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不良反应护理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全面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医疗纠纷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和13.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结论规范全面的护理干预是有效保证医疗安全重要环节,能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疗效 门诊输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现如今,在各种疾病医治过程中,抗生素药物运用非常广泛。在细菌感染与传染病发散管控过程中,抗生素药物往往能够起到极为关键效用。然而在使用抗生素后,也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不良反应。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普遍,这不仅暴露出药物副作用,还涵盖药物所具备毒性、特异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等。通过调查发现,抗生素运用挽救了非常多生命,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会激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其后果极为严重—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小时甚至停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包含有血管神经水肿、固定型药疹以及过敏性休克等等,如果情况比较紧急甚至可能会致使患者死亡,故非常有必要注重抗生素药物合理运用,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率。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适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灵敏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这个古老项目的新理论及用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有了新认识,hs—CRP检测技术发展对血管疾病预测诊断是具有很大临床意义。CRP作为可靠,廉价便于检测项目,它临床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 标签: C&mdash 反应蛋白 急性时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检验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内脏抑制牵拉反应作用和效果。记录测验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该方法是否能对患者起到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诊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患者,确保患者都已经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病患。对观察组采取手术前5分钟给予0.04mgkg-1咪唑安定,0.5mgkg-1氯胺酮治疗手段;对照组则采取与观察组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并记录两租对内脏牵拉反应抑制效果,采取VAS对麻醉满意度进行评分,由医师和患者共同进行打分。结果观察组抑制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有效。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作为静脉辅助药品有着高安全,能够有效抑制内脏牵拉反应

  • 标签: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 内脏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头孢氨苄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情况,以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2016年收集36例头孢氨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头孢氨苄全身损害24例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次,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等。结论头孢氨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头孢氨苄 不良反应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管理模式。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结果2016年上报数量和质量有了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可以不断地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问题,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与年龄无关,出现不良反应频次最多是庆大霉素、链霉素、依替米星,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及皮疹等。结论临床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使用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氨基糖苷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结论不同类型抗生素不良反应各有特点,应全面了解不同类型抗生素易发和多发不良反应,以达到对不良反应预防和监控。

  • 标签: 西药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患者80例,依据WHO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统计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原因及表征。结果抗感染药物可能引发不同程度、不同类型不良反应,进而对多个器官造成损伤,受损器官或系统中比例较高是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抗感染药物使用严格管控,对服用抗感染药物患者实施严密监测,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在抗肿瘤药物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现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20例,并对抗肿瘤药物引发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抗肿瘤药物使用中,最为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肝脏损伤及过敏反应。结论对使用抗肿瘤药物患者积极检查其身体情况,了解疾病史,用药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物 防治
  • 简介:目的:评价我院近5年各科室上报不良反应报告,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利用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统计近5年上报不良反应报告,共计765例,对患者年龄、性别、ADR种类等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76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种类最高依次是抗感染药、肿瘤用药、营养支持用药和肝脏疾病辅助用药,严重和新ADR分别是18例和2例,中药注射剂共12种,发生ADR时间短暂,且多见于老年人。结论:老年和女性是发生ADR高危人群,同时应警惕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和奥沙利铂引起不良反应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130例接种疫苗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9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观察,增加针对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接种疫苗 儿童 接种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常见抗菌药物,该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有良好抗菌效果,在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广泛应用,同时左氧氟沙星副作用较小,本研究对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84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对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失眠,情绪反常不良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现39例,占总例数46.43%,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其次是皮肤组织不良反应。结论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情况对药物剂量和滴注速度进行合理调整,用药前后要加强护理,同时用药时要时刻注意,并观察患者反应,保证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中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同时给献血者带来痛苦,甚至会造成献血者流失。为此,本课题对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关原因进行探讨,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有序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献血次数 献血量 预防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低钙反应发生率差异,对高危群体进行积极预防及处理。方法:对大连血液中心2015-01-12月机采血小板8542人次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性别、献血次数及捐献量不同,分成3组进行χ~2检验。结果:3组数据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女性,初次,捐献2个治疗量献血者更易出现低钙反应,采血前做好充分宣教工作,并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采血中使用加热毯,覆盖穿刺手臂,可预防及减少低钙反应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低钙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日—2016年3月18日予以抗菌药物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观察患者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数据为48.33%,其次是青霉素类(18.33%)、喹诺酮类(15.00%);在诸多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数据为53.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3.33%)。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以过敏居多,且头孢菌素类发生风险最大,临床应掌握用药特点,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性。

  • 标签: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血宁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患者30例(在应用舒血宁后出现了副反应),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相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包括分析患者既往过敏史、患者年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累及到系统或者是器官等。结果在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之后,有15例在用药0.5h之内出现了副作用,其中,副作用最早出现是在用药后10min后,最晚出现在用药后9天。不良反应多属中、轻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比较少。患者年龄越大,副反应出现几率就越高。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全身性器官和呼吸系统。结论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会引起副作用,其临床表现是多种,主要累及患者全身和呼吸系统。建议加强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不良反应 年龄 时间 原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