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胶质瘤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有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为患者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分析患者检查结果,指标观察瘤周水肿程度及强化方式。结果:30例患者瘤周水肿程度对比有差异(Z=-3.052,P=0.025<0.05),且30例患者强化方式评价对比结果无差异(Z=-1.255,P=0.062>0.05)。结论:在胶质瘤患者诊断过程中,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主要技术,可满足患者诊断需求,对评估患者自身病情有一定帮助,所以可在患者诊断中推广该项技术。

  • 标签: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胶质瘤 诊断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MRI是肌肉骨骼组织疾病的常规影像学诊断技术,但许多骨骼肌肉组织由于其固有的短T2值,导致信号快速衰减,在常规MRI图像上不能清晰显示。随着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 time,UTE)MR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直接对短T2组织进行成像和定量描述。笔者对UTE MRI技术及其在骨肌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超短回波时间序列 磁共振成像 短T2组织 骨骼肌肉系统
  • 简介:摘要内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因病因复杂,目前对其机制研究尚不深入。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慢性疼痛相关神经病理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静息态fMRI在内脏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功能神经影像学 慢性疼痛 内脏痛 疼痛 肿瘤
  • 简介:摘要:伴随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优越,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随之引发了更多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就是其一,它不仅致死、致残率高,脑卒中还包括偏瘫、语言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多个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功能磁共振 fMRI是研究脑卒中后脑功能康复机制、判断预后及评价康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颅内肿瘤的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7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 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比较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 标签: 颅内肿瘤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应用磁共振技术的价值 。方法:本院于 2018.05 ~2019.09 纳入 84 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患者开展研究。结果 :本组 研究 对象关节软骨损伤 Ⅱ级 65 例, Ⅲ级 19 例; 半月板损伤Ⅰ级 14 例, Ⅱ级 43 例, Ⅲ级 12 例; 骨髓水肿 63 例, 骨质破坏 21 例; 9 例 前 、 后交叉韧带 与 7 例 内 、 外侧副韧带损伤 ; 骨性游离体 与 软骨游离体 各 2 例 。结论:针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应用磁共振技术 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 退行性骨关节病 半月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中钆对比剂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 2017年 6月至 2020年 5月来我院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成像的 5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钆对比剂,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总结不良反应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本课题 58例患者中, 3例患者不满意, 17例患者较满意, 38例患者很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是 94.83%。有 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例患者是中度变态反应,经注射多巴胺、吸氧后逐渐缓解; 1例患者是非变态反应,休息片刻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中,钆对比剂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但是在注射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成像 钆对比剂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析 早期股骨头缺血 并 坏死 采取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的 临床 效果 与意义 。 方法: 取 201 7 年 9 月到 201 9 年 9 月 固定时间段 本 科室接治 的 26 例 患 早期股骨头缺血 并 坏死 患者 展开 研究, 分别对患者采取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对不同诊断技术效果实施比较。 结果: 分别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发现,磁共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 CT 诊断显著较优;与 CT 技术比较, 磁共振漏诊率显著下降, P < 0.05 。 结论 : CT 诊断技术与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临床两种不同检查手段, CT 诊断技术在检查骨质结构方面效果良好,易于分期。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扫描切面有较高的选择性,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效果理想,并且该技术诊断率较 CT 明显较高。

  • 标签: 早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诊断技术 磁共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5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3例为研究样本,其中,预后良好患者 26例、预后一般患者 20例、预后较差患者 17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比较所有患者病灶范围内的容积比各向异性、平均扩散系数、衰减指数和部分各向异性等指标值与对侧检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磁共振成像技术影像结果表示,三组患者在病灶范围内所采集到的容积比各向异性、平均扩散系数和部分各向异性检测值,相较于对侧指标值而言,均较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衰减指数方面,三组患者的检测值显著高于对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病灶范围内的部分各向异性和容积比各向异性的检测值随着预后效果的变化而变化,预后效果逐渐变差,患者的检测值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预后良好患者的部分各向异性和容积比各向异性检测值显著高于预后较差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其成像的影像学结果可清晰显示患者的病灶特点,可为医师鉴别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16 年 12月至 2017 年 12月来我院治疗上尿路梗阻的患者 56例,对磁共振( MRU)、多排螺旋 CT( MDCT)、静脉尿路造影( IVU)以及 B超的诊断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利用 MRU对尿路肿瘤性病变、结核、炎性病变、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 IVU、 B超诊断,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 MDCT和 MRU对肿瘤性病变以及结核的诊断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MRU对于泌尿系统畸形以及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 MDCT,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磁共振尿路成像对于上尿路梗阻性定位准确,对于上尿路梗阻的病变以及病变的形态可以清晰显示,对于上尿路梗阻诊断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尿路成像 上尿路梗阻性疾病 价值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 选取 2015 年 2 月至 2017 年 2 月在我院治疗的 80 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试验组应用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 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试验组通过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 40 例患者确诊 21 例,确诊率为 52.50% 。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 40 例患者确诊 16 例,确诊率为 40.00%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通过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查出 34 例患者肝内病灶数 73 个和 21 例患者肝外病灶数 128 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 29 例患者肝内病灶数 55 个和 18 例患者肝外病灶数 47 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 84.9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1.82% ,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 53.1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1.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 2cm 的确诊率为 85% ,对照组为 75% ,试验组 2 ~ 4cm 的确诊率为 93.62% ,对照组为 87.18%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5) 。结论 : 应用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 MR 准确扫描高。

  • 标签: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 磁共振增强扫描 早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与 CT 检查的效果。 方法: 共选取 74 例观察对象,其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6 月到 2019 年 8 月,所有对象经确诊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 n=37 , CT 检查)和实验组( n=37 ,磁共振成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更高,有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优于 CT 检查,其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应积极推广。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CT 效果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郑爽爽 卢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3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肾脏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 MRI),是一种通过测定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获得组织氧含量的技术,可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提供无创、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BOLD MRI在肾脏疾病如缺血性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分期及肾功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作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肾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7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经MRI诊断并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特征,并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髋关节发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单侧髋部疼痛、跛行及下肢活动受限。MRI可见患侧股骨头关节面光整,股骨头颈及股骨粗隆片状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给予保守治疗1个月,治疗后Harris评分[(85.31±3.75)分]及WHO-QOL评分[(93.48±6.91)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61.08±4.29)分,(65.02±4.6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2.86;均P<0.01)。随访2个月至2年,患者疼痛消失时间29 d至14个月,平均(5.72±1.25)个月,37例行MRI复查的随访患者中,35例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早于MRI脂肪抑制序列上高信号消失时间。结论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不同于股骨头坏死,MRI上以股骨头关节面光整、脂肪抑制序列片状高信号为特征,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 标签: 骨髓水肿综合征 髋关节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磁共振成像常见的征象,为FLAIR序列上蛛网膜下腔相对于脑脊液的迂曲条状高信号影。除了脑血管病变,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FVH征的出现,而且FVH征也有特定的好发位置。FVH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它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代表软脑膜的缓慢逆向侧支血流。FVH征的出现临床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它来评价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和脑梗死,也可以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此外,FVH征在评估血管再通、预后及转归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完整地评价FVH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决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对FVH的定义及发生机制、临床应用、展望做一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磁共振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比较两组的血管狭窄率和病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PAD)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 在采取不同诊断方法的影响 。方法:在 2017 年 6 月至 2019年 9 月期间,选取 132 例于我院收治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 和参照 组,各 66 例 , 分别采取 CT 与核磁共振诊断 ,对两组患者的 异常检出率、早期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 。 结果:研究组 异常检出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观察老年人的吞咽活动和认知网络,分析两者关系。方法选取13名健康老年人,年龄61~82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吞咽造影检查(VFSS)显示吞咽时无渗漏、误吸,行吞咽和认知任务态fMRI,分析两任务的激活脑区。结果吞咽和认知任务存在共同的激活脑区,即双侧小脑、枕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中回、下顶叶等。吞咽任务中右侧前额叶正激活,左侧前额叶大部分为负激活,而认知任务中双侧前额叶均为正激活,且吞咽任务感觉区的激活范围大于运动区。结论老年人吞咽活动中右侧前额叶更具优势,右侧前额叶为吞咽和认知活动共同的神经节点。

  • 标签: 功能磁共振 吞咽 认知 前额叶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长,化学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靶向治疗及放射治疗相关心肌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的金标准,能够在体识别心肌组织学改变,为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监测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该文就CMR评价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