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应用血管内再通与劲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由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组成,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行支架置入(35例),实验组给予血管内再通(35例),相较其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 由两组 NIHSS、Rankin评分情况可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中血管内再通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疗效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 血管内再通术 狭窄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并于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随访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置入支架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5例)和无再狭窄组(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4.02±6.76)μmol/L比(10.90±4.51)μmol/L]显著降低、支架直径[(3.06±0.86)mm比(2.87±0.44)mm]显著减小,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5,P=0.035),而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0.857,0.850,P=0.044,0.042)。结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再狭窄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并进行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栓形成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覆膜支架治疗5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于3个月后对2例患者进行DSA复查。结果5例病人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颈内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中是否支架辅助分为支架组41例、非支架组35例。支架组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直径选择相应尺寸的Solitaire AB支架或LVIS支架,非支架组使用单导管、双导管或球囊辅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症状性血管痉挛、病死率和临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组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高于非支架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5)。支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结论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谨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治疗性 组织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72例(79例次手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下(是否2周内)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CAS)的临床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0 d脑卒中、脑出血、心肌梗死、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早期行CAS(2周内)并不增加术后30 d脑卒中、脑出血、心肌梗死及死亡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发生冠心病的患者52例,均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受累血管的长度并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一次置管成功,在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出现明显的改善,平安出院。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手术,并在手术期间使用围手术期的系统的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接受III型主动脉夹层行腋-颈动脉转流联合大血管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回顾分析4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夹层破裂预防等。相关研究表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III型主动脉夹层 腋-颈动脉转流 大血管支架植入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9 月到 2018 年 9 月接收的 9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5 例,使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45 例,采用围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踝肱指数( ABI )、经皮氧分压( TcPO )、跛行距离( DOC ) 指标评分与护理有效率 ,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身体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介入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基本原则、具体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病人的康复率。

  • 标签: 围手术期 颈动脉狭窄 内支架置入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女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过渡期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紧张度、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过渡期护理组患者在术前紧张度、中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可降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女性患者中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过渡期护理 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体会。方法对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患者均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升主动脉造影。对主动脉夹层位置,裂口和相关血管分支等情况进行了解。切开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置入后造影检查。对真假腔的血流变化情况以及主动脉分支的供血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者的覆膜支架均成功置入,支架置入的位置准确。后造影显示夹层近端破口处已经完全封闭,原来的假腔无显影,真腔显影良好且明显扩大。左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分支动脉显影效果良好,腔内隔绝效果较好。15例患者均没有进行中转开胸手术,亦无瘤体破裂以及截瘫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具有简单方便、创伤较小以及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但在远期治疗效果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覆膜支架 主动脉夹层 治疗体会
  • 简介: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主动脉夹层瘤一般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外科手术风险大,住院时间长,内科保守治疗后仍有一定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带膜支架植入是主动脉夹层瘤病人较好的治疗方法,安全、高效。但70岁以上的主动脉夹层瘤病人植入带膜支架却未见报道。我科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地为1例71岁的病人实施了带膜支架植入,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带膜支架植入术 主动脉夹层瘤 护理体会 病人 高龄 手术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5例,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24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简单有效。

  • 标签: 覆膜支架 Stanford B型 胸主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月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治疗方案,为动脉溶栓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进行血栓形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和神经功能,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其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应用于动脉瘤栓塞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恢复患者的血管再通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方案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塞尔达支架机械取栓 动脉瘤栓塞术 急性血栓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