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毒有害化学品指的是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的化学品。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农药的应用可能会对土壤环境污染;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不经处理会对水资源安全以及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需要重视在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对有毒有害化学品有效的安全管理,并开展全面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降低化学品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污染性,促进化工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 标签: 有毒有害化学 环境污染 安全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比较多,导致了恶劣的影响,怎样科学地对化学实验室进行管理,有效预防实验室风险事故,是化学实验室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应该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开展对化学实验室的事故风险分析,发现化学实验室中主要的风险,针对这些重点风险进行预防和管理,以降低事故风险,促进实验室安全、有效运营。

  • 标签: 化学实验室 有毒有害气体 泄漏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毒物检测在临床中毒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毒检阳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是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入组参与队列研究的江苏省及周边的41家医院送至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毒检中心行毒物检测鉴定的患者毒检结果、中毒情况及临床信息,分析毒检阳性即检出毒物或过量药物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毒检采样情况与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95例进行毒检鉴定的临床诊断中毒或可疑中毒患者。其中毒检结果阳性652例,占比72.85%。所有毒检阳性患者中,接触单一毒物者506例,多种毒物者147例;检出前三位毒物(药物)为农药除草剂(202例,30.98%),镇静/精神类药物(151例,23.16%),以及农药杀虫剂(97例,14.88%)。在毒物药物暴露史明确的541例患者中,毒检阳性率为78.19%;在中毒暴露史不明确的354例患者中,毒检阳性率为64.69%。暴露史不明确的患者毒检阳性结果前三位毒物(药物)为:镇静/精神类药物(82例,12.58%)、除草剂(26例,3.99%)以及鼠药(22例,3.37%)。因不明原因意识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多脏器功能损伤入院的患者更易检出阳性结果。结论中毒疾病的暴露史存在不确定性,因尽早完善毒物检测;当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和多脏器功能损伤时,亦需要考虑完善毒检。

  • 标签: 中毒 毒物检测 疾病诊断 多中心 队列研究
  • 简介:许多世纪以来,投毒已成为谋杀者最为常用的作案方式之一。其原因是:天然毒物极易获取,也容易造成谋杀对象自然死亡的假象。而法医毒物检验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穿透表面、探究本质,从伪证中澄清事实,进而将谋杀者送上审判台。

  • 标签: 法医 毒物检验 侦察工作 重金属 植物性毒素 验证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药物及毒物重度中毒采用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和应用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药物或毒物重度中毒的患者90例,治疗方式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而决定,其中包括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观察患者治愈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首诊中对患者评估Glasgow评分,平均为(5.3±2.3)分,患者开始使用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在首诊后的(2.3±0.8)h,血液净化治疗的平均次数是(2.6±0.6)次。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的有69例(76.7%),自动出院的患者有18例(20.0%),死亡患者有3例(3.3%)。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7±2.1)d。结论在治疗急性药物及毒物重度中毒患者时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可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尽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天数。

  • 标签: 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早期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在抢救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共68例的临床资料,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于2—28h内加用血液灌流治疗为治疗组,共36例;只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共32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开始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血液灌流 急性中毒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法医学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毒物相关案件和复杂的毒物鉴定需求。为了提高鉴定速度和准确性,快速筛查与检测法成为了法医毒物鉴定的重要研究方向。快速筛查与检测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和检测出法医毒物的存在,为司法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探讨法医鉴定中法医毒物的快速筛查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法医学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 标签: 法医鉴定 法医毒物 筛查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社会生物体出现损害,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后,与生物体组织发生反应,引起生物体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称为中毒。目前,中毒和毒品类的事故比例明显上升,其中不良事故所牵涉的物质问题更加广泛,而通过化学性职业对毒品的快速筛查和检验也是目前中国毒品检测项目的核心内容,对其追查的速度和准确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化学性职业 中毒物 检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毒物检验在法医病理死因鉴定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约224例非正常死亡案件,其中116例在进行法医毒物检验后作出死因鉴定。对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考察法医毒物检验在死因鉴定中的应用及其结果。结果:在116例经过法医毒物检验的案件中,明确由中毒致死的有19例,包括乙醇中毒、硫化氢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甲醇中毒、乙醚联合乙醇中毒以及乌头碱中毒等不同类型。另外,有14例显示中毒参与死因,多数为乙醇中毒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导致死亡。通过法医毒物检验,这些案例的死因得到了准确鉴定。结论:通过毒物检验,可以更准确地鉴定死因,为司法公正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 标签: 法医毒物 中毒致死 法医病理 死因鉴定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和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毒物与有害物质的威胁。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工分析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及时发现和识别环境中的毒物与有害物质,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有效检测和监控,保障人民健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环境中毒物 有害物质 化工分析 监测 健康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职业人群的数量是全球大约一半的人数,但是,随着社会高速的进步,经济的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各个企业中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化学有害物以及粉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其工作人员,在这些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出现职业病,这严重危害了职业人群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本文主要针对粉尘与化学高毒物品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来进行调查与分析,使得我们人们更为深入的了解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工作的环境,也为政府进行相关干预措施带来一定的帮助,以便能够从根本上情趣改善职业人群的工作环境及其一些工作上的不良操作,使伤病率降到最低,避免职业病的发生。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到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粉尘 化学高毒物品 卫生现状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环境安全问题是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原子荧光光谱是十分高效的检验方式,其灵敏度十分的高,受到的干扰小,分析速度快,使用简便,所以在众多领域均有使用,现在很多的学者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来对金属毒物进行检测,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此次我院就原子荧光光谱进行金属毒物检测的应用分析进行探讨。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金属毒物检验 应用
  • 简介:目的掌握全市有毒毒物品生产、使用、运输、储存及安全卫生防护状况,为制定全市中毒应急救援预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马鞍山市存在高毒物品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累计调查了440家企业,其中有68家企业存在20种高毒物品。其中,职业卫生制度落实的只有60%;现场职业卫生符合要求的不足40%。2002年以来,发生中毒事故8次,死亡8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使用高毒物品场所的卫生监督、监测,普及职业卫生知识,规范职业病防治行为。

  • 标签: 高毒物品 职业卫生 调查 马鞍山
  • 简介:以秦山核电厂一期工程反应堆为例,运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MCNP程序建立了模拟计算模型,构建出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堆芯组件成分及排布,利用MCNP程序中的KCODE卡计算了反应堆中可燃毒物棒数量和位置的变化对有效增值系数Keff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控制棒和化学补偿控制对反应堆Keff值影响的情况下,随着可燃毒物棒数量的增多,Keff值呈线性下降的趋势,当毒物棒的布局由密到疏时,Keff值由大变小,这与理论结果一致。

  • 标签: 核反应堆 可燃毒物控制棒 有效增值系数 MCNP
  • 简介:甲卡西酮是一种从名为"Khat"植物(又称为Cathaedulis)中提取的生物碱,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1928年首次由麻黄碱氧化合成得到甲卡西酮[1]。我国2007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将甲卡西酮列为I类精神药品。其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和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急性神经紊乱,具有成瘾性。

  • 标签: 甲卡西酮 物证提取 气质联用
  • 简介:采用单次灌胃染毒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研究了苯肽胺酸(N-phenylphthalamicacid,PP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及排泄情况,以及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和毒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苯肽胺酸经消化道吸收速率较快,其半吸收期t1/2ka仅为(0.15±0.11)h,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为(0.68±0.37)h,血药峰浓度(Cmax)值为(141.48±27.87)mg/L;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半分布期(t1/2α)为(0.22±0.18)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7.54±7.71)L/kg;苯肽胺酸从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其清除率(CLz/F)为(1.32±0.51)(L/h)/kg,在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0-∞)为(25.69±2.93)h,消除半减期(t1/2z)为(7.77±1.44)h,约35h后95%以上的苯肽胺酸可从大鼠体内消除。研究发现:苯肽胺酸的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提示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从大鼠灌胃染毒后至24h内,被测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苯肽胺酸,其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肺〉肝脏〉心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大脑,肾脏中药物含量达192.7μg/g,同时仅肾脏组织的靶向分布系数(te)值大于1(4.77),提示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时对肾脏具有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排泄物研究结果显示,苯肽胺酸随粪便排出的总量仅占给药量的1.45%,而尿液中未检出苯肽胺酸。

  • 标签: 苯肽胺酸 毒物动力学 大鼠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蚌埠铅笔厂建于1958年,是轻工部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也是省内唯一的铅笔生产厂.成品车间属混苯作业,工人除接触苯外,尚接触甲苯、二甲苯.生产工艺为:铅笔油漆→印花(或沾头)→切光→皮头→打印→包装.其中油漆、印花(或沾头)工序为苯作业,主要生产设备为自动油漆机和自动打印机.该车间苯系毒物在综合治理前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造成作业工人多人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或观察对象.在有关部门检查,督促和该厂领导的重视与积极配合下,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苯或其同系物浓度均降至国家卫生标准以下.1990年以来未发现新的职业病人.现将治理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毒素类 卫生状况指标 职业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戊二醛消毒柜消毒效果及对消毒物品的保存效果。方法采用无菌检验细菌培养的方法对消毒柜的消毒效果及消毒物品的保存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戊二醛消毒柜对能完全暴露的器械能起到消毒灭菌作用,且保存五天仞没有细菌生长,但对带管腔的器械却不能完全达到灭菌作用。结论戊二醛消毒柜作为一种价廉、毒性较小的消毒柜,在没有条件购买昂贵的低温消毒设备的中小型医院还是有很好的实用性,只是不能用于器械隐蔽面多、带管腔的器械的消毒灭菌。

  • 标签: 戊二醛 消毒柜 灭菌效果 消毒效果 物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