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3小时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0mm或6小时大于或等于25mm为标准确定短时强降水日,对1979—1988年10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榆林市强降水集中在7—8月,而且多发生于午后和凌晨。

  • 标签: 强降水 分析 预报
  • 简介:利用1961~2007年北京地区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多项式曲线拟合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暴雨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8月上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后)是北京地区暴雨出现最为集中的时期。2)1961~2007年北京地区暴雨日数总体表现为波动式的缓慢下降,沙河暴雨日数的下降趋势最不明显,西郊居中,南苑暴雨日数的下降趋势最明显。3)暴雨日数的增减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90年前南苑暴雨日数的变化与沙河、西郊有着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4)北京地区暴雨日数变化具有多重周期性,南苑、西郊和沙河暴雨周期日数不同。

  • 标签: 北京 暴雨 多项式曲线拟合 MORLET小波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7年6月13—14日玉树地区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玉树地区处在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且存在明显切变,同时北部高空槽东移南压,南北系统交汇比较明显的地区在玉树南部地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玉树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且其值在72~80℃之间,并存在高能舌,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为此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 标签: 玉树地区 强降雨 物理量场 成因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TBB及NCEPFNL1°×1°全球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四川省眉山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由两个中-β尺度的MCS在眉山地区合并加强所致,暴雨中心刚好位于两个中-β尺度MCS的合并交接地带的梯度大值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和再次加强阶段。(2)高原切变东移南压和副高东退是影响这次MC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辐合和弱冷空气配合是此次MCS的触发条件。(3)暴雨中心在降水前期处于高能高湿对流不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MCS的生成和加强。

  • 标签: 暴雨 TBB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 简介:根据西安1951-2013年气温、降水,1971-2013年浅层地温,1981-2013年深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西安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西安近63a气温增温明显,降水缓慢波动下降;各层年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160cm升温最大,15cm升幅最小。2)年及四季平均气温除夏季在20世纪70-80年代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年代际均呈上升趋势,21世纪后升温最为迅速;各年代际降水呈显著波动趋势。3)西安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春、冬季;四季降水均有所减少,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主导年降水量的变化。4)西安年平均气温、地温20世纪90年代发生升温突变,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相吻合。

  • 标签: 西安 气温 降水 地温 气候变化
  • 简介:干旱是深圳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干旱缺水己成为制约深圳市经济发展、影响和谐深圳的重要灾害性天气。本文用‘透雨标准法’对深圳市历年来的干旱强度和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近几年深圳市的干旱有变严重的趋势;并分析了深圳市干旱的成因,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同时也指出准确的气候预测对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 标签: 干旱特征 深圳市 灾害性天气 经济发展 干旱缺水 统计分析
  • 简介: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倡导成员全身心投入学习力建设,让员工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通过学习提升创造力,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竞争需要的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本文在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内涵进行分折思考的基础上,就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部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学习型组织 理论分析 创建 知识经济时代 系统思考 管理理论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吉林地区高空探测站长春、延吉、临江地面至100hPa高度标准等压面(共8层)温度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地区地面到100hPa高度各标准等压面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吉林地区对流层年温度在700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的,400hPa高度以上温度趋势是下降的。各季温度趋势变化不同,秋季和冬季在400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升温的;春季和夏季700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的,且温度趋势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秋、冬季。城市规模的不同,温度上升趋势也不相同,大城市长春的升温幅度高于中、小城市的升温幅度;在各标准层中长春升温达到的高度高于中、小城市。

  • 标签: 城市化 高空 温度
  • 简介:采用天津地区1959~2012年太阳总辐射年、月总量资料、日照百分率及其台站元数据,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和顺序算法对太阳总辐射资料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观测仪器的变更造成了太阳总辐射序列产生不连续,突变年代主要发生在1968年、1972年、1990年3次仪器变更年份或其附近年份,而迁站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顺序算法检验发现,天津地区太阳总辐射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前后)出现了趋势减少的渐变,并且在月总量序列的检验中,仪器变更的非均一性影响也体现在其中。因此,在太阳辐射的研究工作中,尊重原始观测数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均一性,剔除非均一性因素,以此确保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的相对真实。

  • 标签: 天津地区 太阳总辐射资料 均一性分析
  • 简介:2012年1-2果洛由于持续降雪致使中北部发生雪灾,其中甘德达到了重度雪灾标准。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及各种物理量场对造成此次雪灾的五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获得一些对果洛冬季降雪有指导意义的预报指标。

  • 标签: 雪灾 天气过程 分析 归纳
  • 简介:通过统计分析全省65个具有25年以上资料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讨论了温度异常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指出了我省冬夏温度异常的差异和相似及各地区之间温度出现异常的相对独立性。

  • 标签: 气候异常 标准差 温度异常
  • 简介: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玎坐标模式,运用常规报文资料获得初始场,对1999年5月25日~26日的一次华南大暴雨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模式的降水场、形势场预报结果较好,TS评分较高,模式对暴雨的位置、强度、中心都有较好的预报;对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得出物理量分布的一些特征对暴雨发生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 标签: η坐标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 简介:根据2003年朝阳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朝阳地区大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朝阳市存在工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污染处理设施落后等问题,市区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朝阳地区低空逆温频率偏高,而且贴地逆温强度相对较强,非贴地逆温平均底高相对较低。使得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逆温层下输送扩散,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

  • 标签: 大气污染 环境监测 时间变化
  • 简介: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象灾害、市区空气污染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杭州市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杭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杭州市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是十分显著的。本文还对平均天气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探讨。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气象灾害 空气污染 居民生活 杭州市
  • 简介:为了进一步提升96121的服务能力,以金华市本级2003--2007年5年内的96121拨打量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信箱、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96121拨打特点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拨打量的变化特征,了解市民对气象预报关注的时间和关注的天气类型,进而找出影响96121拨打率的因素。依据分析结论,为96121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提出合理化建议,使96121产生更大的经济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96121规律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对2006年呼和浩特市降水离子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呈碱性,季节分布明显,夏季降水集中且pH值为全年最低,冬季降水量少,pH值较高;SO42-离子为主要致酸离子,阳离子中Ca2+,Mg2+离子的浓度很高;降水中主要成分之间相关性显著,Ca2+的中和作用较强;降水气团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蒙古国的沙漠地区是呼和浩特冬春季碱性降水的主要来源,夏季较低的pH值降水则部分源于我国的华中、华北地区的酸性污染物中长距离输送。

  • 标签: 大气降水 PH值 化学组成
  • 简介:利用本站的历史演变资料,分析和临近站同期值的对比发现,白银观测站的日照从1995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冬、春季日偏少最大0.8h,夏、秋日偏少最大0.7h,月日照百分率偏少5~6个百分点;通过分析,提出了环境变化后日照后记的订正使用方法.

  • 标签: 环境变化 影响 日照记录 订正方法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台站从1951~2000年的月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的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分析了我国夏季(6、7、8月)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相关,并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异常与海温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雨型分布主要有3种,这些雨型的时间变化除了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外,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尤其是华北地区的降水从1965年左右开始减少,特别是大约1976年后有显著的减少。SVD分析揭示的我国夏季降水和全球海温异常的耦合关系表明,这种耦合关系最主要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在年代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我国华北和东北南部的夏季降水从1976年前后明显减少,与之显著关联的海温异常的关键区包括太平洋、印度洋以及热带和南大西洋。特别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印度洋,以及热带和南大西洋海水,从1976年前后也明显增暖。本研究揭示的华北持续干旱与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的耦合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未见到,因而有必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重视。我国夏季降水和海温的耦合关系,还表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异常与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的显著相关上。当南海和黑潮区域以及相邻的热带西太平洋海区海温为正异常时,热带和北大西洋海温也为正异常;而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为负异常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偏涝;反之,该地区则偏旱。

  • 标签: 夏季降水 海温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雾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雾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雾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 标签: 宁夏 雾日和霾日 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