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从题目开始就已经为读者预设出一块探讨区域:究竟是谁被侮辱与损害了?谁又是侮辱与损害的施动者?陀氏试图将读者的视线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因为这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追问这种侮辱与损害是如何使然,而是通过施动者与承受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张力隐隐呈现出那种难言的、在苦痛中徘徊的现实。

  • 标签: 小说 谢宗玉 伤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 境遇 间性
  • 简介:在北方干冷萧瑟的冬天,在干硬坚实的土地上,欲望的暗流在汹涌着,市井的嘈杂之声在喧嚣着,眼睛未免于干涩,耳朵未免于倦听,心灵未免于芜杂。然而,忽然间有神性之光一闪,在它的瞬间照耀下,让你看到了一个鲜活光艳的幻影在舞蹈,让你看到了生活的黯然与光泽,神性之光一闪即逝,但却留给了你心灵的滋润与思绪的绵长。这就是张玉《龟兹舞女》《玉色》《踏破铁鞋》三篇小说的意义所在,也让你看到了文学的力量之所在。

  • 标签: 神性 小说 《踏破铁鞋》 心灵 方干 市井
  • 简介:在一个可以想见的未来,乡村民办教师,将消失和湮没在渐行渐远历史中,成为不为世人记取的背影。为这样一群位卑沉默的潜行者立传,不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更是刘醒龙在坚硬而荒谬的现实生存中寻求一种精神指证与灵魂拷问的努力。如果说,《凤凰琴》是对乡村民办教师的生存实相与精神侧影的一个印象式聚焦,

  • 标签: 刘醒龙 精神 行者 叙事 民办教师 现实生存
  • 简介:一个少数民族作家或者诗人通常会被贴上民族作家的标签,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部分评论家先入为主,只盯着作者的民族标记而不客观、深入分析作品本身之外,作者自身的学识修养、思想境界、胸怀气度和写作格局是将他们限定在民族作家范畴内的一个重大因素。比如沈从文、老舍、张承志、阿来、霍达、扎西达娃等,评论者在论述他们的作品时都忘记了他们的民族身份:他们作品已经超越种族、民族观念和界限获得了普遍性的意义,他们作品内容反映的同样是本民族的历史、传

  • 标签: 兼民族 写作超越 梅萨诗歌
  • 简介:<正>读完《篮球的秘密》,非常欣喜。这部以篮球文化和思考东莞体育改革为题材的纪实作品就要问世了,可以肯定,它已经获得基本的成功。篮球文化在当今虽然拥有广泛的群众性,且热爱者日众,超过了足球,但像这样正面展示篮球文

  • 标签: 赵瑜 篮球文化 纪实作品 兵败汉城 灵与肉 中国篮球
  • 简介:张晋琼:京剧《周仁献嫂》一剧,是叶派创始人叶盛兰先生根据翁偶虹先生的《鸳鸯泪》(翁先生根据《忠义烈》改编)改编而成,后经翁偶虹先生和叶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先后两次对剧本进行整理,才呈现出现在我观看的这个版本。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周仁献嫂》 回归传统 流派 传承 翁偶虹
  • 简介:<正>一倘若我们把五十年代初朝夫在部队期间断断续续地写墙报、写通讯报道、写文艺节目等活动仅仅看作是创作前的准备阶段的话,那么,1958年以向光笔名在1月号《萌芽》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独脚龙》便是他的处女作。尽管这篇获得《萌芽》工业征文奖的作品并未超越当时文学的一般通病——图解政治演绎概念的弊端,但它的发表对于一个农村半文盲的青年(当时只有22岁)来说,却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开端意义。可惜的是,不知为什么,《独脚龙》之后,徐朝夫竟搁笔长达廿年之久。以至在这漫长的时

  • 标签: 农民作家 小说创作 五十年代 自审 短篇小说 初期作品
  • 简介:时下,电视剧已成为千家万户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吸引广大观众眼珠的强档。一部好的电视剧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精神上的盛宴,更是情感上的慰藉。人们之所以欣喜若狂地追捧、废寝忘食地观看,并能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命运及情感的纠葛而喜怒哀乐,是因为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震撼、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充分反映人民的心声。对一部国产电视剧的正确评价,观众最有发言权,他们是最公正的评论家。

  • 标签: 电视剧创作 国家干部 国产电视剧 强档 夏中 李向南
  • 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经营了百余年的学科,它已经很成熟了,要在研究上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也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也并不表示这种新的生长点不存在。新的生长点的发现,关键还在于研究者是否具有新的眼光。赵普光的新作《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从“书话”的角度,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这部著作为我们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开拓了一片新鲜的天空。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书话 赵普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研究 生长
  • 简介:王立、刘卫英两位教授多年来他们携手共进,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做出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这部列入“北京大学东方文化集成”的《(聊斋志异)中印文学溯源研究》(昆仑出版社2011年版)便是他们新近又一重要成果。拜读之后,获益匪浅,撮其要者,略陈于下,请两位教授及各位方家指正。

  • 标签: 聊斋志异 王立 文学 中印 古代小说研究 东方文化
  • 简介:谈到电影《八月》,导演张大磊说:“它是一件关于十二岁的少年小雷和他身边人发生的事情,是一场关于过去的白日梦。”电影《八月》讲述的是“事情”而非“故事”,是“白日梦”并非“回忆录”。当下和过去、真实与虚幻的你来我往回响在导演张大磊心里,隐伏于电影叙事之下,以模糊、重叠的姿态赋予电影一种“既……又……”句式的美感,电影故事叙事性的弱化使影片显得纯粹、真实,就像从上世纪90年代的漫长岁月中剪出来的一小段时光。在电影《八月》里,“故事”没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只是时间慢慢地流淌,“事情”静静地呈现,让我们有机会慢下来、停下来回看那段生活,感受那个变动时代的世情冷暖、苦辣酸甜。然而它又不是以写回忆录的方式来讲述电影里的故事,安静舒缓的叙事节奏、保持距离的叙事视角,使影片蒙上一层梦幻的特质,它既是电影主人公小雷的梦、导演张大磊的梦,更是我们每个人关于上世纪90年代的“白日梦”。

  • 标签: 《八月》 生活 历史化 “白日梦” 电影叙事 电影故事
  • 简介:夏志清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权威,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他用英文写成的.由于身处异域,夏志清得以置身于"主流"之外的视角进行个性化批评.虽然作者一直声言,要用一种统一的文学标准来评价中国现代小说,但是,在这部小说史的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某种意识形态倾向,这种倾向是由于时代大环境及作者个人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 标签: 夏志清 小说史 意识形态
  • 简介:忌妒是人类情感中最普遍、最易产生的情感之一。相比男性而言,女性的妒忌之心,则来得更隐蔽、更复杂,更细腻。禅嫣的短篇《录音笔》,再一次为我们上述这个观点,做了有力的佐证。

  • 标签: 录音笔 小说 人类情感
  • 简介:香港回归20年周年之际,花城出版社推出黄万华教授的《百年香港文学史》。这部个人独著的文学史视野开阔、理念扎实、见解新颖,没有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立足香港,从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凸显香港文学传统的形成,从而丰富“中国性”,呈现出现当代文学史的一种写作新范式。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香港回归 花城出版社 民族文学 文学传统 中国性
  • 简介:选择现代随笔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需要有几分学术勇气和文类学的理论把握能力的.因为它首先面临着一个本体性的提问:何为随笔,随笔何为?随笔作为现代散文中极具文人气质的一支,反应灵便,风度从容,神采活泼,在百十年间发展得林林总总.对它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于史于今都不失为一个题目.但对其文体定位定性,殊非易事.假如顺着作家个人的性情趣味,随意着笔的话,这种写作的结果使文体的内涵充满弹性和流动性,形式自由而界限模糊.这对创作个性的发扬,未尝不是好事;对于研究所要求的体系严密,却留下了相当棘手的难题.

  • 标签: 中国现代随笔 成熟 博士论文 本体性 学术
  • 简介:多年来,一直洋洋洒洒书写块江风景的湖北作家杜鸿,在满怀深情地记录了近十年的人生感悟之后。散文创作渐入佳境。手头这部犀犀的《怀想三峡》就是杜鸿又一次成功的腾跃。该书收辑了大大小小80多个散文篇章,40多万字。这是一部难得的三峡文化的心灵笔记,具有丰厚的思想内蕴、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读罢杜鸿的《怀想三峡》系列散文,我们不能不感到,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睿智的思考,对三峡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的普遍生存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寻和精辟的言说。

  • 标签: 穿越 人生感悟 散文创作 三峡文化 思想内蕴 艺术风格
  • 简介:你喜欢弗朗索瓦兹吗?在谈论喜欢不喜欢之前,我们也许需要先弄清楚,这个弗朗索瓦兹是谁。苑楠告诉我们.是“那个女孩”,弗朗索瓦兹·萨冈,写过《你好,忧愁》《我最美好的回忆》《丝绸般的眼睛》《某种微笑》的法国作家。小说中,也多有对萨冈的介绍,很个性也很有意味地融解于叙述中。我觉得,这是解读这篇小说的秘密通道,甚至是首要的通道。苑楠关于“你喜欢弗朗索瓦兹吗?”的追问,包含了一切问题也给予了开门的钥匙。

  • 标签: 小说 法国作家 通道 回忆 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