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31岁。右前臂屈侧暗红色斑块伴疼痛、多汗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可见丛状分布、数目增多的成熟小汗腺腺体,并见丛状分布的血管增生伴成熟管腔形成。诊断:小汗腺血管样错构

  • 标签: 错构瘤 小汗腺 血管瘤样
  • 简介:摘要垂体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脑膜属于良性肿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生长慢,病程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我科收治以垂体合并脑膜患者,并采用针灸、拔罐以及中药方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垂体瘤 脑膜瘤 针灸 拔罐 中药方剂
  • 简介:肾错构又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enalangiomyolipoma,RAML),肿瘤多起自于肾包膜、肾皮质或髓质,以及肾周围的软组织,由数量不等的成熟脂肪组织、平滑肌组织和厚壁血管组成。临床上发病有两种独立的情况:约半数与结节性硬化有关,另一半病例为散发。

  • 标签: 肾错构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疗 治疗 瘤栓 平滑肌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技术在治疗慢性泪炎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80例慢性泪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然后对鼻内镜下泪造孔技术对患者的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对照的形式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鼻内镜下泪鼻腔造孔技术治疗慢性泪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更加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大大减少的并发症的产生,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内镜 泪囊造孔技术 慢性泪囊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袋内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16例(18眼),袋内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5例(5眼),同期就诊于福建龙岩人民医院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2眼),共23例(25眼)。其中5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袋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20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结果术中2眼出现少量前房积血,术后5~7 d自行吸收,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或眼压升高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0.3~0.4者6眼,≥0.5者5眼,其余9眼因伴有视网膜疾病视力极差,但也有明显提高。术后随访3个月~4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稳定。结论袋内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安全有效。

  • 标签: 不全脱位,晶状体 晶状体,人工 囊袋内,囊袋外 复位术,晶状体,人工,微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内泪鼻腔造孔术在慢性泪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鼻内窥镜下鼻内泪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发现,27例治愈,7例好转,1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内泪鼻腔造孔术损伤小、视野清楚、出血少且无面部瘢痕,可对相关鼻腔病变同期处理,治疗效果好,复发风险低,在慢性化脓性泪炎的治疗效果突出,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8眼)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吻合术的慢性泪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2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安全可靠、疗效可靠。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泪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泪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泪鼻腔造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改良泪鼻腔造口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下改良泪鼻腔造口术慢性泪炎效果理想,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下 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途径治疗慢性泪炎。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进路,去除部分鼻粘膜、鼻骨,将泪内侧壁切开造孔,从而解决鼻泪管阻塞,治疗泪溢、流脓。结果35例慢性泪炎经该术式全部取得成功。结论腔镜下经鼻泪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口术的远期疗效,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本科4年前33例诊断慢性泪炎病例(包括8例双侧眼,10例鼻腔泪吻合术后造口闭锁病例,6例泪造影提示管状泪病例),术前泪造影,评估泪大小,实施经鼻内镜鼻腔泪造口术,手术后随访4年以上。结果随访33例(41侧眼),31例术后泪道通畅,溢泪和泪点流脓症状消失;1例10岁患者,术后4月泪造口肉芽阻塞,给予清除肉芽,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1例鼻腔泪吻合术后二次手术病例,术后2月,造口狭窄,内镜下咬除造口后方部分瘢痕组织,辅助泪道冲洗及鼻用皮质激素使用,泪道恢复通畅,偶有溢泪;2例管状泪患者出现眶筋膜局部损伤,少许眶脂肪脱出,给予转移周边鼻腔粘膜覆盖,明胶海绵压迫,术后修复良好。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口术为真正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炎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慢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割球治疗高压球扩张失败的狭窄闭塞人工血管内瘘(A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高压球扩张狭窄闭塞AVG病变失败(残留狭窄>50%)后续采用切割球治疗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狭窄闭塞位置,术后即时、3、6、12个月通畅率及技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其中主要狭窄病变位于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27例(84.38%),静脉吻合口合并人工血管穿刺点2例(6.25%),静脉吻合口合并动脉吻合口2例(6.25%),头静脉弓1例(3.13%)。切割联合高压球治疗成功30例,技术成功率93.75%(30/32),另2例(6.25%,静脉吻合口端闭塞)经切割、高压球扩张后使用覆膜支架。切割球破裂发生2例(6.25%),无切割球相关性血肿或动脉发生。随访(9.4±0.8)个月,治疗后3、6、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63%(29/32)、59.38%(19/32)、28.13%(9/32),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00%(32/32)、84.38%(27/32)、65.63%(21/32)。结论高压球开通AVG狭窄闭塞病变失败可采用切割球提高内瘘寿命,其3、6个月通畅率、安全性较高,但中长期通畅率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 标签: 切割球囊 高压球囊 人工血管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患者和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实性占位,肿瘤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星形巨细胞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胞胶质母细胞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术与外路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慢性泪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路鼻腔泪吻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96%)且(P<0.05);观察组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93%)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2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术后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治疗推荐。

  • 标签: 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术后疗效 安全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颅内Ⅱ级孤立性纤维/血管外皮细胞(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与血管型脑膜(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两个中心共68例Ⅱ级SFT/HPC患者及41例AM患者的术前磁共振成像资料,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77)和验证组(n=32)。图像进行标准化后,利用3D slicer软件于T1WI、FLAIR及T1WI增强轴位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进行特征提取;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降维,筛选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从T1WI、FLAIR和T1WI增强序列中各提取16、13、12个影像组学特征,从多参数MRI序列中提取9个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建立,4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T1WI模型为0.98 (敏感度100%,特异度92.86%);FLAIR模型为0.92 (73.47%,100%),T1WI增强模型为0.89 (79.59%,85.19%),多参数模型为0.99 (98.04%,96.15%),在验证组中的准确率分别为87.50%、75.00%、68.75%和90.63%。结论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对Ⅱ级SFT/HPC与AM的鉴别效能优于单一序列,其中单序列中T1WI影像组学特征鉴别效能最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外皮细胞瘤 血管瘤型脑膜瘤 影像组学 鉴别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