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及其随时间的变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PubMed四个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6月,研究地点锁定在哮喘监测城市。采用Stata/SE 15.1和R Studio 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哮喘患病及其95%CI值,按年份、性别、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从筛查的2 624篇文献中,纳入文献67篇,调查时间为1989—2015年。纳入的研究覆盖26个省份,共包括1 661 076名儿童,其中哮喘患病儿童40 737例。不同研究间哮喘患病差异较大,最低为0.5%,最高为9.8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为2.6%(95%CI:2.1%~3.1%),男童为3.2%(95%CI:2.6%~3.8%),女童为1.9%(95%CI:1.6%~2.3%)。亚组分析中,不同年份、性别和地区分组间哮喘患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高于女童, 呈总体上升趋势。2010年以前东部地区均高于中、西部地区,2010—2015年中部哮喘患病高于东、西部,且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男童相对女童患病更高,2010—2015年中部地区患病超过东部,提示中西部要加强哮喘早期预防与干预,同时要强化性别特点宣传。

  • 标签: 儿童 哮喘 患病率 监测城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压测量次数对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的影响,为规范血压测量次数,准确诊断青少年血压偏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8年8-9月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开展的"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影响因素调查"项目。采用方便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纳入2 822名12~17岁藏族青少年,其中男生1 275人(占45.2%)。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次血压测量,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10-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进行青少年血压偏高的诊断。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别探讨不同的测量次数及其组合对血压均值和血压偏高检出的影响。结果第1、2、3次的平均SBP和DBP值分别逐渐下降[SBP依次为(112.7±9.7)、(110.7±9.7)、(110.2±9.5)mmHg(1 mmHg=0.133 kPa);DBP依次为(62.7±8.2)、(61.1±8.5)、(60.6±8.5)mmHg;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1、2、3次血压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依次为12.8%、8.7%和7.9%(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2次血压值、基于第2、3次血压均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和7.2%,P=0.039)。结论随着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青少年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逐渐下降。基于第2次血压测量值,足以用于筛查青少年血压偏高。

  • 标签: 血压偏高 血压测量次数 青少年
  • 作者: 纪美玲 彭易根 杨宝成 杨永圣 顾乐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乳酸清除(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8~74岁)和老年组(≥75岁),再根据住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确诊脓毒性休克时(0 h)、接受治疗后12 h和24 h的动脉血乳酸(lactate, Lac)水平,计算12 h LCR、24 h LCR;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结局;统计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期间共4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2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老年组111例、非老年组175例。老年组死亡61例(55.0%)、非老年组死亡55例(31.4%)。COX回归分析及生存时间曲线显示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患者死亡风险是非老年组的1.95倍。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Lac水平高于存活组,24 h LCR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老年死亡组患者12 h LCR与老年存活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Lac水平与住院病死呈正相关,与LCR呈负相关。结论年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Lac水平和LCR是住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CR无法准确评估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预后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2年髋部骨折的发生、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332例首次发病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出现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行视力检测(正常或视力损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行为疏忽测试量表、烤盘任务量表、简易状况检查量表(MMSE)、BL运动评估量表(BL)、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走测试量表(TUG)、停止行走时间量表(SWWT)对患者进行评估。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使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来判断髋部骨折危险因素的精确性。结果3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2年内发生髋部骨折16例,发生为33‰/年(95% CI:15‰/年~50‰/年),骨折组及非骨折组2年死亡分别为44%(95%CI:25%~60%),48%(95%CI:42%~54%)(χ2=0.036,P=0.724)。骨折组平均存活2.72年(95% CI:1.45~2.79),非骨折组平均存活2.21年(95% CI:1.48~2.34)。骨折组既往骨折史(χ2=16.780、P=0.041)、视力受损(χ2=11.210、P=0.027)、MMSE评分低(U=14.220、P=0.031)、TUG≥15 s(χ2=18.560、P=0.000)高于非骨折组,骨折组SWWT阳性比例低于非骨折组(χ2=20.340、P=0.000)。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TUG及SWWT阴性预测值高于阳性预测值,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SWWT特异性高于敏感性,而TUG敏感性高于特异性。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髋部骨折常见,骨折常在白天自家中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时发生;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运动能力受损是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应依据相关因素采取预防跌倒措施;测试量表中,TUG能更好地识别髋部骨折高风险的患者。

  • 标签: 卒中 髋骨折 意外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肺功能1秒判断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界值的选取。方法采取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北京市中小学6~14岁健康儿童383名(男190名,女193名),使用德国Jaeger肺功能仪进行流量-容积曲线测定,计算1秒的正常值低限(LLN)。2018年6至7月,连续纳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6~14岁的哮喘患儿213例(男151例,女62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主要肺通气功能参数,使用Zapletal预计值公式作为所调查患儿的预计值,计算各参数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以健康儿童1秒的LLN作为金标准,计算1秒实测值80%及实测值占预计值92%这两种不同的判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Kappa值。结果383名健康儿童1秒实测值为91%±5%,LLN为82%,其中男童1秒实测值为90%±6%,LLN为81%;女童1秒实测值为92%±5%,LLN为84%。213例哮喘患儿中,1秒实测值<80%但1秒占预计值的百分比≥92%的有27例(12.7%),两种标准判断的不一致达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1)。以1秒实测值<80%作为判断标准时,其灵敏度为80.3%,特异度为100.0%,Youden指数为0.803,Kappa值为0.787;而以1秒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92%作为判断标准时,其灵敏度为57.3%,特异度为100%,Youden指数为0.573,Kappa值为0.547。结论在使用Zapletal预计值公式的情况下,1秒实测值为80%时与1秒实测值LLN的一致性更好,采用1秒实测值80%作为判断气道阻塞的标准更为准确。

  • 标签: 儿童 哮喘 肺量测定法 气道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陪护在妇科中的运用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作用。方法: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院产科接诊的自然分娩产妇96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成研究和对照组(n=48)。当中,研究组实行助产士全程陪护,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同时对产程时间做出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产后出血为2.08%,比对照组的14.58%低,P<0.05。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对于提高管腔吸引器清洗合格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使用过的同等污染程度的管腔吸引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放置吻合口支架与单纯手工缝合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漏的影响,探索吻合口支架对降低结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2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行大鼠结肠端端吻合术,实验组行间断缝合的同时放置支架,即支架组;对照组单纯行间断缝合,即手工缝合组。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吻合口漏、总生存的差异。结果相对于手工缝合组,支架组吻合腹腔粘连程度评分较低(5.94±1.69 vs. 9.19±2.52,t=4.181;P=0.008);支架组吻合口漏发生明显低于手工缝合组(12.5% vs. 56.25%,χ2=6.788;P=0.023);支架组总生存高于手工缝合组(87.5% vs. 43.75%,χ2=5.850;P=0.016)。结论相对于手工缝合,吻合口支架可以减少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吻合口漏发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 吻合口支架 手工缝合 吻合口漏 腹腔粘连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神经 内科在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月收治的 80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 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以及 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给药错误、跌倒、标本采集问题、意外拔管等发生为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护患纠纷,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团队协作对实施无创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个科室的208例无创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05例行医护团队协作模式,通过测量腹围、肠鸣音、腹胀分级,比较2组患者腹胀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平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共同商讨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结合中医技术等医护共同协作的方式,运用于使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在降低无创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医护团队协作 无创通气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沟通技巧在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消化内科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患者 10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53例)和对照组( 53例) ,实验组患者应用沟通技巧,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沟通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用时、患者满意度、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查完成用时 31-35min患者数均少于对照组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比对照组有明显缓解( P< 0.05)。结论 沟通技巧在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缩短患者检查用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沟通技巧 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加良好的将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提高,对品管圈活动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分娩的初产妇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各 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措施,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知识宣教。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当中使用品管圈活动,更好的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提升,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品管圈,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及对降低复发的影响。方法: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选择纳入武警某部 90例腰肌劳损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 45例设置对比组给予常规治疗, 45例设置研究组辅以推拿联合针灸,分析疗效、复发情况。结果:经计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7.78%( 44/45)高于对比组的 84.44%( 38/45),差异显著, P< 0.05;经随访,研究组复发 4.44%( 2/45)低于对比组的 22.22%( 10/45),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腰肌劳损患者,采取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

  • 标签: 腰肌劳损 推拿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自由体位、适度会阴保护接生法对降低剖宫产的作用。方法:2019年1月-12月,从该时间段于我院选取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传统体位分娩护理,观察组行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会阴保护接生法,比较剖宫产发生和产程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剖宫产较低,其中对照组的剖宫产为40.00%,观察组的剖宫产为13.00%(c2=17.714,P<0.05)。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一产程、总产程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自由体位、适度会阴保护接生法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且缩短了产程时间。

  • 标签: 自由体位 适度会阴保护接生法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比例和卵泡输出(FORT)对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新鲜胚胎移植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811个周期,根据hCG注射日卵泡直径≥14 mm数占比分为3组:A组,比例≤60%;B组,比例60%~80%;C组,比例≥80%。根据FORT分为3组:D组,比例≤40%;E组,比例40%~60%;F组,比例≥60%。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指标。按照移植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及未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结果A、B、C 3组获卵数依次增高(P<0.001);A组的双原核(2PN)受精(59.78%)低于B组(62.40%,P=0.013);3组胚胎种植、临床妊娠和活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F 3组获卵数依次增高(P<0.001),但F组2PN受精(59.13%)明显低于D组(62.98%,P=0.009)和E组(64.05%,P<0.001);F组胚胎种植(51.76%)、临床妊娠(62.72%)、活产(52.33%)低于E组(61.56%,P=0.002;72.70%,P=0.007;61.84%,P=0.011),D组(56.77%、69.94%、59.54%)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组FORT低于未妊娠组(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ORT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5,95% CI=0.974~1.016,P=0.039)。结论在PCOS患者中,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占比不影响妊娠结局;FORT对于预测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中低比例FORT组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卵泡径线 卵泡输出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康复中降低致残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 184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划分成人数相同的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评分以及生活活动功能评分,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血栓患者致残上的效果。 结果: 经过两项评分对比,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致残率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栓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的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 2018.2~2019.2 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86 例,抽签分组研究, 43 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实验组,而另 43 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对照组,分析和研究 2 种护理实施方案患者的致残和护理效果。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致残得以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得以显著提高,神经功能评分也得以显著提升,对比数据经处理均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 P<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实施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对致残具有降低作用,适合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致残率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94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47 ,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 n=47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致残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变化情况,明确MR定量磁化成像(QSM)技术在P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患者39例(PD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47~80 (65.44±9.78)岁。根据改良Hoehn-Yahr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PD组(23例)及中晚期PD组(16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均进行QSM扫描,测量各组中脑左右两侧黑质和红核的磁化,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磁化的变化特征,并与PD的临床诊断、分级和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中脑左右侧黑质及红核的磁化变化与临床肢体运动障碍症状侧的关系。结果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073±0.017)×10-3对(0.058±0.028)×10-3,t=-2.125,P=0.043;(0.094±0.020)×10-3对(0.072±0.035)×10-3,t=-2.605,P=0.015]。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与Hoehn-Yahr分级无显著相关性(r=0.051,P= 0.759;r=0.045,P=0.788);黑质的磁化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420,P=0.008),红核的磁化与病程无相关性(r=0.241,P=0.130)。PD组的中脑左右侧黑质、红核的磁化变化与患者临床发病时肢体运动障碍症状的表现无显著相关性(黑质:F左=0.661,P左=0.421;F右= 1.153,P右=0.290。红核:F左=0.006,P左=0.940;F右=0.109,P右=0.743)。结论QSM技术能够测量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并间接反映脑内铁沉积情况,对PD诊断及病程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黑质 红核 铁沉积
  • 简介:摘要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后往往出现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并发症,直接或间接危及患者生命。髋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的影响是诸多学者的关注点,然而目前研究结论各异,并给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惑。笔者从手术时机的定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影响及流程改进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人 病死率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