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两种,对前者需再手术治疗,而对后者处理方法则有其独特性,由于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现仅将我院1970年~1996年胃癌术后发生23例功能性排空障碍原因及其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行胃癌根治术65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者23例,占3.5%.男20例,女3例;年龄为30岁~72岁.胃癌20例,贲门癌3例.1.2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B—Ⅰ式3例,B—Ⅱ式或Rouy—Y吻合术17例,近端胃切除3例.1.3临床诊断多在胃肠功能已恢复(肛门已排气),进食3~11天后,突然发生进食困难,呕吐,呕出物以液体和胆汁为主,持续时间为7~40天.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发现残胃有液体潴留,钡剂通过吻合口到肠道缓慢,残胃蠕动减弱;胃镜检查无任何机械性梗阻.除外机械性排空障碍.

  • 标签: 胃癌 功能性排空障碍 临床资料 手术 治疗
  • 简介: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原发性颅内肿瘤,生长迅速,预后差,血管生成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特异性高度血管化,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理想模型。本文对胶质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化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生成 胶质瘤 化治疗 原发性颅内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发生过程
  • 简介:表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有关,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今年来逐渐发展RNA干扰技术可以在细胞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它由双链RNA介导产生,可以降解与之同源RNA序列,具有高度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在基因甲基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有着良好发展前景。

  • 标签: RNA干扰 甲基化 表遗传学
  • 简介:目的:研究胃间质瘤中hMLHl表达情况。方法:对40例胃问质瘤石蜡包埋病理标本进行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和分析。结果:全组hMLHL表达阳性率为87.5%,其中良性组100%呈阳性表达,而交界性组表达率为86.7%,恶性组表达率为57.1%。良性胃间质瘤与恶性胃间质瘤之间hMLHl阳性表达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而良性胃间质瘤与交界性胃间质瘤之间、交界性胃间质瘤与恶性胃间质瘤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MLHl在不同性质胃间质瘤表达上差异,提示其在胃间质瘤发生和恶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HMLHL 胃间质瘤 基因表达 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一个有用癌痛动物模型.方法将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接种到SD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内,造成骨癌痛动物模型.用vonFrey细丝刺激足底和后肢负重测量仪分别测量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放射学方法评估骨破坏,同时,组织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和骨结构破坏情况.结果造模动物在14天左右开始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胫骨X线摄片显示明显骨破坏,组织学研究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同时伴有新生编织骨形成.结论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大鼠骨癌痛模型已复制成功.该癌痛模型建立,将为我国癌痛新药评价,尤其是研究治疗癌痛中药疗效及作用机制提供一个有用工具.

  • 标签: 动物模型 骨癌痛 MRMT-1 触诱发痛
  • 简介:健择是一种嘧啶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瘤谱广、毒副反应轻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治疗领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就健择单药及含健择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健择
  • 简介:探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途径,分析CPT-11对结直肠癌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找含CPT-11最佳联合化疗方案、最适当剂量和给药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外、国内有关CPT-11治疗恶性肿瘤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结果,CPT-11是近年来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肯定、耐受良好、给药方便新一代广谱抗肿瘤药物,有必要进一步探讨CPT-11联合化疗最适剂量和方法.

  • 标签: 结直肠癌 综合治疗 CPT-11
  • 简介:在腹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超声检查由于检查方便、费用较低以及敏感性较高而常常作为首选。本文对近年来超声在腹部肿瘤外科应用进展,包括术中超声(IOUS)、内镜超声(EUS)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超声诊断 影像学 肝肿瘤
  • 简介: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特性或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即使神经导航显微手术也难以真正彻底切除肿瘤;又由于胶质瘤存在放疗抗拒和/或对化疗药物耐药,术后放/化疗尚不能全部杀灭残余肿瘤细胞。近来胶质瘤生物治疗发展迅速,已进入临床试验,可望对胶质瘤治疗有巨大推动和突破。临床上,即使是相同病理类型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如低级别的胶质瘤(WHOI-Ⅱ级),多数病人治疗效果良好,但有部分患者易于恶变、复发;此外,同样是胶母细胞瘤,有部分患者可以达到5年以上生存。因此,在胶质瘤临床治疗实践中,如何根据肿瘤特征和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是神经肿瘤医师必须考虑现实问题。目

  • 标签: 胶质瘤 治疗决策 个体化 综合治疗 显微手术 神经导航
  • 简介:目的:比较几种介入治疗大肝癌方法优劣.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到肝动脉并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方法(TACE),合并B超引导下门静脉化疗栓塞(SPVE)或B超引导下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入(PEI)或结合多频治疗;对具备手术条件患者行Ⅱ期外科手术切除综合治疗.结果:TACE,TACE+SPVE,TACE+PEI,TACE及Ⅱ期手术切除,TACE结合射频治疗肿瘤缩小率≥50%,分别为30.2%,44.9%,45.2%,58.4%;其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6.2%,57.9%,70.9%,94.7%,96.4%和22.9%,39.5%,41.9%,67.9%.(TACE结合射频治疗2年生存率未随访).结论: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优于单纯TACE治疗.

  • 标签: TACE 肿瘤 介入治疗 大肝癌 疗效比较 原发性肝癌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三种成像方法。同以往影像学检查只能依赖于被检查组织形态学改变不同,弥散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情况,灌注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血液动力学情况,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则可对脑内重要功能区进行准确定位。所以,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脑功能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可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区别肿瘤组织成分、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本文主要综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方式基本原理及主要临床应用,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项检查技术认识。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p185、p170、Ki-67和CD44V6表达与原发性乳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6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p185、p170、Ki-67和CD44V6检测。结果随着肿瘤分期提高,p185、p170、Ki-67和CD44V6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加。p185、Ki-67和CD44V6表达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或P<0.001),p170表达在转移组亦有增高趋势(X2=2.4)。4种标志物在死亡组病例表达高于生存组(P<0.05或P<0.001)。结论p185、p170、Ki-67和CD44V6联合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有实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预后 P185 P170 KI-67 CD44V6
  • 简介:目的探讨丁酸钠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丁酸钠以1mmol/L、2.5mmol/L和5mmol/L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共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Eca-109细胞经丁酸钠处理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丁酸钠处理后Eca-109细胞形态学发生了改变,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可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丁酸钠 食管癌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应用改进三切口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探讨食管癌切除率、根治彻底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发及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之问题.方法:对连续收治食管癌560例均采用改进手术方法(右上腹直肌/右胸后外侧/右颈部)三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该手术方法治疗560例病人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3%,手术切除率99.6%,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71.4%、63.6%和44.7%.结论:改进三切口手术方法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等重要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淋巴清扫彻底性及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该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是目前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方法.

  • 标签: 切口 食管癌 并发症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手术方法
  • 简介:患儿,女,12岁。因腹胀5d入院。患儿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恶心、呕吐,无发热、腹痛,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侧乳房内上象限可扪及一鸽蛋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好,无压痛。右下肺听诊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心率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叩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乳腺 儿童
  • 简介:神经系统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生长于脑内,我们对其发生和发展外因一无所知。然而,近一、二十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胶质瘤属多基因病变,其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基因调节。这些基因不仅与细胞生长周期调节、细胞生存与死亡调节、细胞转录和生长倍增调节相关,而且还与细胞癌变启动、肿瘤细胞病理形态变化、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和抗药性、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敏感性有关。为了促进对神经系统肿瘤生物学了解,现将胶质瘤分子遗传学基本表现及其对肿瘤治疗学影响作一简要介绍。星形细胞瘤有TP53、LOH17p、PDGFR、EGFR、P16、RB等基因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瘤有LOH19q、1p、4q等基因改变;少突星形细胞瘤主要为LOH19q与1p改变,部分肿瘤也有TP53和LOH17p基因改变,室管膜瘤则与LOH22基因及NF2和MEN1基因有关。以星形细胞肿瘤为例介绍其分子基因学对肿瘤病理形态学、侵袭和转移、凋亡和抗药及放疗影响。通过这一介绍可对胶质瘤分子基因学或分子病理学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提高对神经肿瘤WHO(2000)新分类认识,了解按此新分类作诊断对肿瘤治疗重要性。

  • 标签: 神经系统肿瘤 胶质瘤 分子遗传学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部复发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子宫内膜癌腹部及盆腔复发病人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根据有无残存肿瘤对病人进行分类,按病情对病人进行术后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共75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其中56例(74.7%)行二次手术,疗效满意。23例(41.1%)有主要手术并发症,仅1例死亡,手术后并发症病人死亡率占4.3%。二次手术满意病人,其累计生存率(二次术后5)显著高于手术后有残存肿瘤者(36%VS0%,P<0.05),手术后有残存肿瘤行化疗病人及阴道断端为唯一复发部位病人,其累计生存率较高。结论只要掌握手术指征、术后无肉眼可见肿瘤及阴道断端为唯一复发部位病人,二次手术在提高总生存率方面有意义。

  • 标签: 病人 肿瘤 子宫内膜癌 复发性 二次手术 手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