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美学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主体以己度物的诗意体验,包括对自然生离死别的感受等。中国古代诗文中的伤春悲秋之作,就是这种体验的表现。人生悲剧中的文人悲剧意识、英雄悲剧意识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自己的独特特征,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崇敬,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悲愤、沉痛的哀思和无尽的思索。而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的悲剧,则由英雄气概逐步走向平民化、世俗化。这种悲剧意识一方面深受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具有突破传统文化樊篱和束缚的潜质,体现了感人的悲悯情怀、深沉的忧患意识、宣泄怨愤的情感和悲喜交错等特征。中国戏曲中的悲剧往往以大团圆结局,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求善的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是主体欣赏心态得以平衡的需要,也顺应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要求。

  • 标签: 悲剧意识 伤春悲秋 忧患意识 悲喜交错 大团圆
  • 简介:把音乐哲学或者音乐美学进行自律与他律的划分应该是伽茨着眼于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的划分而借用的一个普通美学(来自康德)的标准。这样的一个借用,一方面为音乐美学主要的流派进行分类提供了—个简约的坐标系,另一方面彰显出自舒巴特创造‘音乐美学’这个概念以来,人们对于音乐美学解的悬殊。

  • 标签: 自律与他律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坐标系 流派
  • 简介:刘涛:王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您做一次谈话。先问一个比较私人性的问题,尽管私人性,其实却涉及到学科观念的变迁和学者个人对学科观念变迁的应对。您起初学比较文学,后来何以以中国文学、电影等为方向?

  • 标签: 美学研究 中国文化 比较文学 国家政治 文化研究 私人性
  • 简介:送别诗是王维的代表诗类之一,历来却未得到足够的研究。由于送别诗尚'情',具有突出的情景性、情态性,它往往可以作为透视诗人情感世界、剖析诗人情感美学倾向的重要入口。通过研究王维的送别诗,可以看到王维在情感美学上虽以儒家传统的'温柔敦厚'为美、以佛家的'清静空灵'为上,却也有热血豪壮或悲凉愤切的一面。这充分地说明了王维的送别诗具有宗经而不拘于礼、援佛而不枯如木的至情至性的情感美学特征。

  • 标签: 王维 送别诗 情感美学
  • 简介:摘要:本文剖析岭南音乐的美学价值,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岭南音乐的历史渊源、音乐特色、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其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岭南音乐 美学价值 艺术魅力 文化内涵
  • 简介:[美学家简介]阿诺德·伯林特(ArnoldBerleant,1932-),美国长岛大学荣誉退休哲学教授。1962年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路易斯维尔大学、布法罗大学、圣地亚哥学院和长岛大学。

  • 标签: 美学家 阿诺德 伯林 纽约州立大学 访谈录 环境
  • 简介:王绩是由隋入唐的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他的诗歌一扫六朝以来的脂粉之气,也不同于初唐上官仪等一批宫廷诗人的诗风。他独特诗风的形成源于他对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而王绩对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实属无奈,可以说是一种被迫式的接受。王绩一生的思想的变化极其复杂,我们认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 标签: 道教思想 王绩 道家 宫廷诗人 特立独行 上官仪
  • 简介:《倩女幽魂》是华语电影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范例。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从英语世界专业影评与普通观众反应两个维度加以考察,通过梳理影评,兼参照评分与相关评价指数,揭橥《倩女幽魂》系列电影对外传播的理路,分析英语世界为代表的海外观众的审美趣味与期待,为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寻得某些普遍性规律。

  • 标签: 倩女幽魂 英语世界 专业影评 观众反应 启示
  • 简介:现代派文学在中国有两个接受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20世纪的20、30年代,第二个高峰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承接这两个接受高峰的则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对现代派的长期批判.本文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派文学曲折的接受历程,并尝试分析学者在传播现代派文学时所运用的具有策略性的方式.

  • 标签: 现代派文学 中国 接受
  • 简介:新诗现代化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结果;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后者的精神认同带来了观念的纯粹化、诗意的凡俗化、主旨的知性化和情调的感伤化;以对后者不同程度的"增殖"和"变异"实现了自身的背离性创造.

  • 标签: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新诗 俗化 感伤 纯粹
  • 简介:本文通过建国后不同时期多种版本现代文学史的比较,研究郭沫若的《女神》在新中国的文学传播和接受途径,探析其经典化的历史贡献与不足,期冀给予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 标签: 现代文学史 《女神》 教材
  • 简介:托尼·莫里森于20世纪8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从此这位非裔美国作家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并逐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宠儿",有关她的评论和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拟全面梳理30多年来中国的莫里森研究,通过追踪横向、纵向的发展脉络,从译介出版、主题手法研究、理论探析和综述研究等方面梳理和分析中国学者对莫里森的批评与接受,认为中国莫里森研究既追随欧美研究步伐,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中国视角 批评接受
  • 简介:自《夷坚志》编成以来,不仅在国内传播和接受较广,而且还在邻国日本形成了一个传播和接受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日本古代文献的梳理,初步勾画出古代日本传播和接受《夷坚志》的轮廓,认为日本较早接受《夷坚志》的例子出现于十五世纪中期。但是进入日本古代最后一个时期的江户时代以后,《夷坚志》传播和接受的状况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不仅在图书目录中有诸多的记载,而且日人对《夷坚志》有了总体上的把握。除此之外,此时还出现了大量引用《夷坚志》的本文进行考证、翻译《夷坚志》以及改写《夷坚志》的现象。关键词《夷坚志》古代日本传播与接受

  • 标签: 《夷坚志》 古代日本 传播与接受
  • 简介: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学诗者以识为主”、“自家实证实悟”、“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等强调主体诗学审美判断力思想影响,朱庭珍提出“以我运法”观点,认为“诗中有我,乃可谓之真诗”,强调要“别铸真我”;诗学审美创造论层面,他的“诗以超妙为贵”、“妙合自然”、“化境神工”说是对严羽“诗而入神”、“诗有别趣”、尚“意兴”、追求“自然本色”等美学旨趣的发扬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 标签: 朱庭珍 《筱园诗话》 严羽诗学 接受
  • 简介:Womenwritersasananalyticalcategoryhassincethelate1990sgainedconsiderabletractioninthestudiesofpre-modernChineseliterature,withtranslations,anthologies,andthematicexplorationssurfacinganeweveryfewyearsineithermonographsoreditedvolumes.Referenceto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asananalyticalframework,however,isstillafairlyrecentdevelopment—thatis,untilRonaldEgan’sdefinitiveworkunderreviewhereonthemostwell-knownfemalepoetoftheentireChinesetradition,LiQingzhao李清照(1084-ca.1155).Notonlyisthis11-chapter,422-pagetreatmentofasinglewomanafirstinEnglishscholarship,Egan’stheoreticalstancealsomarksadeparturefromearlierworksthatplacetheirsubjectmattersinamorenativecontext.ThatalonemakesTheBurdenofFemaleTalentamustreadforallstudentsofChineseliterature.Moreover,throughoutthewholebookEganneverallowstheoreticaldiscussiontoovershadowhisfocusedanalysesofLiQingzhaoandthecircumstancesandchallengesshefacedasawomanwriter,thusretainingthedistinctiveappealofthebooktothemoretraditionalreadershipofSinology.Thisisnottodiscount,however,Egan’sconversancewithfeministcriticism;infact,his“substantialdebt”(p.8)toitisveryrecognizable,sincetheunderlyingapproachesarefullysubsumableundermuchofthepreoccupationsandassumptionsoffeministliterarytheory—and,consequently,susceptibletocritiquesofthetheoryingeneral.

  • 标签: 李清照 EITHER 接受史 this ENGLISH SINCE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实际生活经验’的‘形式显示’——海德格尔解释学初论,实际生活经验本身的形式显示,存在论现象学只能被理解为人的实际生活经验本身的形式显示或对这种经验的形式显示

  • 标签: 信仰相遇 理性信仰 解释学理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简介:个人能力的不足阻碍着个人自由的实现,自由的论争与政府模式的选择 ,后者强调的是自由的能力——

  • 标签: 争论意义 学理争论 自由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