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foraNewAmericanSecurity,CNAS)2016年末出版的政策简报。该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并提出了经济、军事、外交和规则四大参照系,以帮助美国政策制定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南海地区事务。本文还根据竞争与合作的程度。列举了影响中美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七大议题。本文最后提出,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美国应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发挥地区盟友及伙伴国的力量。以及在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强地缘经济工具的使用。

  • 标签: 南海 权力 秩序 中美关系
  • 简介:前言中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推行市场经济化,实现了很大的经济增长。外资积极地进行直接投资,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材料(资源)”将中国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这种增长方式使得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工厂”。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经济战略 FTA 走出去 社会主义体制 市场经济化
  • 简介:1997年7月初,泰铢贬值引发的货币贬值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进而也影响到了韩国、香港、新加坡,导致了“亚洲货币危机”,还引起了纽约、东京、伦敦等地的全球性股价暴跌。为此,欧美媒介甚至宣称以往取得飞速发展的亚洲(本文主要以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东盟、中国为对象)经济的奇迹已经结束。笔者认为亚洲经济只不过在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时歇息一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海外直接投资 新兴工业 亚洲经济 经济体 顺贸易
  • 简介:当前,恐怖主义组织和分子有更多的途径获取核材料、核技术与核武器,从而实现核武器与极端恐怖势力的结合,演化成为核恐怖主义组织。组织严密的理性核恐怖主义组织不必把直接使用核武器当作他们的最优先偏好,而可能像国家一样把核武器当作战略手段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面对着潜在严峻的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恐怖威胁,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构建一个普遍、高效、权威的全球防范体系。

  • 标签: 核恐怖主义组织 地区防范机制 核恐怖主义全球防范体系 国际原子能机构
  • 简介:21世纪初东南亚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加剧了国际间的战略竞争,特别是中美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冷战矛盾的继续,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明显,中美之间的矛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改变了21世纪世界和东亚的格局。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矛盾对本地区,包括对越南的发展和影响是实践的需要。本文拟对目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在东南亚竞争加剧的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造成的影响做初步的评估。

  • 标签: 东南亚战略 战略竞争 中美 20世纪90年代 国际关系 全球化背景
  • 简介:冷战结束后,印度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家利益对其海洋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以海权思想为基础出台了-系列海军战略,印度海军也因此向远洋化的方向发展.海外军事基地对于舰队远洋作战与机动是不可或缺的.出于对发展远洋海军的需求,印度近年来陆续在海外设立了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的设立对于地区安全形势和战略格局将会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予同样在发展远洋海军的中国-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印度 海权 战略 航空母舰
  • 简介:中国西北周边的安全形势是形成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的现实基础。当前,中国西北周边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价值不断提升,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形势相对平稳,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呈现出新形势。基于理论和现实的需要,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在维护区域安全和促进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上海合作组织具有安全功能,其成立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需求,可以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安全战略的支撑平台之一,但不能作为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的独立支撑平台。这是由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需求、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形势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自身状况和多边机制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周边国家打交道时,如果需要各国共同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多边机制下进行合作;如果在双边条件下更有利于解决的问题,就拿到双边机制上来解决。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国西北周边安全环境,应该以更高、更广的视野观察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局势,以更加开阔的战略思维来思考应对策略。

  • 标签: 西北周边安全 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周边战略 俄罗斯 中亚
  • 简介: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使得奥巴马新政府的东亚战略将具有很强的求稳要求:在以美日同盟为亚洲战略之锚的前提下。努力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力量之间保持平衡。美国东亚战略的求稳倾向可能助长朝鲜的求变心理,美朝关系将进入朝进美退的轨道,而美国内的社会生态又不可能给奥巴马太多的退路。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值得高度关注。

  • 标签: 美国战略重心 美国东亚战略 朝核问题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的双多边合作框架,有助于促进中泰合作提升层次、拓展领域、扩大规模,特别是为方兴未艾的投融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契合泰国国家发展模式变革的现实诉求.不过,中泰铁路合作的一波三折,也深刻反映出中泰战略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从多边层面的地缘政治博弈,到双边层面对互利合作的认知差异,再到泰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分歧,都有可能影响中泰关系发展.本文建议,有必要构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网络,进一步夯实中泰战略合作的发展基础.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泰关系 铁路合作 泰国
  • 简介:为推动美国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奥巴马访日。奥巴马支持日本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达到了在政治、军事、安全上借重日本力量管控东亚的意图,但作为再平衡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TPP协议未达成,是奥巴马访日的外交失败。日本借助美国再平衡战略,复活了民族军国主义,为清除国家正常化道路上的政治、法律障碍争取到了美国的支持。美日同盟的强化迫使中国做出强硬回应,并着眼战略构造的新布局。

  • 标签: 奥巴马访日 解禁集体自卫权 中美日关系
  • 简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上世纪80年代末得到国际社会重视以来,发达国家率先推出了各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NSDS)。本文通过考察欧盟国家层面的横向政策协调机制、垂直协调机制、评估过程、监督与评价指标、参与机制等,试图系统认识欧盟在成员国层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状及内涵特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思考欧盟国家经验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 标签: 欧盟 可持续发展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战略评估机制
  • 简介:当前美国各界对华认知整体趋于负面,缺乏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国情的系统性深入研究,针对中国海洋战略长期目标和意图的研判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在许多中国权威人士与媒体眼中,美国依然习惯于以冷战思维来看待中国,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不仅未得到缓解,

  • 标签: 中国文化 长期目标 海洋战略 文化层面 意图 结构性矛盾
  • 简介:2015年9月15—16日,第八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和“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选择、“一带一路”与中国一东盟产能合作、“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对话和探讨。本文对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 标签: 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 综述
  • 简介: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嗓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 标签: 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 中美印关系 多边安全机制 海洋强国战略
  • 简介:在2014年印尼新科总统佐科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建设海洋强国和成为世界海洋轴心是核心之一。在其就职演讲中,他强调“重塑印尼作为海洋大国的辉煌”。印尼是群岛国家,拥有17508个岛屿,海洋面积(不包括专属经济区)316616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4716公里,历史上一直是海洋大国,居民谋海为生,蔚为风尚。同时,印尼部分海域毗连南海,与周边国家有海洋管辖界限的争端,但印尼当局历来强调,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不存在冲突。本文摘编印尼部分政要和专家关于建设“世界海洋轴心”的论述及印尼政要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以飨读者。

  • 标签: 南海争端 印度尼西亚 海洋 世界 态度 国家发展
  • 简介: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区域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合作刚刚起步,还很薄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特别是南海地区大国,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向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这将成为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内容。中国应以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一东盟海洋伙伴关系的目标为指导.以耐心、坦诚、自信的心态,本着义利兼顾、合作共赢原则,主动提供地区公共安全与服务。可从中国最有实力与意愿的领域做起,从最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或地区组织做起,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可从当前南海地区最突出、最紧迫的公共安全问题入手,重点是航行安全、搜救、海洋科研、环保、减灾防灾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务求实效,稳步推动南海地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建设。

  • 标签: 南海问题 公共安全产品 区域合作 中国外交
  • 简介: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解放日报》社国际部联合举办了“世界各大力量的战略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京、沪两地学者潘光、黄仁伟、伍贻康、周敦仁、王少普、吴寄南、赵华胜、沈丁立、李秀石、张祖谦、崔志鹰、刘鸣、金应忠、侯若石等参加了研讨。现将会议讨论要点概括如下:

  • 标签: 中国 外交关系 美国 学术会议 欧盟 日本
  • 简介:美国、中国、印度是亚太区域三个非常有分量的国家行为体。截至目前,三国已分别在双边层面建立起了不同内涵的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大三角”模式趋于明朗化。美国是“战略大三角”关系的主导者,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都将对美关系视为本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受“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印度成为中美两国竟相争取的伙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最大受益者。印度亦借势发展与美国、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其大国意象。中国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平衡对象,一方面需要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来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另一方面还需要联合印度共同分担美国重新规制亚太的压力。当然,由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持续施力的过程,美国、中国、印度三角关系仍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尚未完全成型,值得持续关注。

  • 标签: “亚太再平衡”战略 “战略大三角” 规制压力 美国 中国 印度
  • 简介:2014年3月4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该报告与2012年1月发布的防务战略指南一脉相承,基本规划出奥巴马政府的总体军事战略及防务政策。《报告》系统介绍美国安全环境面临的新变化,阐述了美军的三大主要任务——保卫本土、营造全球安全、军力投送与决战制胜,为美军调整转型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美国 再平衡 军事战略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