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 - 鼻窦炎应用 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 72 例慢性 - 鼻窦炎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6 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较显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P<0.05 。术前未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未长期应用减充血剂、术后未坚持综合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与上述情况相反患者, P<0.05 。 结论: 对慢性 - 鼻窦炎患者应用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较理想,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需将不利因素消除。

  • 标签: 慢性鼻 - 鼻窦炎 鼻内窥镜手术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当鼻部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大部或全部缺损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外貌,而且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给患者造成了严重创伤,因此常需行再造术。1989年1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额部正中或旁正中皮瓣对13例缺损患者进行了再造术,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再造术 前额皮瓣 鼻缺损 护理 生理功能 鼻部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我科定期随访的480例慢性-鼻窦炎术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随访时间6~42个月。结果在有效病例中,术后未进行定期内镜复查52例,未进行术前围手术期处理40例,有前期手术史22例,炎症病变广和/或重18例,术者熟练度不足15例,解剖结构变异12例;在无效病例中,术后未进行定期内镜复查24例,未进行术前围手术期处理18例,有前期手术史10例,炎症病变广和/或重10例,术者熟练度不足5例,解剖结构变异4例。结论影响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很多,应高度重视患者术后进行定期内镜复查及术前围手术期的处理,重视术前仔细读鼻窦CT片及内镜检查,重视术中仔细熟练操作,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尽量保留正常鼻腔鼻窦黏膜,对变应性鼻炎伴和/或鼻息肉患者更应进行长期随访和综合治疗。

  • 标签: 鼻窦炎 鼻内镜 疗效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 内镜治疗慢性 -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 2013 年 4 月到 2015 年 4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 126 例慢性 - 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就诊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 内镜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2.06%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4.60%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 2 例鼻腔粘连、 2 例鼻腔出血,对照组患者出现 10 例鼻腔粘连、 10 例鼻腔出血,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随访数据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患者有鼻窦炎手术史、患者使用 减充血剂的时间过长、患者有变应性鼻炎的病史、鼻息肉、患者术后未坚持综合性治疗。结论:针对 慢性 -鼻窦炎患者采用 内镜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多项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 鼻内镜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手术前后鼻黏膜纤毛功能、治疗疗效。结果:术前两组鼻黏膜纤毛功能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纤毛清除率更高,糖精清除时间更短,纤毛清除速度更快,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的73.33%,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中,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鼻黏膜纤毛功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整形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在提升美容效果、改善呼吸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挛缩手术是整形手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手术通过修复和重塑鼻部结构,解决由于先天性或创伤性因素导致的鼻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然而,挛缩手术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挑战,包括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术前评估的难度、手术技术的复杂性等。这不仅增加了手术风险,也对医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鼻整形 挛缩鼻手术 难点解析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内镜下骨骨折整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外伤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分别开展常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与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骨骨折整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通气功能、外形表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通气功能、外形表现以及临床疗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给予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内镜骨骨折整合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及外形表现。

  • 标签: 鼻中隔矫正术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整合术 鼻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前庭性晕厥(vestibular syncope,VS)的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VS症状的临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DEH病例,其中3例为跌倒发作伴VS(VS组),6例为无跌倒发作并VS(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病史、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结果(1)VS组中有3例同侧型DEH患者,对照组中有6例同侧型患者;两组中各有1例具有偏头痛既往史。(2)前庭功能检查,VS组冷热试验、vHIT、颈肌VEMP、眼肌VEMP的异常率分别为3/3、1/3、2/2和2/2,而对照组的异常率分别是3/6、0/3、1/6和4/6;2组中各2例进行了耳蜗电图检查,患侧均未引出可识别波形,健侧的总和电位/动作电位(-SP/AP)比值小于0.4。(3)2组患者均先行药物保守治疗,VS组中2例后续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随访时间超过1年,无跌倒发作及VS再发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眩晕症状控制良好。结论DEH患者可伴有VS症状,对耳源性眩晕患者晕厥症状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意外跌倒 晕厥
  • 简介:摘要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为不同健康领域的应用而建立的一种国际分类标准,已在康复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多年,且仍在进一步发展之中。近年来,国际上逐渐重视该分类在前庭康复治疗领域的应用,并已取得部分进展。前庭康复治疗临床工作在国内开展多年并逐渐深入,其适应证已从外周性眩晕延伸到中枢性眩晕、老年性平衡功能障碍等领域。对该国际分类的应用实践将有助于临床上规范、系统、科学地开展前庭康复工作,有助于以康复科学角度,从整体上深化前庭康复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VM患者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36.2±9.2)岁]、偏头痛患者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34.4±9.0)岁]、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4.6±6.5)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时相分析各组的HRV特点。分析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 ms的相邻RR 间期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频域参数: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夜间,VM组和偏头痛组的RMSSD(F=6.694)、HF(F=9.434)较对照组降低,而LF/HF(F=16.049)和LF(F=9.434)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VM组的LF升高程度较偏头痛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测量结果上,主要表现为前庭性偏头痛组LF较对照组升高,而RMSS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M患者存在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减低为主要特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夜间显著。此外,VM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偏头痛更加严重。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Math1基因导人大鼠前庭简便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为前庭功能障碍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缺失E1、E3基因片段且构建有Math1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凶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novirus—Math1—enhancedgreenfluorescenceprotein,Ad—Math1—EGFP)鼓阶导入组和前庭阶导人组.Ad—Math1—EGFP导入组大鼠在右耳通过耳蜗底转鼓阶或前庭阶打孔的方法导人物理滴度为2.1×1011v.p/ml的上述腺病毒5μl。在导入3天、7天后分别将动物处死,进行GFP表达观察。结果导入Ad—Mathl—EGFP3天后,前庭阶导入组大鼠的前庭终末器官及耳蜗均出现明显的GFP阳性表达;而鼓阶导入组的表达则局限于耳蜗,7天后仍未见前庭终末器官的GFP阳性表达。结论耳蜗底转前庭阶打孔可以作为Math1基因导入大鼠前庭简便有效的途径。

  • 标签: 基因导入 前庭 大鼠 腺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80岁以上老人的听力、前庭及视动功能变化。方法用纯音测听及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听力功能;用眼震电图及姿势图测试半规管、视动及平衡功能。结果(1)语频听力异常者点84.1%;(2)半规管功能和平衡功能异常者分别为38.5%和74.4%,与60岁组比较,重心晃动的轨迹长,速度大;(3)视动功能检查,80岁以上老人扫视潜伏期延长,跟踪失真度加大。结论随着年龄老化,80岁以上老人半规管、视动、平衡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可能是老年人易摔倒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80岁以上 听力检查 前庭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庭大腺囊肿术后护理中追踪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68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对其平均分成两组,每小组有3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施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追踪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例数与术后恢复良好例数分别为32、3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例数与术后恢复良好例数分别为28、2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仅为2.9%,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1.8%,远远高于观察组患者。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采用追踪护理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恢复健康,患者满意度也更高,因此建议日后为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术后护理时,使用追踪护理方式。

  • 标签: 前庭大腺囊肿 追踪护理 干预效果 常规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前庭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平衡功能并提高其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已逐渐成为除药物、手术以外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前庭康复 眩晕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下前庭入路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8例舌下前庭入路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95例,年龄18~57岁。根据开展时间段的不同分成2个阶段,阶段A(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患者81例,阶段B(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患者17例。分析总结2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阶段A患者年龄(34.2±9.4)岁,肿瘤直径为(2.33±0.80)cm,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76例,恶性肿瘤5例;良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2.70±47.22)min,其中65例行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6例行峡部切除术,5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恶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5.4±31.40)min,术式均为单侧腺叶切除术+单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术后6例出现颈部感染,均经抗感染、引流等处理后好转;出现1例暂时性声带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出现2例CO2气体栓塞,术中中转开放手术。阶段B患者年龄(35.1±8.5)岁,肿瘤直径为(1.32±0.67)cm,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5例;良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5±34.64)min,均行单侧腺叶切除术;恶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3.73±14.26)min,术式均为单侧腺叶切除术+单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未出现术后颈部感染、暂时性声带麻痹、CO2气体栓塞。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颌部皮肤麻木感,为5 mm操作孔相对应的位置,均于术后1~2周恢复正常。2个阶段均未出现术后二次出血、永久性声带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阶段A随访时间中位数为86(57~105)个月,阶段B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3~12)个月;随访期间内患者吞咽、咀嚼、口腔感觉功能及颈部活动无明显异常,且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舌下前庭入路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该术式不会引起患者术后长时间的下颌部皮肤麻木感。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舌下前庭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