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绞痛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心绞痛复发概率。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120例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理念在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近两年内收治的64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以人文关怀理念为基础的护理(研究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患者当前接受治疗之后心理情绪的改善程度得出,研究组在接受干预之后身体的情绪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效果,对照组情绪的改善程度则相对较差,P

  • 标签: 人文关怀理念 肿瘤内科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3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临床中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 系统化护理 临床
  •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呼吸内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各4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0例,较为满意18例,十分满意19例,护理满意度为78.72%;改良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例,较为满意21例,十分满意25例,护理满意度为97.87%;改良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出现5例恶心,3例呕吐,2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改良组患者仅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PDCA 循环模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对我院两个护理专业平行班级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统计并比较其期末《内科护理学》笔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结果病例班学生的期末《内科护理学》笔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班学生(P<0.05)。结论病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内科护理学》成绩。

  • 标签: 《内科护理学》 教学 病例教学法 中职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人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消化内科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人文护理模式(15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50例)。结果A组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91.33%明显高于B组82.00%,(P〈0.05)。结论人文护理在消化内科患者中实施,患者满意度可以明显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人文护理 消化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的238例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结果: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护士及病人、病房的管理,积极学习新知识,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有效的护患沟通,重视护理文书书写,才能有效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心内科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心内科诊断与治疗的关系,探讨心内科诊断与预后的关系。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护理风险的控制。并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病房管理水平、护理服务水平、基本护理水平和人性化护理水平上均显著优于两组患者,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分别为97.14%(34/35)和77.14%(27/35)。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用药错误,坠床,压疮,投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目的:探讨对心内科病人实施风险控制,以提高病人的服务水平,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降低各种不良反应。

  • 标签: 护理风险 心内科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预防性护理在整体老年呼吸内科所具有的感染控制综合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中对医院呼吸内科在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所收治的共计200位老年呼吸系统患病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以随机且平移的方式将相应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患者共计100位,相应的对照组患者在具体的护理框中应用较为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护理,而实验组的患者在护理过程当中,则用预防性的护理模式进行中型护理,对两组所具有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结果: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可以发现,实验组所具有的护理质量评估分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并且相应的实验组患者所有的满意程度同样较高。结论:在进行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对预防性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能够使整体护理工作的效果得以大幅度提升。由此需要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护理 呼吸内科 感染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全科医学科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包括基础护理、消毒护理、病房护理、病危患者护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内科 呼吸系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肿瘤内科PICC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肿瘤内科接受PICC置管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患者康复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综合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给肿瘤内科实习护生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期间在本院肿瘤内科实习的60例护生,随机将各30例实习护生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分别为其采取常规护理教学、基于PDCA循环法的护理教学。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不仅能提高肿瘤内科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还能使实习护生对教学更加满意。

  • 标签: PDCA循环法 肿瘤内科 护理实习 教学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科学细致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可提高血液肿瘤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肿瘤内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因人口老龄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影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势在必行。该文从紧急突发状况、护理仪器设备和患者年龄特征3个方面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构建与应用特点,着重从护理人员分工、患者人文关怀、优质护理培训、护理知识宣教4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展开阐述,结合临床一线实际开展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围绕职业稳定性、国外优质护理经验和“互联网+”护理3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质量控制 指标构建
  • 简介:本次研究分析了在神经外科的高龄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中选取80例,运用回顾分析的方式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风险性因素。临床上在对神经外科高龄患者的护理,需要重视各类风险性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予以规避,使患者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 标签: 高龄患者 护理 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究强化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神经外科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强化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常规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强化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强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8±1.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强化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科室安全管理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优质组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34%,较普通组患者低17个百分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对于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10%,较普通组患者高17个百分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科室安全护理质量,建议进行大规模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模式 神经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 脑梗死 偏瘫 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