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颅内原发性肿瘤,因生长部位特殊且多呈浸润性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尚不尽人意,Ⅱ级以上胶质瘤预后普遍较差,故必须寻求更为有效治疗手段。而胶质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研究新发现,为开辟有效治疗新途径提供了重要肩示,已成为当今世界胶质瘤治疗研究重要方向。现已初步证实,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它们细胞内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均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故本文着重对这些内容作简要介绍。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酪氩酸激酶受体 丝氨酸/苏氩酸激酶受体
  • 简介:bcl-2基因是目前已知抑制细胞凋亡最重要一种基因,Bax基因作为bcl-2家庭成员则具有相反作用,可促进细胞凋亡。大量研究表明,凋亡失控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bcl-2基因在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和恶性淋巴瘤等研究中应用。

  • 标签: BCL-2基因 凋亡 恶性肿瘤 BAX基因 肝癌 胰腺癌
  • 简介:岩斜区由于解剖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一直被认为是手术禁区。本文探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术中颞骨处理技巧。方法:总结4例头颅标本关于颞骨岩部应用解剖,23例岩骨斜坡区肿瘤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结果:岩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重要标志,肿瘤全切16例(69.2%),无死亡,脑脊液漏2例。结论:以岩大神经为标志磨除颞骨岩部为安全手术提供了保证,适用于骑跨中后颅凹岩斜区肿瘤。

  • 标签: 颞骨岩部 岩大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随着放射治疗在脑肿瘤广泛应用,引起放射性坏死机会明显增加。准确、早期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CT和MRI不能准确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本文介绍了新影像学方法(CT、MRI灌注,Xe—CT,MRI弥散成像,波谱分析,SPECT,PET)对其鉴别的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复发 放射性坏死 鉴别诊断
  • 简介:胃癌发病率位居我国常见肿瘤之首,单纯手术治愈率只有20%~40%,对不能手术胃癌患者,化疗更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常规化疗有效率为30%~40%,尤其是完全缓解率过低(0%~5%),中位生存期无明显改善,目前胃癌尚无标准化疗方案。我科于2002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国产紫杉醇联合国产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1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晚期胃癌 紫杉醇 草酸铂 化疗
  • 简介: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tins)促进血管发生、重塑、成熟和维持,与肿瘤、炎症血管发生。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其家族成员包括Angiopoitinl、2、3、4。Ang1通过活化Tie2受体促进血管发生,具有抗凋亡、抗缺血、抗炎等效应。Ang2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协调促进血管发生,高压氧和缺氧能调节Ang2表达。Ang2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这种作用是通过活化MMP-2所引起。抑制Angs/Tie2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是治疗肿瘤有前景方法。

  • 标签: 血管发生 促血管生成素 肿瘤 TIE2 治疗 增殖
  • 简介:背景与目的:生长激素腺瘤诊断和治疗方法不一,疗效一直不尽如人意。本文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临床诊疗经验,探讨现代诊断标准制定意义和治疗方案可行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例共95例,其中Ⅰ级29例,Ⅱ级36例,Ⅲ级30例,侵袭性腺瘤11例。除1例接受额下入路手术外,其余94例均接受经鼻蝶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手术组)62例,术前结合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手术+药物组)33例。采用目前国际标准方法来评估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全部病例中,手术全切除81例(85.3%),次全切除14例(14.7%),其中11例侵袭性腺瘤均为次全切除。IGF-1恢复至与性别和年龄组相匹配正常范围者64例(67.4%)。除外侵袭性腺瘤,手术组全切除率为94.7%,IGF-1恢复正常者39例(68.4%),手术+药物治疗组全切除率为100%,IGF-1恢复正常25例(92.6%)。结论:经鼻蝶手术是目前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首选方法,术前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可以缓解术前高血糖、心肺功能不全等症状,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前用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IGF-1水平,正常IGF-1水平预示患者生存时间接近正常人群。制定和实施国际统一生长激素腺瘤诊断标准对于疗效评估、术后随访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瘤 生长激素 手术 生长抑素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颅内肿瘤,脑转移瘤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颅内转移瘤诊断和最佳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综合治疗80例颅内转移瘤患者预后。术前明确有肿瘤或肿瘤手术史76例,另4例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结果:手术行转移灶完全切除者50例,其中原发病灶完全切除者28例,原发灶放疗或化疗者22例;多发灶只清除1个者11例:其余19例只行放疗加化疗。原发病灶中肺癌40例,占已知病灶52.6%,病理类型以腺癌和低(未)分化癌为多见,分别为41.2%和36.4%。本组生存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零7个月,中位生存期17个月,平均生存期16个月,只行放疗加化疗者平均生存期11个月。与同期未经综合治疗者相比,本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脑转移瘤诊断一经确立,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切除肿瘤、去骨瓣减压、明确病理类型至关重要.再针对病理类型行放疗和,或化疗等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帮助。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泌乳素腺瘤在垂体分泌性腺瘤中所占比率较高,临床治疗观点各家不一。本文分析总结了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5年间124例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泌乳素腺瘤男性患者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性功能障碍多见;女性以月经异常、溢乳多见。手术组平均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男性1875.22μg/L,女性376.6μg/L。男性肿瘤直径平均38.05mm,其中83.3%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在女性则为15.25mm和49%。术后,男性PRL降至385.84斗g/L(P〈0.05),15例性功能障碍者13例改善,82.6%视力视野障碍得到改善;女性PRL降至23.93μg/L,(P〈0.05)。微腺瘤不孕者术后受孕率达81.25%,高于药物治疗组33.33%(P〈0.05)。结论:男性患者具有发病年龄高、肿瘤大且呈侵袭性生长、泌乳素水平高等特点。而女性有发病年龄较低,多为微腺瘤,手术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控制率高,不孕患者受孕率高等特点。我们提倡以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在浆细胞瘤中,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而髓外浆细胞瘤(EMP)相对罕见,易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对EMP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浆细胞瘤 髓外 临床病理 治疗
  • 简介:我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食疗。用于食疗方剂、食品可达千种。有些食品经近代医学证明了其机理、效果。如肝能明目,现已证明肝中富含维生素A,可治夜盲症。但有些只是根据经验,对食疗活性物质鉴定、机理等尚需做大量深入研究工作。因为癌症早期治疗十分重要,除应早期到正规专科医院明确诊断,正规治疗,我们还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绝不要单独依靠报刊上发表,自己就选用食疗偏方,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再者食疗偏方和现代医学中营养支持、膳食治疗也不同。营养支持、膳食疗法是现代医学中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病人病情、治疗反应、各种检查结果、营养膳食状况等,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选用有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我刊自创刊以来,得到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支持,寄给我们很多稿件.其中包括不少食疗验方、偏方。我们审阅后只要没有明显毒副作用,没有明显禁忌,我们就刊载出来,供大家在正规治疗之外,选择试用作为辅助治疗。如患者本人拿不准选什么,可与您医生商讨,如您正规治疗效果明显,也不必添加食疗。如试用后有副作用,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您医生。

  • 标签: 营养支持 膳食疗法 食管癌 饮食营养
  • 简介:目的:研究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差异,旨在发现合理治疗策略。方法:对1984年至1997年间14例男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和3例分别进行了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根据病情术后选用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应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无病生存期进行了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率和ER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9.2%、70.0%。改良根治术、传统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为63mo、118mo,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鉴于男性乳腺癌是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最理想治疗方案为传统根治术,术后再选用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 标签: 男性 乳腺癌 诊断 治疗 生物学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特点及技巧、手术适应证、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前臂皮瓣、腓骨皮瓣和腹直肌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21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软硬组织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观察2-22个月,组织瓣存活19例,功能良好,外形满意;失败2例。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理想方法。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修复 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
  • 简介:眶上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近年常用手术入路,本文探讨应用眶上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鞍区肿瘤临床效果。方法:35例大型鞍区肿瘤均采用经眉或经翼点皮切口眶上锁孔开颅术,骨窗呈椭圆形,最大径为3.0~3.5cm,前部尽量靠近前颅窝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鞍区肿瘤切除。结果: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5例。无1例手术死亡。仅有1例64岁老年病人术后并发高血压脑出血,于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他多数病人术后仅出现较为短暂多尿和低钠血症,经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和/或长效尿崩停以及浓氯化钠溶液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经眉或经翼点皮切口眶上锁孔开颅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均可做到显微镜下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且对脑组织损伤轻,肿瘤显露好,是一种较为理想鞍区肿瘤手术人路。

  • 标签: 眶上锁孔开颅术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建立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法取正常人脐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去除悬浮细胞后,加入1000U/mLrhGM-CSF、500U/mLrhlL-4,至d7再加入500U/mLTNF-α进行培养,收集培养至d10DC,分别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上加以鉴定。结果体外培养d10,大量细胞出现典型树突状形态;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HLA-DR、CD80、CD83、CD1a、CD11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其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在合适细胞因子组合下,能够在体外利用脐血成功诱导出成熟DC。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血
  • 简介:目的:提高对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以下简称:阑尾炎性疾病)并存结肠癌认识。方法:回顾近15a来在阑尾炎性疾病手术前中后发现32例结肠癌患者诊断经过,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结果:在32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前检查发现癌肿14例(43.75%),术中发现12例(37.50%),术中不能判断4例(12.50%),漏诊2例(6.25%),拒绝检查2例(6.25%)。病理分期:DukesB期13例、DukesC期16例、DukesD期3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6例(81.25%)、姑息性切除4例(12.5%)、肿瘤旷置2例(6.25%)。结论:提高对40a以上阑尾炎性疾病患者可能合并结肠癌认识,加强术前术后肠道检查及术中探查,可较早发现结肠癌,增加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有助于提高大肠癌5a生存率。

  • 标签: 结肠癌 诊断 阑尾炎 阑尾脓肿 合并症
  • 简介:目的构建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ECM1)真核表达载体ECM1-pEGFP-N2,检测其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以ECMleDNA为模板,扩增出ECM1基因,用Bg1Ⅱ和KpnⅠ双酶切ECM1基因和pEGFP-N2载体,连接酶切目的片段,转化大肠杆菌DH5,筛选阳性克隆酶切、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转染MCF-7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表达产物EGFP,免疫组化检测ECM1蛋白表达。结果利用PCR克隆出约1.6kbECM1基因;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ECM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后,可在细胞内观察到报告基因产生绿色荧光,用免疫组化方法可检测到ECM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ECM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并在MCF-7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ECM1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细胞外基质蛋白1 绿色荧光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 简介:胰腺癌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袭,多数患者发病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5-氟尿嘧啶是胰腺癌姑息化疗中应用最广泛药物,根据生化调变理论[1],我科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低剂量顺铂(DDP)、亚叶酸钙(CF)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低剂量 FP疗法 晚期胰腺癌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