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NTP)对H2O2(Hydrogen peroxide)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并用qPCR检测p53、Bax、bcl-2的mRNA表达。结果C17.2神经干细胞的活力随H2O2的浓度增加而下降。用1 000 μM H2O2处理干细胞2 h后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增加,p53、Bax的mRNA表达升高,bcl-2的mRNA表达下降,上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用神经妥乐平(NTP)预处理24 h则可以明显改善由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损伤,提高细胞活力,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低,并且抑制p53、Bax的mRNA表达,上调bcl-2的mRNA表达,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2O2能诱导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而神经妥乐平(NTP)能改善这种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53、Bax基因表达、促进bcl-2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神经妥乐平 C17.2神经干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6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FIB按四分位数分为Q1组(<2.410 g/L)、Q2组(2.410~2.889 g/L)、Q3组(2.890~3.569 g/L)、Q4组(≥3.570 g/L),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FIB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随着FIB水平升高(由Q1组至Q4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降低(P<0.05)。FIB与FT3、三碘甲腺原氨酸(T3)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肌酐(Cr)呈正相关,但与性别无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IB与FT3、T3独立相关(β=-0.286、-0.122, P均<0.01)。在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吸烟史和饮酒史因素后,Q4组发生低T3综合征的危险性是Q1组的2.387倍(95%CI 1.427~3.992,P<0.01)。建立FIB与低T3综合征的ROC,分析所得FIB的最佳切点值为3.36 g/L。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FIB水平与FT3、T3均呈负相关,而与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均无相关性。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糖尿病,2型 甲状腺激素 低T3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程营养综合管理对烧伤患者内皮细胞表达6-keto-PGF1α、vWF及sLOX-1的影响。方法 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全程营养综合管理法。对比内皮细胞上清液中6-keto-PGF1α、vWF及sLOX-1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烧伤血清的细胞抑制率、血清vWF浓度、血清sLOX-1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研究全程营养综合管理对烧伤患者内皮细胞表达6-keto-PGF1α、vWF及sLOX-1的表达情况的检测,寻找早期诊断影响为治疗烧伤患者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布托啡诺和右美托咪定联用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中的镇痛镇静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至2020年收治的ICU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泵注,试验组采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泵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呛咳评分、躁动评分、镇静以及镇痛的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布托啡诺 右美托咪定 ICU 镇痛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WI增强纹理参数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90例。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17~76(47±14)岁,术后1年内复发46例、未复发44例。按照2∶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采用MaZda软件于术前MR T1WI增强图像上提取胶质瘤纹理参数。在训练集中对纹理参数进行降维筛选并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分析建立预后纹理积分模型。同时在训练集中对术后1年内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纹理积分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可视化联合预测模型。观察项目:(1)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2)在验证集中,对纹理积分模型及联合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与临床净获益。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术后放化疗、纹理积分是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术后放化疗及纹理积分均为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OR)=6.527、0.160、0.052、6.300,95%可信区间(CI)=1.201~35.485、0.031~0.827、0.004~0.708、1.905~20.841,P=0.030、0.029、0.026、0.003]。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效能高于纹理积分模型,其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5%CI 0.86~0.99)和0.86(95%CI 0.74~0.99),灵敏度分别为0.90、0.88,特异度分别为0.83、0.79;纹理积分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预测AUC分别为0.85(95%CI 0.75~0.95)和0.82(95%CI 0.67~0.97),灵敏度分别为0.73、0.63,特异度分别为0.90、0.99。在两种模型中,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间的一致性及临床净获益均较高。结论基于术前T1WI增强图像的纹理参数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对脑胶质瘤全切术后1年内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肿瘤复发 磁共振成像 纹理参数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