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格列吡嗪原料药5-甲基-2-吡嗪羧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向离子对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XDB-C18,流动相:50mmol·L^-1NaH2PO4溶液(含0.05%四丁基氢氧化铵)-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6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5-甲基-2-吡嗪羧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3854~1.4453μg·mL^-1(r=0.9999,n=5),检测限为0.01155μg·mL^-1,定量限为0.03854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94%,RSD为1.4%(n=9);系统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试验结果良好;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8h稳定;3批原料药5-甲基-2-吡嗪羧酸的量分别为0.0083%、0.0085%、0.009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格列吡嗪原料药微量杂质5-甲基-2-吡嗪羧酸的测定。

  • 标签: 格列吡嗪 HPLC 离子对色谱 5-甲基-2-吡嗪羧酸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和将其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文纳入研究的资料是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医院诊治的30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采取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予以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阳性检出总计率显著高于试管法的阳性检出总计率,P

  • 标签: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透析液钙浓度(DC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6—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稳定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DCC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1.25mmol/L组、1.35mmol/L组、1.50mmol/L组),观察时间为12周。比较3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透析前后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为273例,男性159例,女性114例;年龄25-83岁,平均(52±9)岁;1.25mmol/L、1.35mmol/L和1.50mmol/L组各91例,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液透析后,3组患者Kt/V和U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2±9)mmHg、(103±11)mmHg]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1.50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透析前[(120±12)mmHg比(103±9)mmHg,P〈0.01]且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均P〈0.01);1.25mmol/L组患者血钙水平低于透析前[(1.94±0.31)mmol/L比(2.24±0.18)mmol/L,P〈0.01],1.50mmol/L组血钙水平高于透析前[(2.54±0.18)mmol/L比(2.24±0.17)mmol/L,P〈0.01];1.25mmol/L组iPTH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356±68)ng/L比(291±49)ng/L,(443±45)U/L比(343±58)U/L,均P〈0.01]。1.35mmol/L组患者透析12周后血钙、血磷、iPTH、AL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透析过程,1.25mmol/L组肌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1.35mmol/L组和1.50mmol/L组[14.28%(13/91)比5.49%(5/91)、4.39%(4/91),均P〈0.05];1.50mmol/L组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14.28%

  • 标签: 血液透析液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变化对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肺炎治疗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间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相关肺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体征、症状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组患者根据监测PCT与CRP水平变化情况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差异,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临床指标(痰菌培养结果、肺部阴影)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PCT与CRP检测水平的变化,调整老年卒相关性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抗菌药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娥化脓方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3月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乳娥化脓方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咽痛、扁桃体化脓、发热、咳嗽、大便异常及口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5dIL-6、TNF-a及sTRE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乳娥化脓方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娥化脓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症状消失时间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限定日剂量法,对2015—2017年我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及限定日费用(defineddailycost,DDC)等进行统计分析;收集同期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处方3072张,对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7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合计498628.57元;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均居首位的抗高血压药类别为钙通道阻断剂;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DDDs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处方少于单独用药处方,且有少数非相关指南常规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结论:我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但联合用药处方所占比例较低,且部分联合用药方案需要进一步规范。

  • 标签: 口服抗高血压药 用药分析 联合用药
  • 简介:经《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终选两轮投票评选出“2017年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2月27日在京发布。

  • 标签: 北大药学院 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丙戊酸镁与碳酸锂在躁狂症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将108例躁狂症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镁组,每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使用Rech-Rafeelsen狂躁量表(即BRMS)、副反应量表(即TE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在接受丙戊酸镁在治疗8周后BRMS其总分相对于碳酸锂组明显小于。结论丙戊酸镁用于治疗躁狂症方面起效快,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丙戊酸镁 碳酸锂 躁狂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孟州市人民医院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予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观察组39例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及术后苏醒、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均呈升高趋势,MAP均先降低后升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6/39),对照组为15.79%(6/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可缩短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麻醉起效快,术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MURU)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MIR)治疗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治疗的、重度子宫肌腺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MURU+MIR,对照组行MURU+术后注射醋酸亮丙瑞微球(GnRHa)。分别于术前、术后6月、12月时评估患者的痛经症状、经量评分、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子宫体积、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值,对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以及术前术后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与子宫体积均比术前降低(均P<0.05);两组术后6月、12月痛经评分均为0分,观察组术后6月、12月的经量评分、CA125与子宫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自身术前与术后6月、12月血清AM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AMH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分别与对照组血清AHM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URU联合MIR治疗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好,且近期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肌壁大部切除 子宫重建术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病 卵巢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吉祥草甾体皂苷RCE-4影响Ras/Erk和p16/cyclinD1/CDK4信号通路促进Caski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Caski细胞株,用RCE-4作为处理因素,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eal-timePCR检测p16、cyclinD1和CDK4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Ras/Erk信号通路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CE-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aski细胞增殖,其作用24h的IC50值为12.33μmol/L;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抑制Ras、p-Raf、p-Mek1/2和p-Erk1/2蛋白表达,降低p-Raf/Raf、p-Mek1/2/Mek1/2和p-Erk1/2/Erk1/2比值,上调p16的mRNA表达,下调cyclinD1和CDK4的mRNA表达。结论:RCE-4可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在G0/G1期阻滞,其诱导作用与其抑制Ras/Erk和p16/cyclinD1/CDK4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标签: RCE-4 细胞周期 CASKI细胞 Ras/Erk信号通路 p16/cyclinD1/CDK4信号通路
  • 简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可靠的HPLC-UV方法用于美氟尼酮的测定。生物分析步骤包括从500μL肝微粒体系统通过甲醇沉淀蛋白质提取美氟尼酮。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T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mM甲酸铵(用10%的甲酸调PH至2.9)–乙腈(70:30,v/v),流速为1.0mL/min,UV检测波长设定在245nm。美氟尼酮和吡非尼酮(内标物)分别在6.0和9.7分钟洗脱,总运行时间为12分钟。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生物分析指南,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符合验收标准。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的标准曲线在0.5–1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美氟尼酮内和外间精确度低于9.0%,偏差在±10.0%以内。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孵育后,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美氟尼酮 HPLC分析 药代动力学 肝微粒体 衍生物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0.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0.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位生存时间(均P<0.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含铂化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奥美沙坦酯氯代烷基结构类潜在基因毒性杂质(4-氯甲基-5-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2-酮(杂质1)和4,5二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2-酮(杂质2))。方法:采用色谱柱为KromasilEternity5-PhenylHexyl柱250×4.6mm;检测波长:215nm,流动相A:乙腈:2.04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73g/L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4)(20:80);流动相B:2.04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73g?L-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4):乙腈(20:80),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杂质1和杂质2与主峰分离良好,在浓度为0.1066~0.7104μg·mL-1和0.1235~0.6174μg·mL-1范围内杂质1和杂质2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和0.9971);杂质1和杂质2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和114.85%,RSD(n=9)分别为7%和7%。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奥美沙坦酯的杂质1和杂质2的定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奥美沙坦酯 氯代烷基结构类杂质 潜在基因毒性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