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实用主义与德国哲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隐蔽而重要的内在关联,这一关联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新老实用主义对黑格观念论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上。美国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蒂将这一关系概括为实用主义是一种自然化的黑格主义。在蒂这里,自然化以及自然主义乃是作为先验哲学的对立面,即"去先验化"而得到论述的。因为蒂所理解的先验哲学基本上指的就是康德哲学,从而忽视了德国观念论、胡塞尔、海德格、德里达等人对先验哲学的推进和发展,如此一来也就无法看到后起的先验哲学传统对近代表象主义认识论的成功突破,这一突破最早同时也是最为成功地表现在黑格这里。黑格的思辨逻辑学并不像蒂认为的那样带来了一种先验哲学的自然主义化,而是将先验哲学导向了一种现象学本体论的方向。蒂的反表象主义走向了语言行为主义,但是他忽视了黑格式的反表象主义策略。

  • 标签: 先验哲学 自然化 实用主义 语言行为主义 表象主义
  • 简介:这里发表的是2010年2月3日下午,我在罗伯特·兰顿(RobertBrandom)公室对他所做的第二次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分析哲学、海德格以及当代美国哲学家蒂、刘易斯(D.Lewis)、约翰·麦克道威尔(JohnMcDowell),同时还谈及他父母对他的影响。兰顿教授很健谈,哲学话题常常使他焕发激情,我们的谈话不时被他的笑声打断;但当涉及对细节问题的阐释时。他的面孔又会马上转而严肃,仿佛容不得丝毫差错。

  • 标签: 分析哲学 当代美国 布兰顿 罗伯特 哲学家 存在主义
  • 简介: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家、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恽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在探索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甄别;在同反动势力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斗争中,既坚持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同时又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社会文化改造的主张。重温恽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恽代英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 简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领导集体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德治国"方略,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积极开辟了"德法同构"的治国新途径.本文将从"德法同构"思想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实践背景以及现实实现途径等方面试析中共第三领导集体治国方略的新发展.

  • 标签: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依法治国” 治国方略 试析 “以德治国” 江泽民同志
  • 简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在中国也是如此,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央人民政府出于对世界形势的总体把握和中国对外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毛泽东时代以区域均衡发展为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邓

  • 标签: 三代领导人 区域经济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区域政策 江泽民 邓小平
  • 简介:<正>我国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实行自主经营,二是实行自负盈亏,三是能够实现扩大再生产。九十年要把企业改革引向深入,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具备这三个基本特征。

  • 标签: 九十年代 国有企业 自负盈亏 经济改革 企业经营管理 基本特征
  • 简介:毛泽东思想是全世界共同的理论财富。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起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50年以来,它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研究课题被广泛开展,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学者,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比较有学术价值的专著就有二百多种。对20世纪50年以来国外出版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专著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特点,能对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毛泽东思想 国外论著
  • 简介:一种审美思潮的出现,都是某种社会意识的折射与反映。20世纪的乡土文学、历史小说、文化散文都弥漫着一种怀旧情绪。这是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科技文明的转型期的一种有深刻意味的文化现象。

  • 标签: 《曾国藩》 民族传统文化 余秋雨 20世纪 90年代 乡土文学
  • 简介:特殊时期审视两党中央民族精神理论的时代意义: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兴衰,都与其是否有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直接关联。概括地讲,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中央 民族精神 内涵 三个代表 艰苦奋斗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性的庆祝游行是一个内容丰富而驳杂的文化主题,于此,史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景观,其中首推二十世纪五十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五一节和国庆节(10月1日)庆祝活动,都是精心组织并有着多重目的的政治仪式:既是打破旧秩序、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传统的节日,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合法化,又是共产主义领导下无数成就的展示,亦是对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毛泽东中心地位的肯定,同时还宣告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存在。尽管受到苏联的影响,这些庆祝游行还是表现出浓重的民族风格。它们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着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变化。最终,毛泽东和其他党内高层领导,同时充当着演员和导演,小心翼翼地控制和编排游行者的动作,让作为观众的游行者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对党和党的主席所取得的成就大加赞颂。

  • 标签: 毛泽东 庆祝游行 国家景观
  • 简介:<正>该重新思考一下了。早期资本主义已结束,公认的阶级文化也随之衰退,被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变革的信息经济和消费娱乐方式所瓦解。右派紧随着这些变化走向成功,正如保守党在竞选中的不断胜利所表明的。左派对当代的重大思潮反应迟钝,但现在也有了

  • 标签: 威廉斯 自由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文化观念 自由主义 文化批评
  • 简介:在旅游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省委、省政府就将五台山确定为山西全省的旅游龙头.若干年过去了,旅游经济正在腾飞,旅游景点相继推出,作为龙头的五台山风景区在历任领导的辛勤努力下已经被更高地举起来了.

  • 标签: 管理局 荣华 局长 再创 五台山风景区 旅游产业
  • 简介:由埃及爱资哈大学举办的“爱资哈大学毕业生首届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4月11日至13日在开罗举行。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包括埃及学者)出席了本届研讨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应邀派出四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爱资哈大学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大学毕业生 国际研讨会 首届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埃及 学者
  • 简介:《哥达纲领批判》与《爱福特纲领批判》的核心问题是原则与现实孰轻孰重的问题。历来人们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现实、轻原则,并不完全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要在厘清辩证法否定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理解。这一问题的解决,对重新理解和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否定性辩证法 原则 现实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海德格在《时间概念史序论》的“预备部分”,对现象学直到当时为止的发展做了精简扼要的回顾。在此部分第三章,他提出了对现象学的“内在批判”。海德格分析了胡塞尔对纯粹意识的四个规定,指出它们都不是按其存在而对之所作的规定。他的分析虽然在一些地方误解了胡塞尔,但其批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内在于现象学的根据的。

  • 标签: 海德格尔 胡塞尔 现象学 意识 存在 内在批判
  • 简介:通过对康德自由理论的“拆解”,海德格在《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这一1930年的讲稿中呈现了作为人类本质的原初自由概念.在对康德实践自由概念的彻底化和深入化中,海德格把人类的自由理解为自身约束,这同时意味着进入规范的空间,并让存在者以诸多样式显现.由此,海德格也得以确立起人类存在的“伟大的”有限性样式,并在不完满者和绝对主体之间为人类寻得其位置.

  • 标签: 海德格尔 自由 有限性 康德 自身约束
  • 简介:2014年7月30日,新疆艾提尕清真寺伊玛目哈提甫居玛·塔伊大毛拉刚刚主持完晨礼,3名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暴徒便将其残忍杀害。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锁定目标,当日中午即实施抓捕,击毙2人,抓获1人。此案一发,全国一片震惊,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强烈愤慨。党中央对案件高度重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打电话表示哀悼和慰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要以铁的手腕、铁的意志,重拳出击,迎头痛击,坚决把暴恐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国家宗教局新闻发言人8月1日发表谈话,声讨极端暴徒的挑衅行为,号召新疆伊斯兰教界人士继承居玛·塔伊大毛拉的遗志,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传统,与宗教极端思想作斗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从伊斯兰教义的角度出发,怒斥暴力恐怖行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直指宗教极端主义的凶残本质,同时对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长者表示沉痛惋惜。逝者已去,唯其德行留于世间。本期,我们约请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解经办主任金汝彬撰写了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居玛·塔伊大毛拉的缅怀与追思。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央政治局委员 悼念 楷模 信仰
  • 简介:在《黑格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的“内部国家制度”学说,批判的中心问题在于君主制和民主制的对立,同时也涉及到黑格法哲学关于中介要素的学说、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的学说。马克思的批判揭示出黑格的思辨唯心主义把国家和市民社会头足倒置,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的批判也有泛政治化的倾向。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内部国家制度 国家和市民社会
  • 简介:关于马克思与黑格的关系,应该说是西方马克思学研究中长久不衰的老话题,至今仍然不断有新观点出现。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