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sense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三维重建在小儿肝脏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肝脏肿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9例,女43例;年龄为13(19)个月。患儿均行上腹部动态增强CT检查,采用Hisense CAS对CT检查动脉期、平衡期及静脉期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首先依据上腹部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判断手术可行性及规划手术方案,然后基于Hisense CAS三维重建结果进行修订。观察指标:(1)二维CT检查图像与Hisense CAS三维重建图像对患儿手术规划的比较。(2)术中及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儿术后并发症、剩余肝脏代偿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二维CT检查图像与Hisense CAS三维重建图像对患儿手术规划的比较:①82例患儿根据二维CT检查图像判断手术可行性,其中42例可行Ⅰ期切除术,40例无法行Ⅰ期切除术;根据Hisense CAS三维重建图像,其中48例可行Ⅰ期切除术,34例无法行Ⅰ期切除术。6例患儿根据二维CT检查图像判断无法行Ⅰ期切除术,依据Hisense CAS三维重建图像判断具有手术可行性。34例无法行Ⅰ期切除术先行化疗患儿中,31例化疗后根据二维CT检查图像判断具有手术可行性,3例因肿瘤缩小不明显、肿瘤包围重要血管无法手术。34例患儿根据Hisense CAS三维重建图像判断均可行手术治疗。82例患儿的手术可行性修订率为11.0%(9/82)。②82例患儿根据二维CT检查结果,15例行肝左叶切除术,21例行肝右叶切除术,7例行肝中叶切除术,13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术,23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3例行肝段切除术;依据Hisense CAS三维重建结果,20例行肝左叶切除术,29例行肝右叶切除术,7例行肝中叶切除术,7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术,14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5例行肝段切除术。患儿的手术方案修订率为36.6%(30/82)。(2)术中及术后情况:82例患儿手术时间为(182±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2±1.9)d。(3)随访情况:82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18)个月。82例患儿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剩余肝脏均可满足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生存良好。结论Hisense CAS三维重建有利于精准判断肝脏肿瘤患儿手术可行性,有利于精准制订手术方案。

  • 标签: 肝肿瘤 外科手术 三维 精准医学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探讨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小儿化学性烧伤合并食管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的50例小儿化学性烧伤食管狭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50例患儿中94.0%(47/50)在入我院前接受过对应保守治疗及相应的处理,72.0%(36/50)误服强碱,22.0%(11/50)误服强酸,92.0%(46/50)吞食腐蚀性物质的患儿年龄<7岁,狭窄部位以食管上段多见(64.0%,32/50)。单纯探条扩张27例(54.0%),探条扩张联合支架治疗16例(32.0%)。50例患儿共扩张1 260次,单纯扩张次数和联合支架扩张次数分别为(37.8±26.2)次、(20.9±12.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P=0.021)。接受外科手术2例,扩张联合手术和支架5例。治疗前后食管最狭窄处直径明显增宽[(1.1±0.2)cm比(0.2±0.1)cm,t=23.004,P<0.001],吞咽困难Stooler级别明显改善[(1.2±0.7)级比(3.5±0.5)级,t=19.925,P<0.001]。仅1例并发穿孔,经支架封堵保守治疗愈合,总有效率100.0%(50/50),满意率98.0%(49/50)。可见,内镜下探条扩张或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小儿化学性烧伤合并食管狭窄安全、有效,且联合支架治疗可减少扩张次数。

  • 标签: 烧伤,化学 食管狭窄 支架 探条扩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口服咪达唑仑联合经鼻艾司氯胺酮行小儿术前镇静时所需咪达唑仑的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 ED90),并观察其可行性。方法根据偏倚钱币序贯法依次对40例择期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复合经鼻小剂量艾司氯胺酮30 min后使患儿达到亲子分离焦虑评分(Parental Separation Anxiety Score, PSAS)=1分的口服咪达唑仑剂量。次要观察指标为麻醉诱导前后的SBP和心率、镇静水平、起效时间、术前用药副作用、用药30 min时PSAS评分、面罩接受量表(Mask Acceptance Scale, MAS)评分、静脉穿刺反应(reaction to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scale, IC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低氧血症、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用Isotonic回归分析法计算咪达唑仑ED90及其95%CI。结果咪达唑仑口服复合0.25 mg/kg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ED90为0.253 (95%CI 0.242~0.278)mg/kg,平均起效时间为(8.9±3.8)min。给后患儿出现幻觉、兴奋、行为改变的发生率为7.5%,无患儿出现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高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0.25 mg/kg艾司氯胺酮滴鼻复合咪达唑仑口服能有效缓解小儿术前焦虑,咪达唑仑ED90为0.253 mg/kg。

  • 标签: 艾司氯胺酮 咪达唑仑 镇静 90%有效剂量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对小儿肾穿刺活检术患儿身心应激、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肾穿刺活检的68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围术期综合干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HR)、血压、不良情绪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护理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R分别是(83.12±1.44)次/min和(87.01±1.71)次/min,收缩压(SBP)分别是(119.33±5.28)mmHg和(131.27±5.22)mmHg,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是(43.53±5.15)分和(53.69±5.1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是(41.07±4.79)分和(46.41±5.12)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0.77%和59.5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评分分别为(87.67±2.74)分和(79.35±2.09)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可降低小儿肾穿刺活检术患儿的身心应激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综合护理 肾穿刺活检 身心应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伐曲泊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阿伐曲泊帕单治疗慢性肝病相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TC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肝病相关重度TC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2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为33~74岁。56例患者中,21例采用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设为联合治疗组,35例采用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设为单治疗组。观察指标:(1)用药后血小板(PLT)变化情况。(2)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监测患者治疗后2周内PLT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治疗效果。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用药后PLT变化情况: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1~5 d PLT为(35±19)×109/L,用药后6~10 d PLT为(73±41)×109/L;单治疗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0±30)×109/L,(70±51)×109/L。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LT组间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30,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LT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9.96,P<0.05);两组患者PLT变化趋势之间无交互效应(F交互=0.4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14/21),单治疗组为54.29%(19/3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83,P>0.05)。(2)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联合治疗组患者发生头痛、头晕、输血反应、血尿、蛋白尿、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疲劳、恶心、外周组织水肿例数分别为2、4、1、2、2、7、10、6、8、14、12、5例,单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8、1、3、5、7、19、11、20、19、14、5例,两组患者头痛、头晕、输血反应、血尿、蛋白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疲劳、恶心、外周组织水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4,0.23,0.05,1.91,0.83,2.04,0.81,P>0.05)。结论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和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均能升高慢性肝病相关重度TCP患者PLT;与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比较,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并未带来更佳的临床获益。

  • 标签: 肝脏疾病 阿伐曲泊帕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慢性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83.67%,41/4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扁桃体充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CRP、WBC及NE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WBC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NE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16.33%,8/49),P<0.05。结论相比阿奇霉素方案,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不仅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且可以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CRP与WBC水平。

  • 标签: 扁桃体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阿奇霉素 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腹部不同位置全厚皮片修复小儿功能部位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功能部位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的女性住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剔除随访脱落患儿后,侧腹部组纳入28例、下腹部组纳入29例,年龄分别为5(3,8)、5(3,7)岁。对下腹部组患儿20(12,26)cm2创面采用于腹下区横行皮纹处切取的(24±10)cm2全厚皮片修复,侧腹部组患儿23(16,32)cm2创面采用于脐平面以下至腹股沟以上的侧腹部区切取的(24±9)cm2全厚皮片修复,供区切口均行连续皮内缝合。术后供受区均行-10.64~-6.65 kPa持续负压治疗,术后7 d开始应用医用皮肤减张闭合器治疗供区。记录供区使用医用皮肤减张闭合器情况、供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拆线时间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采用自行设计的疗效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长对患儿疗效的满意度;术后1、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区瘢痕情况并计算2个时间点VSS评分差值,用直尺测量供区瘢痕宽度并计算2个时间点瘢痕宽度差值。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Cochran&Cox近似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侧腹部组术后供区应用医用皮肤减张闭合器时间≥4周患儿比例明显高于下腹部组(P<0.05)。术后7 d,侧腹部组中出现供区切口部分裂开、供区周围皮肤红肿、供区脂肪液化的患儿各1例,下腹部组1例患儿供区出现切口部分裂开;下腹部组患儿供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侧腹部组(P<0.05)。与侧腹部组相比,下腹部组患儿供区术后拆线时间显著缩短(t'=17.23,P<0.01)。术后7 d,下腹部组患儿家长对患儿疗效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侧腹部组(t'=20.14,P<0.01)。术后1、6个月,下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的VSS评分分别为(2.7±0.9)、(2.8±1.0)分,均明显低于侧腹部组的(7.1±2.2)、(9.1±2.7)分(t值分别为10.00、11.15,P<0.01)。术后6个月,侧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的VS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t=3.10,P<0.01),而下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的VSS评分较术后1个月升高不明显(P>0.05);侧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的VSS评分差值明显大于下腹部组(Z=-8.12,P<0.01)。术后1、6个月,下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宽度分别为2.0(1.0,2.0)、2.0(2.0,3.0)mm,均明显窄于侧腹部组的6.0(4.0,10.0)、8.5(5.0,12.0)mm(Z值分别为-13.41、-14.70,P<0.01);术后6个月,侧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宽度较术后1个月明显增宽(Z=-2.79,P<0.01),而下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宽度较术后1个月增宽不明显(P>0.05);侧腹部组患儿供区瘢痕宽度差值明显大于下腹部组(Z=-14.93,P<0.01)。结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修复小儿,尤其是女性患儿功能部位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符合美学修复原则;与侧腹部全厚皮片移植相比,下腹部全厚皮片移植术后供区并发症发生率低、瘢痕增生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烧伤 伤口愈合 皮肤移植 下腹部 全厚皮片 功能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小儿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7月27日至2020年7月28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儿共52例,其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为338 d(143~1696 d ),体重为7.3 kg(5.1~14.3 kg)。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占76.9 % (40/52 ),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占21.2%(11/5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1.9%(1/52)。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35.3个月(11.5~71.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5/52),死亡率为7.7%(4/52)。与植入起搏器即刻比较,患儿末次随访的起搏阻抗出现明显下降(P=0.019 ),心室夺获阈值出现明显上升(P=0.009 ),起搏功能良好。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小儿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但应关注起搏器导线断裂和功能障碍等问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律失常 儿童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98.92% vs 91.39%);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为(3.21±0.38)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04±0.2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月内,研究组的复发率为3.22%(3/93),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2.90%(12/93)〕;研究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8.92% vs 87.09%)。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79例、部分依从12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为97.84%,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48例、部分依从36例、不依从9例,总依从率为90.32%,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应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 小儿支气管炎 复发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采用改良口服水合氯醛方法行心脏彩超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专科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的先心病小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水合氯醛方法进行镇静处理,观察组给予改良后口服水合氯醛方法进行镇静处理。通过Brussels镇静量表评估两组小儿的镇静效果,并记录两组小儿平均入睡时间及呕吐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改良口服水合氯醛方法镇静处理后,观察组小儿镇静效果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小儿入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小儿呕吐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采用改良口服水合氯醛镇静方法,可以减少小儿的入睡时间及呕吐发生率,从而提高其心脏彩超检查镇静效果。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口服水合氯醛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缓解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等数据库,搜索关于右美托咪啶缓解小儿扁桃体术后躁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RCT,20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术后总躁动率[RR=0.41,95%CI(0.35~0.48),P<0.05]、躁动评分[MD=-2.76,95%CI(-3.94~-1.5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9,95%CI(0.38~0.63),P<0.05]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MD=1.80,95%CI(-0.09~3.69),P=0.06]、苏醒时间[MD=-0.44,95%CI(-1.96~1.08),P=0.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儿术后心率[MD=-15.32,95%CI(-19.40~-11.24),P<0.05]、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MD=-7.85,95%CI(-11.19~-4.51),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显著降低患儿扁桃体术后躁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使心率、MAP低于对照组,但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患儿术后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儿童 有效性研究 安全性 镇静催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脑电信息样本熵计算的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4例,年龄3~1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E组根据AI调节麻醉深度,维持AI在40~60,C组根据血压、心率变化调节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儿入室(T1)、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手术开始(T7)、扁桃体切除(T8)、腺样体刮除(T9)、手术结束(T10)、苏醒(T11)、拔管(T12)时的MAP、心率、AI;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儿术后30 min、术后2 h的小儿苏醒期谵妄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7~T10时E组心率、MAP、AI均高于C组(P<0.05);E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30 min、术后2 h PAE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监测有助于减少术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缩短患儿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可安全用于儿童。

  • 标签: 麻醉深度 麻醉,全身 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单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红斑型天疱疮(PE)和疱疹样天疱疮(PH)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初诊、初治方案为米诺环素单独或联合小剂量激素且随访至少6个月的PE和PH患者。收集基线及不同随访时间点患者病情、自身抗体水平变化,分析疾病严重程度、诊断、自身抗体变化趋势及与疗效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完全缓解情况,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严重度和疗法下PF患者的疗效。结果共纳入24例汉族患者,包括15例PE和9例PH,男女比例为1.4∶1,中位年龄68.8岁,中位病程为2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8个月。24例均获得疾病控制,疾病控制时间M(Q1,Q3)为15.9(12,20.1)周。完全缓解23例(95.8%),完全缓解时间8.7(6.4,10)个月。米诺环素单治疗1年完全缓解率(11/13)与联合小剂量激素疗法(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6,P = 0.692)。随访期间复发2例(8.7%),皆处于疾病控制状态,1例调整剂量后于第38周达完全缓解,另1例换用利妥昔单抗,半年后达到完全缓解。轻中度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8,P = 0.599)。3例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1例为背部体癣,2例为全身皮肤及牙龈部位色素沉着。结论米诺环素单或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轻中度PE或PH疗效显著,且无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但该方案的长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预后需未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标签: 天疱疮 治疗 米诺环素 糖皮质激素类 嗜酸细胞 中性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方法抽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医疗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 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6.92%,30/3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心率恢复等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5/39)与观察组(7.69%,3/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MPP可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同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小儿肺炎 肺炎支原体 布地奈德混悬液 阿奇霉素 肺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小儿骨折后心理状态、创伤性精神障碍及其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折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及其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性情绪及抑郁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后应激障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小儿骨折后的心理状态,减少患儿的应激精神障碍表现,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互动式健康教育 小儿骨折 心理状态 创伤性精神障碍 护理满意度
  • 作者: 裴风云 吴晶晶 赵严冬 何婉 黄美近 黄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州 510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广州 510655,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深圳 51802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州 510655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局部进展期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8例初诊影像学分期为T3~4N0~2M0的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为57.5(41~69)岁;3例患者肿瘤临床TNM分期为Ⅱ期,5例为Ⅲ期。所有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前均接受了6个疗程单PD-1单抗探索性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根治性手术结果。结果全组8例患者经完整新辅助免疫治疗后,7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8例。全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均未发生3级及以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CTCAE 5.0版);8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了13例次1~2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食欲减退(3例次)、头晕(2例次)、口干(2例次)、关节痛(1例次)、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次)、味觉障碍(1例次)、瘙痒或皮疹(1例次)、恶心(1例次)和睡眠障碍(1例次);另2例患者未发生任何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在末次新辅助治疗结束后中位21.5(16.0~30.0) d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全组患者未发生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推迟根治性手术的情况,术后均未发生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以及切口感染等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单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对局部进展期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是安全的,且显著有效。

  • 标签: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缺陷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新辅助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超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minimal transverse diameter of the subglottic airway, MTDSA)法、年龄公式法和身高公式法对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选择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外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择期手术行全麻气管插管患儿120例(排除失访及资料不全样本7例,删失率5.83%),按照分层随机区组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分为年龄公式组(36例)、身高公式组(39例)和MTDSA组(38例)。气管导管选择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3组分别以年龄公式法、身高公式法和B超测量MTDSA法行气管导管型号预评估,以插管成功最适气管导管型号为标准,判定3种方法的预评估准确率;比较组间换管率,插管后即刻MAP、心率,并发症情况。结果B超测量MTDSA法对首次气管导管型号评估的准确率为86.84%,高于年龄公式法的55.56%、身高公式法的46.15%(P<0.05)。MTDSA组换管率为5.26%、换管例次率为10.53%,均低于年龄公式组的33.33%、44.44%和身高公式组的43.59%、58.97%(P<0.05)。MTDSA组并发症中声音嘶哑(2.63%)、喉头水肿(0)发生率低于身高公式组(28.21%,20.51%)(P<0.05);年龄公式组与MTDSA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测量MTDSA法指导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导管型号预测准确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B型超声 环状软骨 气管 横径 气管插管 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与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呼吸困难、憋喘、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与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L-6、CysLTs、ECP、SP-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应用孟鲁司特钠与干扰素α2b治疗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康复进程,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钠 干扰素α2b 呼吸道合胞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4月—2020年3月,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5(21,48)个月]、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2(22,68)个月]、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38(26,52)个月]以及应用全身麻醉+利多卡因+布洛芬栓的三联用药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2(25,60)个月],各组患儿在行UFCL治疗瘢痕时分别采用对应的镇痛方案,并针对患儿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综合护理。分别于首次麻醉清醒后0(即刻)、1、2、4 h,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瘢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首次麻醉清醒后4 h疼痛评估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镇痛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计算满意率。首次术后2 h内,观察并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发生情况。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选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患儿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并计算两者的差值。对数据行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首次麻醉清醒0 h,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P<0.01),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P<0.01)。首次麻醉清醒1、2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P<0.01)。麻醉首次清醒4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P<0.01)。首次麻醉清醒后4 h,4组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分别为79.49%(31/39)、85.37%(35/41)、87.80%(36/41)、97.92%(47/48),三联用药组患儿的满意率高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麻醉清醒后术后2 h内,4组患儿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儿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瘢痕的VSS评分及两者差值的组间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UFCL治疗小儿增生性瘢痕中进行三联用药镇痛的效果良好,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镇痛方案类似,推荐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瘢痕 疼痛 激光疗法 围手术期护理 布洛芬 复合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