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输液责任区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12月实施传统门诊输液工作模式,2012年1月至6月实施输液责任区管理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下患者静脉输液等待时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投诉发生率。结果实施责任区管理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短,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投诉率低,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输液室实施责任区管理模式,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输液室 管理模式 责任区 效果
  • 简介:文章综述了骨髓腔输液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并从骨髓腔输液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器具及优势方面阐述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的应用现状进行展望.

  • 标签: 骨髓腔输液 静脉通路 穿刺
  • 简介:[目的]了解病人及医护人员对智能化输液报警器使用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30名医护人员和20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90.o%,病人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89.5%。[结论]智能化输液报警器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输液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输液 报警器 满意度
  • 简介:运用态势分析法对输液室发生的66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输液室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护理队伍等优势,也有护理人员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劣势;在护理模式转变和护理改革中充满了机遇;也有来自社会的患者期望值过高和就医认知度缺失等威胁。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利用人力,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基层医院 态势分析法 护患纠纷
  • 简介:目的:观察双头输液器用于妊娠剧吐患者静脉补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妊娠剧吐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对照组)和双头输液输液(观察组),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异常情况(包括皮肤红肿和静脉炎)、穿刺部位输液过程中疼痛评分、日输液量平均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静脉点周围皮肤红肿2例,无静脉炎发生,对照组12例发生穿刺静脉部位异常,其中周围皮肤红肿10例,静脉炎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NRS疼痛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日输液量平均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头输液器混合静脉补液的方式在妊娠剧吐输液治疗中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输液疼痛,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了每日输液时间.

  • 标签: 妊娠剧吐 静脉补钾 双头输液器 氯化钾
  • 简介:目的探讨捏脊对婴幼儿肺炎患儿因输液而引起夜间阵发性腹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6例因输液而引起夜间阵发性腹痛的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76例采用传统的拍背对症处理方法,实验组80例在此基础上配合捏脊治疗,观察2组患儿3d的疗效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在缓解腹痛、促进睡眠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能明显缓解婴幼儿肺炎患儿因输液而引起夜间阵发性腹痛,便于I临床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肺炎 输液 腹痛 捏脊疗法
  • 简介:总结同事支持系统在急诊护士应对护理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同事支持小组,明确小组分工和职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要求在服务性失误、护患矛盾、纠纷隐患、护理投诉的应对中对当事护士予同事支持.通过实施同事支持,提高了急诊护士应对纠纷的能力,缓解了心理压力.

  • 标签: 急诊护理 护理纠纷 同事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开展家长系统健康教育对急性中耳炎患儿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将200例急性中耳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儿家长给予系统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患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中耳炎患儿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可以强化家长遵医行为,提高患儿l临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急性中耳炎 患儿 家长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进行护理工作量的统计。方法采用HIS系统和专家权重负荷相结合的方法统计护理工作量。结果形成了基于HIS系统的168项护理项目,并进行了分类和赋予相应的权重。结论基于HIS系统的护理工作量统计是一项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量统计方法,可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护理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护理工作量 医院信息系统 权重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8例极低体重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2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出生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常规量喂养。观察期间每日测体重一次,记录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最大幅度,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完全达到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耐受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完全达到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尽早进行部分胃肠内营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可缩短其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减少完全过渡到肠内喂养时间,减少平均住院天数,促进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可在临床上常规使用。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极低体重儿 生长发育 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