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前十字韧带单重建的结果通常是好的。然而,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论性的回顾发现,有些患者在前十字韧带单重建后遗留有不稳定和疼痛。最近的临床调查证明,通过KT1000和Lachman试验测量的膝关节前后向松驰度与前十字韧带重建后的功能结果并不相关。

  • 标签: 前十字韧带重建 生物力学 解剖学 功能束 放射学 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实施C2及C3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斜方肌上伸拉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在京东中美医院疼痛门诊收治的单侧或/和双侧颈源性头痛(18~50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C2及C3脊神经后支阻滞(B组,n=20)和C2及C3脊神经后支阻滞+斜方肌上伸拉训练(T组,n=20)。治疗方法:①C2及C3脊神经后支阻滞:选择患侧C2及C3椎板(棘突旁开1cm),垂直穿刺至针尖抵于C2或C3椎板骨质;分别注射药物:0.3%利多卡因+甲强龙注射剂20mg+腺苷钴胺0.5mg+生理盐水至3ml(每周1次,共2次)。②C2及C3脊神经后支阻滞(方法同前)+斜方肌上伸拉训练(治疗后的第3周和第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颈枕部症状评分(COSS分值)、颈枕部压痛点评分(COTS分值)、颈椎屈曲-旋转试验(CFRT)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SS分值、COTS分值及CFRT试验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①COSS分值: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COSS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T组的COSS分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COTS分值。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COTS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T组的COTS分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CFRT试验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CFRT试验评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T组的CFRT试验评分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C2及C3脊神经后支阻滞相比,C2及C3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斜方肌上伸拉训练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更确切、更稳定。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脊神经后支阻滞 斜方肌上束伸拉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引起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及主要原因。结果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有头孢美唑、头孢替安、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年龄>60岁、过敏体质、饮食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用药后饮酒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应深入分析引发原因,之后结合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等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全手套脱伤的方法.方法我科对5例全手套状撕脱伤行(足母)甲皮瓣联合薄股前外侧皮瓣、髂腹股沟皮瓣瓦合双蒂皮瓣修复.结果5例(足母)甲皮瓣联合薄股前外侧、髂腹股沟瓦合双蒂皮瓣均成活,供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皮瓣柔软,外形良好,股前外侧皮瓣感觉S2~S3,恢复了手的对捏和握的功能,其中3例后期行分指及皮瓣整形手术.结论此术式是修复全手套脱伤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瓦合皮瓣 全手套脱伤 修复
  • 简介:背景:髌骨不稳定的疾病逐渐得到重视,而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很多,需要探讨一个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手术方式。目的:探讨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9例,均为单膝,其中对照组采用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共33例,男7例,女26例,年龄15~30岁,平均(18.5±3.5)岁;试验组采用骨槽带线锚钉双重建,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5~30岁,平均(17.9±4.3)岁。患者术前症状主要包括行走摔倒、关节不稳、髌骨多次脱位病史,查体示髌骨恐惧试验(+)。测量术前和术后的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采用术前和术后行Kujala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来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4.0±2.1)个月,切口均愈合良好,活动无受限,查体示髌骨恐惧试验(-),患者均较满意,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末次随访Kujala主观评分分别为(83.6±3.3)分和(87.2±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分别为(89.5±2.9)分和(90.0±8.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袢钛板单骨道重建与骨槽带线锚钉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均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不稳的状态,短期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带袢钛板 带线锚钉 内侧髌股韧带 髌骨脱位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下三叉神经脊核尾侧亚核(spinaltrigeminalnucleuscaudalsubnucleus,Vc)内P物质(substanceP,SP)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antagonists,NMDAR),以及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ganglia,TG)内前速激肽原A(preprotachykininA,ppTA)、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β-calcition-generelatedpeptide,β-CGRP)、PN3与NaN的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法选取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5Gz组(5G),+10Gz组(10G),将各组大鼠依次固定于实验用小动物离心机。在不同+Gz数值条件下行高+Gz模拟处理程序:在+5Gz条件下(+5Gz峰值持续作用时间为30s,间隔峰值为+1Gz、60s)持续离心5min,每天连续离心5次,每周4d,持续3周;在+10Gz条件下(+10Gz峰值持续作用时间为30s,间隔峰值+1Gz、60s)保持离心5min,每天连续离心5次,每周4d,持续3周;对照组大鼠依照上述同样作用时间和频次,只在离心机的相同固定装置上保持固定5min,不做任何持续高+Gz离心实验干预。实验完成后即刻取大鼠三叉神经节与三叉神经脊核尾侧亚核,提取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SP、NMDAR、ppTA、β-CGRP、PN3与NaN的蛋白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5Gz组、+10Gz组TG与Vc内的SP、NMDAR、ppTA、β-CGRP、PN3与NaN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说明在高压环境下,初级感觉神经元的生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神经活性物质在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TMD)引起的疼痛传导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明高压环境下上述神经活性物质与颞颌关节疼痛的外周及中枢的传导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 标签: 正加速度 P物质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