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质量(180±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和5%间歇低氧组(5%IH组),每组32只;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7、14、21、28 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UC组大鼠置于实验箱内持续注入空气,氧浓度为21%;5%IH组大鼠置于实验箱内,循环注入氮气及空气,使氧浓度在5%~21%之间变化,每120 s为1个周期。2组大鼠每日实验8 h,其余16 h常规饲养,分别持续进行7、14、21、28 d。各亚组实验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并取出大鼠海马组织,制备切片标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caspase激活因子(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UC组不同时间点Apaf-1及Smac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UC组大鼠间歇性低氧7、14、21、28 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0.83±3.25)、(22.17±2.79)、(20.50±4.51)、(21.17±4.17)s,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52.17±4.17)、(52.50±2.74)、(51.50±2.43)、(52.00±4.78)s,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IH组间歇性低氧7、14、21、28 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3.17±2.14)、(44.33±3.45)、(52.17±3.87)、(64.33±2.73)s,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44.00±3.03)、(34.50±3.94)、(27.83±3.01)、(20.83±1.94)s,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335、61.772, P值均<0.01)。两组间比较:5%IH组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时间均大于UC组,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均小于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U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较大,核膜结构完整,呈椭圆形或圆形,染色质分布均匀呈细颗粒状,细胞器丰富,形态结构正常;5%IH组从7 d开始出现神经元水肿,细胞核变形,核膜模糊,核仁逐渐消失,细胞器肿胀溶解等,随着时间的延长,改变程度越重。(3)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UC组各个时间点海马CAl区神经细胞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5%IH组各个时间点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328、42.923, P值均<0.01)。两组间比较:5%IH组各个时间点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神经细胞凋亡情况:UC组各个时间点海马CAl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凋亡少,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IH组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99, P<0.01)。两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海马CAl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高于UC组,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Pearson检验显示:5%IH组各个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Apaf-1、Smac蛋白的表达与凋亡指数均呈正相关(rApaf-1=0.735、0.736、0.685、0.747,rSmac=0.735、0.734、0.679、0.751,P值均<0.05)。结论间歇低氧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其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诱导凋亡相关蛋白Apaf-1、Smac的表达,进而造成神经元凋亡有关。

  • 标签: 缺氧,脑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认知障碍 CA1区,海马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caspase激活因子 大鼠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linc000522调控Wnt通路影响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选取胃癌细胞系中的SGC-7901细胞,通过长链非编码RNA(IncRNA)表达谱与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结合,筛选出与INC0005相关且在胃癌细胞中具有侵袭转移作用的微小RNA(miRNA);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研究Ilinc00052和miRNA的表达变化;通过分子实验,研究Ilinc00052表达及其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索linc00052能否通过调控miRNA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果通过Transwell小室试验测得未转染质粒组,穿膜细胞数为(134.10±4.29)个,llinc000522过表达转染质粒组穿膜细胞数为(169.24±6.9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6,P=0.001)。划痕实验显示,llinc000522过表达转染质粒组迁移距离显著高于空载质粒转染组(r=0.907,P<0.01)。llinc000522过表达转染质粒组克隆形成率与空载质粒组相比明显提高[(92.75±6.32)%比(73.34±9.14)%,t=5.998,P<0.05]。与空白质粒转染相比,llinc000522过表达转染组Wnt1、Wnt3a、Wnt2、β-catenin的mi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5),而miRNA转染组对其表达并无明显作用,而当llinc000522、miRNA过表达共转染胃癌细胞后,Wnt1、Wnt3a、Wnt2、β-catenin miRNA转录水平提高[(1.82±0.11)、(1.52±0.15)、(1.42±0.21)、(1.71±0.19),P<0.05],但其表达仍低于单独llinc000522转染的基因miRNA转录水平。与空白质粒转染相比,llinc000522过表达转染组Wnt1、Wnt3a、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5),而miRNA转染组对其表达并无明显作用,而当llinc000522、miRNA过表达共转染胃癌细胞后,Wnt1、Wnt3a、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也明显提高[(1.53±0.09)、(1.4±0.21)、(1.33±0.07)、(1.47±0.19),P<0.05],但其表达仍低于单独llinc000522转染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在胃癌细胞中,llinc000522可通过调控miRNA水平,影响Wnt/β-catenin通路,进而影响胃癌的侵袭转移。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WNT蛋白质类 长链非编码RNA 质粒 转染 克隆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方法 抽选我院 2015年 3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5例, 经检查确诊后,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研究组予以系统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 24例(占 68.6%),有效 10例(占 28.6%),无效 1例(占 2.9%),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对照组中,显效 16例(占 45.7%),有效 12例(占 34.3%),无效 7例(占 20%),治疗总有效率为 80%。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经检查确诊后,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检查 治疗 药物选择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环状RNA是目前非编码RNA中的研究热点,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广泛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基因表达调控。文章聚焦于颅内动脉瘤与环状RNA的关系,探讨环状RNA对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潜在作用。

  • 标签: RNA,环状 颅内动脉瘤 微RNAs 信号转导 炎症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尿毒症最常见病因。IgAN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为病理特征,研究表明低糖基化的多聚IgA1(Gd-IgA1)被称为"致肾病IgA",是IgAN的关键致病因子,但迄今为止机制尚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IgA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肠道菌群 低糖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斯钙素2(STC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STC2敲减组和对照组SMMC-7721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应用黄色噻唑蓝(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测定、克隆形成实验和膜联蛋白V-别藻蓝蛋白荧光素(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阵列(PCR Array)技术检测92个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且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T-q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TC2敲减组SMMC-7721肝癌细胞中的STC2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2±0.041比1.003±0.091,t=9.207,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90±0.045比4.190±0.052,t=27.218,P<0.01),其集落形成数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6.670±4.163比161.000±3.606,t=20.232,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113±0.350)%比(6.397±0.350)%,t=37.546,P<0.01]。与对照组比较,STC2敲减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稍增多[(67.183±0.945)%比(64.500±0.341)%,t=4.625,P<0.05],S期的细胞比例则稍减少[(29.360±0.403)%比(30.777±0.640)%,t=3.243,P<0.05],G2~M期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3.457±0.558)%比(4.723±0.598)%,t=2.684,P>0.05]。PCR Array筛选和RT-qPCR验证的结果显示,STC2敲减组细胞中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AF1:2.49±0.29比1.00±0.03,t=8.724,P<0.05;PTEN:2.10±0.15比1.00±0.06,t=11.888,P<0.01;APC:2.59±0.14比1.00±0.05,t=18.113,P<0.01)。结论STC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APAF1、PTEN和APC等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斯钙素2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肌肉含量及功能的下降。现有研究发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继发性肌少症会导致患者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而这种因慢性疾病所致的炎性反应、能量消耗增加、活动耐力降低等又将加重肌少症。本文旨在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肌少症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机制,并提倡早期干预肌少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连治疗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筛选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及靶点,采用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与胃炎相关的基因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筛选与胃炎相关的靶点基因,采用R语言VennDiagram包对药物和疾病基因靶点取交集,筛选出黄连主要有效成分治疗胃炎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黄连治疗胃炎的基因调控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黄连的基因-蛋白相互作用可视化网络图,筛选核心基因,并采用R语言中的Bioconductor对筛选基因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连14个主要活性成分,可能参与治疗胃炎的基因靶点有71个。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治疗胃炎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调控、结合血红素等生物过程,调节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IL-17、TNF、NF-κB和低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黄连治疗胃炎多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较为全面的预测了黄连治疗胃炎的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为研究黄连治疗胃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连 胃炎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网络药理学
  • 简介: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中较多见的一种,也是儿童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重大负担。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大多数关于IBS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均基于成人,这对有效地管理儿童IBS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该文对近几年儿童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S患儿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策略。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发病机制 儿童
  • 简介:摘要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等多种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关于RIRI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有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坏死性凋亡、血管损伤、炎症反应等几种学说。针对上述RIRI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研究提出很多治疗RIRI的方法,包括抗自由基损伤、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抗凋亡、抗坏死性凋亡、保护紧密连接、保护内皮细胞、抗炎症反应等。尽管目前有很多针对RIRI的药物研究,但对于RIRI的药物干预时机尚不明确,确定最为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对眼科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病因学 再灌注损伤/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是一种以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畸形、身材矮小、骨骼疼痛及牙周脓肿等,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本综述总结了PHEX、FGF23等相关基因突变互相作用机制,这些突变如何对生化因子产生影响以及磷在人体代谢中的相关机制

  • 标签: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 PHEX FGF23
  • 简介:摘要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产生使前列腺癌传统的内分泌疗法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从分子水平寻找合适的靶点来抑制癌症的进展。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以翻译后修饰的方式调控关键蛋白的半衰期或亚细胞定位。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USP7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显示出明显的促癌效应,但机制复杂,本文对USP7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去势抵抗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雄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能量踝关节骨折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踝关节周围各解剖结构的损伤特征,探讨Logsplitter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62例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1~69(42.3±11.7)岁,左侧27例、右侧35例。提取术前X线和CT影像,分析腓骨损伤、胫骨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内侧损伤及外侧韧带损伤的特征及其不同损伤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合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分析不同踝关节骨折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果腓骨损伤特征:横行或短斜形骨折占61.3%(38/62),存在蝶形骨块占25.8%(16/62),粉碎性骨折占11.3%(7/62),腓骨无骨折占1.6%(1/62)。胫骨损伤特征:外侧关节面压缩占38.7%(24/62),合并后侧压缩占6.5%(4/62);内侧损伤包括内踝骨折占87.1%(54/62),三角韧带断裂占12.9%(8/62)。下胫腓联合损伤特征:单纯韧带断裂占11.3%(7/62),合并Tillux结节撕脱骨折占8.1%(5/62),合并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43.5%(27/62),同时合并Tillux结节与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37.1%(23/62);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占12.9%(8/62)。根据Lauge-Hansen分型显示,其中旋前外展损伤占87.1%(54/62),旋前外旋损伤占8.1%(5/62),旋后外旋损伤占1.6%(1/62),无法分类的占3.2%(2/62)。结论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多样化,在严重骨折脱位的同时,可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损伤机制以外展位垂直暴力最为多见,部分也可为外旋位垂直暴力所致。

  • 标签: 踝损伤 Logsplitter损伤 踝关节骨折脱位 影像学 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70例。乌司他丁组男44例,女26例,年龄(66.3±9.7)岁。对照组男41例,女29例,龄(65.0±10.8)岁。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炎、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乌司他丁组同时加用乌司他丁,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PaO2、PaCO2、FEV1%、TNF-α、IL-6、HMGB1、TLR4、SOD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乌司他丁组的PaO2、FEV1%、SOD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PaCO2、TNF-α、IL-6、HMGB1、TLR4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 d后,乌司他丁组治疗总有效率95.71%(67/70),高于对照组的84.29%(5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AECOPD患者主要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气及肺功能,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乌司他丁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的致病机制一直是结核病的研究重点。MTB的致病性,特别是潜伏感染与其能逃逸免疫杀伤的特性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重要免疫细胞之一,但MTB逃逸巨噬细胞的杀伤机制仍不甚清楚。前沿研究发现MTB对巨噬细胞相关受体、吞噬溶酶体、氧化应激、凋亡、自噬及焦亡等诸多方面存在影响,从而介导逃逸其杀伤作用。本文将对此加以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逃逸机制
  • 简介: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机构,是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中心主任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中心主任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激励机制激发 中 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在工作中内在潜力。作为中心主任要充分认知管理激励的作用,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分别从目标、环境、情感、榜样、利益等方面入手,激励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为最终管理目标。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任 管理 激励机制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急速上升趋势,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我国NASH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目前,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至今尚无经药监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药物。近年,NASH的研究备受关注,取得诸多原创性成果。本文就NASH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其药物研发及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常见病,常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及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是言语发育异常。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不清,现在普遍认为免疫学方面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就变态反应相关的分泌性中耳炎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中耳炎,伴渗出液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外泌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其在哮喘的气道炎症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从外泌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对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性牙龈增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和体积增大,牙龈边缘和牙龈乳头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仅对患者的发音功能、咀嚼功能以及吞咽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给患者的生活也带来极大的痛苦,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目前对于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就胶原合成与降解失衡机制、炎症机制、上皮细胞的增值和凋亡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牙龈增生 化学,药物 抗惊厥药 免疫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药 生物合成途径 炎症 上皮细胞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