旨在为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 标签: 乞巧节 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乡村旅游的关键核心是体验乡村文化,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安顺屯堡为案例地,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者需求以及屯堡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途径,提出加强互动参与,活态传承;针对性资源活化;保持“原真”性保护途径,以期在乡村旅游机制下更好的保护利用屯堡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乡村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顺屯堡
  • 简介:同样是跨体系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在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建设和平文化和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一方面,教科文组织创立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框架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在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又使得《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贯彻实施能够落在比较扎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之上。

  • 标签: “一带一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合作 利益共同体 文化包容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多元化的,其中立法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传承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根本保障。用民事法律保护的制度可使拥有遗产的群体、团体或者个人获得一定的权益,并适当促进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利用,显现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避免因主体的放弃和传承者的减少而导致遗产的灭失。所以,对物质文化遗产应明确适用民事法律保护,并就其正当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事法律保护 正当性 必要性
  • 简介: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模拓展与水平提升需要一些理论观念的有力支持,与项目代表性相结合的文化整体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以动态发展和建构的思维看待遗代表性项目与地方文化整体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与现实结合、地方与国家兼顾的多重维度对地方文化整体特色进行呈现。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如何推进区域内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性保护,使具体的名录项目的传播与共同体文化的整体性认知相得益彰,从而使遗保护的过程与文化自觉的过程相契合。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性 代表作 文化自觉
  • 简介:国务院于近日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191项)和第二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人选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 名录 俗人 祭祖 客家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文化创造是紧密联系,又有一定不可避免的矛盾。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推进新文化创造,创造的新文化是为了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并不是为了取代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文化创造之间是并行不悖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文化 演进 社会功用
  • 简介:2009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在南宁明园饭店9号楼接见《广西通志.政府志》编辑室编纂人员,与编辑室人员畅谈两个小时,就《广西通志.政府志》中政府施政纪略的撰写及自治区第九届人民政府施政纪略的记述重点作重要指示。李兆焯副主席指出,编纂政府志是件大事,志书是历史档案,记述要客观、真实、可靠、实事求是,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志书编纂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条例、规定及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指示办。记述政府施政要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脉络、为蓝本。因为政府每年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工作报告都是经党委讨论同意,而且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是政府施政决策和实际操作的最权威和最真实的依据。每年政府的施政行为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基础上的具体化,因此,政府施政纪略也应以此为主线去收集资料和进行编纂。当然,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除了按每年人大会议审查的工作报告去办以外,会有因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随时提出的一些重大工作任务,也要编入施政纪略。政府施政纪略要写大的方面,要层次分明,既要写决策、规划、措施,也要写实际工作内容;要体现政府施政的连贯性,每届政府施政的连贯性,每项工作的连贯性,注...

  • 标签: 人员并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 副主席李兆焯
  • 简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有关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 文物保护 民间艺术 工作机制
  • 简介:“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严重萎缩。本文通过对“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业发展与音乐类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对这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 保护 传承
  • 简介:珍珠球运动是满族民间体育活动中的一种球类比赛,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重要的体育类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目前虽然珍珠球运动逐渐发展起来,但它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珍珠球运动传承推广要求采取综合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珍珠球运动传承任重而道远。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契机,建议:各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满族自治县、乡应发挥特殊优势;各省市特别是东北地区应多做工作;国家民委、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应有更大作为。

  • 标签: 满族 珍珠球运动 传承 问题 对策 建议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来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相关遗项目的延续与实施。社区内部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国家文化传统、政治形态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具体的遗保护实践可能很难避免政府力量主导的情况,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参与遗保护的任何国家或地区忽视社区参与和引领的理由,相反,政府力量应该以一种“文化对话”的态度,尽量克服具体实践过程中强势干预的立场,最终促成遗保护中社区主导的局面,并为普通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 单纯实践者 文化对话
  • 简介: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不同性质的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鉴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公共品的性质,以及准公共品的多种提供方式,可以将物质文化遗产(从产业化角度)分为可经营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经营性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可经营的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保护,就是要推进和实现物质文化遗产面向社会化、保护主体多元化,实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产出效益化。

  • 标签: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产业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社区”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遗项目的施行和传承,并认同该(系列)遗项目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人。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具有固定性和均质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界定。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不仅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遗项目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到遗项目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而且应当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所有保护措施和计划的中心,成为遗项目列入名录之后的受益方。

  • 标签: 社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体
  • 简介: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它们都可以以实物资料或数字化的方式入藏博物馆,尤其是其中的实物资料。很多都是文物或最终是以文物的身份入藏博物馆的。由于博物馆特殊的保管和展示条件,入藏博物馆从某种意义来讲,可以说是实物资料的最好归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物资料 入藏 农民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日照
  • 简介:传统手工技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通过产业化的开发和保护,成为市场中流通的旅游工艺品,这也是目前能使之得以延续的较好方式之一,但成为旅游工艺品后,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常常会脱离“物质性”而存在,成为纯粹的商品,这种情况促使我们需要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反思。本文尝试通过对靖西绣球社会功能、角色变化的梳理,考察一个物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既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又作为旅游工艺品而存在,哪些因素促成了其角色的转换,并提出,旅游工艺品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必须以当下传承主体的自身感受,而不是所谓的传统为实现标准。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工艺品 绣球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