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精神障碍病区灾害脆弱性加以研究、分析,确定病区最薄弱的环节,判断出最易遇到何种灾害,其影响程度、将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有多大,而病区对此灾害的抵御力如何,积极采取相应防范及应对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损失,提高病区危机管理意识和抗灾害能力。方法:运用KAISER模式进行调查,采用医疗机构脆弱性分析评分表(HVA)对风险评价打分,以病区近三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参考依据判定其发生概率,计算出危害相关风险值并进行评估,最终确定灾害脆弱性分析主题。结果:严重精神障碍病区面临的危险事件位列前3位的是人身伤害事件(风险度72.2%)、医院感染暴发(风险度37.0%)和恐怖性袭击事件(风险度24.1%)。灾害脆弱性的特点是:人员伤害的风险度(26.7%)最高,其可能性为53.3%,严重性50%;其次是自然灾害事件,风险值为19.9%,严重性最高59.7%;另外,社会伤害与自然灾害事件可能性在本次调查中排序最低,均为33.3%,但两者的严重性均较人员伤害事件为高。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病区 脆弱性分析 防范应对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H省某医学院校两所附属医院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并对职业精神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mos21.0软件对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调查工具的信度与效度较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医学生职业精神总体平均分在80分左右;"身心状况及自我发展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83.65分;"学术能力"维度得分最低,为72.21分。两所医院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略有差异,"尊重与关怀""责任感"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形成了信度与效度较好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测量量表。H省某医学院校两所附属医院医学生职业精神整体情况良好,未来医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医学生基础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转变医学生培养模式;以期提升医学生学术能力,进而提高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总体认知水平。

  • 标签: 医学生 职业精神 测量工具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精神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筛选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精神病并高血压患者80例,所有筛选的病例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方式分成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两组护理方法分别为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BPRS)得到显著改善,最终血压水平保持良好,两组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病并高血压护理中,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精神病合并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信息传递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1-12月采用传统口头信息传递方式的30名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开展微信信息传递的30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专科护理、护理组织管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环境管理评分分别为(92.16±4.67)分、(87.56±4.49)分、(88.95±5.42)分、(90.17±5.22)分、(89.51±5.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59±5.01)分、(80.39±6.02)分、(83.07±4.90)分、(84.45±4.89)分、(82.92±4.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09、7.395、6.233、6.194、6.691,均P<0.001);观察组护士的重要信息知晓评分、执行情况评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分分别为(91.14±6.27)分、(90.25±5.87)分、(90.80±5.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76±5.11)分、(83.10±4.29)分、(85.66±5.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9、8.682、5.377,均P<0.001)。结论微信信息传递方式灵活方便,管理对象接受程度高,管理效果良好,在精神科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管理 护理质量 临床工作能力 神经精神医学 微信 公众号 信息传播 护理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手术治疗后是否并发精神障碍分为精神障碍组及未并发精神障碍组。统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家庭关系、改良Barthel指数(BI指数)、手术方式、经济条件均与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有关(均P<0.05);女性、开颅手术、经济条件差、改良BI指数低、家庭关系满意度低均是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女性、开颅手术、经济条件差、改良BI指数低、家庭关系满意度低均是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精神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对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88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44例,观察组共计44例。对照组精神科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各大医院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精神科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小儿精神分裂症患儿临床照护中的应用效果及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78例,随机分为优质、常规两组,分别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照护,并对最终护理效果进行同项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对优质组患儿使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其干预后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整体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儿童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信息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紧密结合,在临床诊治与临床研究方面展现了潜在应用价值。精神医学力求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技术步伐,人工智能在精神医学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其过程既充满机遇与挑战,也有着可以洞见的曙光。同时,在精神医学临床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精神医学临床研究需关注真实世界的真实数据,在注重规范化、安全性的基础上,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和精神医学临床诊疗真实数据相结合,在强化循证证据、更新临床诊治指南的同时,形成有转化应用价值的工具。从科学发展看,坚信这些工具终将帮助精神科医生造福于广大精神疾病患者,促进精神医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 标签: 精神医学 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患者使用风险管理措施对于预防安全隐患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接诊的94例患者,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实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47例/组,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方式,给予研究组风险管理措施,将两组精神科患者的预防安全隐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IPROS评分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在精神科患者预防安全隐患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改善风险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安全隐患 风险管理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对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新型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2019.7-2020.7期间120例精神疾病患者,本次研究中依照1:1随机分组原则,运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以及实验组(60例),实验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以此为基础开展本次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概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减少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加快患者的康复,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新型 传统 抗精神病药物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病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31例精神病患者以及同期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15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并以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32例精神病患者以及同期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1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和护理层级管理,以临床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病区管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评分以及护理总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

  • 标签: 精神病医院 护理层级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医院管控精神病患者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研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型开放式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医院管控精神病患者的实效性,建议推广。

  • 标签: 医院 精神病 开放式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心理护理实训教学中自制微视频对于教学工作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学习的护生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自制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两组护生护理知识掌握水平与操作能力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学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以P

  • 标签: 精神心理护理 教学模式 微视频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实施探究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起至2020年10月毕,在我院挑选50例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作为探讨分析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主要为安全隐患的类型以及发生原因,同时对护理对策实施总结。结果:跌倒、冲动他人、外伤以及的攻击行为为最为主要的安全隐患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4.00%、20.00%、10.00%以及20.00%。结论:精神科中存在较高比例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为此应着重提升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严格落实相关护理规范并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最终实现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效果的目的。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安全硬化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01-2021.07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其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剂量不改变,在此基础上均给予阿普唑仑改善睡眠,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同时给予耳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58.5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针 精神分裂症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好的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合格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P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沟通技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抑郁症患者以HAMD、SAS评分评价心理疏导合并精神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6例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对比2组分别经常规护理以及心理疏导结合精神护理后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各项心理评价指标均有效降低,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疏导抑郁症患者结合精神护理,有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疗效。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式的选择不同,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分裂等级、住院观察量表、用药依从性以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PANSS及NOSIE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对比中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护理前认知功能评价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到临床。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临床路径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因酒精原因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危险行为进行研究,在对其危险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预测并干预其危险行为的出现。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酒精原因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借助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来对患者的危险行为进行评估,按照患者是否有攻击行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攻击行为,且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4;对照组的精神障碍患者无攻击行为,且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4。利用我院资质的调查问卷来对研究对象的饮酒情况、病史、生物学特征、社会环境等基础信息进行收集。借助Logistic回归法来对引发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是否独居、妄想、睡眠障碍、思维障碍等精神认知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小学文化以下、单亲家庭、城镇人口、儿时不良经历、危险行为史、合并其他行为、易激怒等数据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后得到的记过显示,酒精原因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危险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小学文化以下、单亲家庭、城镇人口、儿时不良经历、危险行为史、合并其他行为、易激怒等,p<0.05。结论:在分析评估危险行为危险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诊治、干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提供指导。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危险性评估 危险行为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