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3 个结果
  • 简介: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变幅分别为106.5~1472.0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培育。

  • 标签: 桑椹 花色苷 抗氧化 种质资源
  • 简介:热激蛋白70(HSP70,heatshockprotein70)广泛参与胁迫环境响应,在诱发人体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免疫原性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植物HSP70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研究发现植物HSP70在细胞内主要参与新生肽折叠与成熟、损伤蛋白降解和蛋白运输;植物HSP70在非生物胁迫环境应答、抗病性及植物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7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以及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热激蛋白70 分子特性 作用机理 非生物胁迫抗性 抗病性
  • 简介:InDel在基因组分布密度仅次于SNP,可作为动植物群体遗传分析、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有效分子标记。花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目前,花生栽培种全基因组已经公布,为准确挖掘花生基因组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通过169份花生核心种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测序和比对,共获得大小分布在1~14bp范围内10401个InDels。染色体Arahy.16上分布InDels最多,达741个;而在染色体Arahy.08上分布最少,有263个。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仅有1167个InDels分布在功能基因相关区域。经GO注释,InDel分子功能主要包括催化活性(catalyticactivity)和结合(binding);生物过程主要涉及代谢过程(metabolicprocess)、单组织过程(single-organismprocess)和细胞过程(cellularprocess)。经KEGG通路分析发现,InDels所在基因区域功能主要与代谢相关。本研究开发出全基因组水平InDel标记,并做了相应功能分类和注释,为进一步分子验证和利用提供丰富基因资源。

  • 标签: InDels检测 InDels分布 功能分析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研究了野生杏和栽培杏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7.82个等位基因(Na)和7.44个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70和0.52。基于SSR位点,群体水平上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6.59、4.15、0.70、0.53和1.50,说明我国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野生杏资源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栽培杏资源,野生杏中西伯利亚杏种质遗传多样性最高且具有较多特异等位基因,而栽培杏仁用杏遗传多样性最低,特有等位基因较少。聚类分析将供试159份种质分为4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159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情况与传统形态指标划分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可知,我国杏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结构较为复杂;西伯利亚杏与栽培杏亲缘关系较远;野生普通杏与栽培杏具有类似的遗传结构,推测野生普通杏为栽培杏原始种;仁用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本研究结果可为杏资源新品种选育及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采用PCR法扩增来自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ITS全序列,测序后以产自河北裂叶荆芥代表中国裂叶荆芥与来自不同国家裂叶荆芥ITS序列进行比较,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探讨国内5个不同产地及不同国家裂叶荆芥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ITS1和ITS2序列均有较高G/C含量;5个产地裂叶荆芥扩增序列长度均为749bp,且序列完全相同;其中ITS1序列长231bp,5.8S序列长168bp,ITS2序列长236bp。中国裂叶荆芥与日本、韩国裂叶荆芥ITS序列一致性为100%,与美国裂叶荆芥ITS序列一致性为99.0%。与美国裂叶荆芥相比,中国裂叶荆芥ITS序列有7个碱基发生变异。来自不同国家裂叶荆芥形成单系群和2个分支(、日、韩3国为1个分支,美国单独形成1个分支)。ITS序列一致性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为同一个种。

  • 标签: 裂叶荆芥 产地 ITS PCR 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组技术,对UVA照射后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ATCC90028)生物膜,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菌生物膜5min、10min、15min,对照组不光照.用转录组技术分析UVA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菌特异性抗原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菌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巨大应用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IGG 早期诊断 HWP1抗体
  • 简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淀粉积累高峰期锥栗种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得到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及代谢通路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锥栗种仁发育过程表达特征。结果显示: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3629条Unigene序列,序列平均长度为746bp;通过与其他核酸、蛋白质数据库Blast搜索比对,共26739条Unigene序列获得基因注释,占All-Unigene49.86%;与COG数据库比对后将其注释14413条Unigene序列划分成25类;GO功能注释33926条Unigene基因共分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58个分支;与KEGG数据库比对结果注释5277条Unigene序列划分为116条代谢通路;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CH.29636(淀粉合成酶,SS),CH.11971(淀粉分支酶,SBE)两个基因随着种仁发育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其余5个基因(CH.31302、CH.33690、CH.19238、CH.30128、CH.13088)表达量随着种仁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该结果与锥栗种仁发育期淀粉和蔗糖变化规律一致。这些信息为锥栗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锥栗 RNA-SEQ 种仁 实时荧光定量PCR 淀粉 蔗糖
  • 简介:玉米干旱胁迫相关突变体在发掘玉米耐旱关键基因研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在玉米自交系综31田间扩繁过程,发现一个玉米干旱胁迫敏感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叶片发生卷曲,严重干旱时叶尖变黄,衰老坏死。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受1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将突变基因命名为DS。利用B73与突变体ds组配F2分离群体,以干旱条件下叶片是否卷曲为指标,将DS基因初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SSR标记umc1772和umc2158之间,物理距离为5Mb。以上研究结果为该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玉米 干旱 卷叶 基因定位
  • 简介:调查研究了首次引进13个美国酿酒葡萄品种在北京地区栽培后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和抗寒及抗霜霉病能力,并与传统欧亚种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它们之间植物学性状与抗逆性差异。本试验选出了在抗寒及抗霜霉病方面表现优良美国酿酒葡萄品种,为这些品种在我国实际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美国酿酒葡萄 植物学性状 果实品质 抗寒性 抗病性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癣毛癣菌生长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癣毛癣菌引起足癣、股癣等浅部真菌病。

  • 标签: 汉麻 亚麻 苎麻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 简介:目的从常用免疫抑制剂、降血脂药、抗抑郁药、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筛选出可能与氟康唑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药物.方法将5类28种药物配制成相同浓度(100μg/mL)后分别单独及与低浓度氟康唑联合加入白念珠菌耐药菌株(l00、103)及敏感菌株(sc5314、y0109)菌悬液,24h(敏感菌)及48h(耐药菌)后观察菌液澄清情况,菌液完全澄清为“+”,混浊为“-”,并重复上述实验3次.结果舍曲林等7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即可抑制所有实验菌株生长,与氟康唑合用后抑菌作用更加显著;利福喷丁等6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只能抑制敏感菌株生长,但与低浓度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舍曲林、利福喷丁等药物与氟康唑联合后对白念珠菌可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药物 氟康唑 联合药敏
  • 简介:以15个长江流域棉花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花粉混合互交构建了综合群体,从中选育出29个棉花株系。通过田间试验对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衍生株系间霜前花率变异最大,子棉产量及构成因素次之,纤维品质性状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霜前花率、衣分和株高等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4.312%、19.662%、13.287%、10.812%、9.085%。基于SSR分子标记差异,绝大多数衍生株系聚在一类,遗传差异较小,明显区别于黄河流域棉花品种。

  • 标签: 棉花 综合群体 主成分分析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对来源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云南等8个省(市)15个菜豆炭疽菌分离物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别出5个菜豆炭疽菌生理小种,其中81号小种出现频率高达67%,是中国优势小种。用81号小种对181份菜豆进行抗性鉴定,发现高抗材料2份,抗病材料43份,高感材料33份,说明我国菜豆种质资源对炭疽菌81号小种抗感差异显著,抗病资源丰富。

  • 标签: 普通菜豆 菜豆炭疽菌 生理小种 抗病种质
  • 简介:Phy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水稻开花关键基因,但目前对水稻PhyB基因遗传基础还不清楚,研究其分子遗传机制,对于培育光周期适应性广品种以及扩大水稻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78份亚洲栽培稻(34份籼稻和44份粳稻)及47份野生稻进行测序,对PhyB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进行分析,计算籼稻、粳稻和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PhyB基因共有28个单倍型,其中有2个高频率单倍型分别存在于2个栽培稻亚种。从Network图可以看出栽培稻分为2组(A组和B组),A组栽培稻包括全部籼稻和4个粳稻个体,B组栽培稻全是粳稻品种。亲缘地理学分析发现,A、B两组栽培稻具有明显不同地理分布格局,且A组和B组开花时间差异显著,说明PhyB基因2个高频率单倍型在2个栽培稻亚种具有区域适应性,PhyB基因在栽培稻具有明显驯化信号,随着水稻种植区域扩大,进化出适应不同地域特有的等位基因,导致开花时间对不同地区区域适应性及多样性。

  • 标签: 栽培稻 PhyB基因 单倍型 开花时间 多样性 区域适应性
  • 简介: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cm左右、幼穗长5cm左右、孕穗前5-10d时段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发育正常;叶枕距-2-1cm、幼穗长8cm左右、孕穗前4-5d到孕穗当天时段处于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能形成正常四分体;叶枕距5cm左右、穗长9cm左右、孕穗后到抽穗前时段处于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能发育到单核靠边期,但此后就发育停滞,细胞质和核物质逐渐解体,不能被苏木精或碘液染色,出现败育;发生败育高峰在小孢子单核晚期,败育花粉主要类型是圆败型。而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常规对照品系相同,能形成正常可育三核花粉粒。

  • 标签: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 败育 细胞学
  • 简介:利用EST-SSR标记分析了藜科6种耐盐植物遗传基础和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藜科耐盐植物遗传育种提供快速、可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采用31对藜科海蓬子属和碱蓬属EST-SSR引物对藜科6种植物进行PCR扩增,其中16对引物得到较好扩增,引物通用率为51.6%,共检测到18个多态性位点,每位点等位基因数2~4个,多态性丰富。进一步采用Nei’s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6种植物可以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也支持上述分组,而且DY529957、DY529903和DY5298853个EST在分组贡献率最高。经与GenBank序列相似性比对,前两者分别编码生长素抑制蛋白(Auxin-repressedprotein,ARP)和植物防御素(Defensins,Def),都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但分属于不同代谢途径;后者则编码未知蛋白。总体而言,16对SSR引物在藜科6种植物间具有较好通用性,能够揭示该6种植物间广泛遗传多样性,及其存在不同耐盐机制提供分子证据。

  • 标签: 藜科 EST-SSR 遗传多样性 耐盐机制
  • 简介:大麻THCA合成酶基因CsTHCA在调控大麻THC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RT-PCR方法从大麻克隆了CsTHC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638bp,共编码545个氨基酸。通过pSKint中间载体,构建CsTHCARNA干扰植物转化载体并转化大麻茎尖,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分析大麻THCA合成酶基因表达并结合薄层色谱法和SPE-HPLC法发现,转基因植株基因表达量降低且THC含量降低,这表明CsTHCA通过某种机理正调控THC含量。

  • 标签: 大麻 CsTHCA RNA干扰 遗传转化
  • 简介: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重要病毒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方法,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开发2个分子标记Indel186-9和SCAR112,检测10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标记基因型,结合100份玉米自交系抗性表型鉴定结果进行2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种质资源中高抗病材料较少,亟待进行抗病改良。本试验所用自交系包括不同血缘,抗源主要来源于PB和四平头种质。Indel186-9标记和SCAR112标记选择符合率均达到80%,同时使用两者选择符合率达到91.67%,其中抗病选择符合率达到100%。Indel186-9和SCAR112标记分别可以使抗病级别从平均7.26级提高到平均2.4级,平均7.63级提高到平均4.27级。试验证明2个标记均可用于对玉米抗矮花叶病材料选择,正确组合使用可提高对玉米抗矮花叶病材料选择效率。

  • 标签: 玉米 矮花叶病 甘蔗花叶病毒(SCMV) 分子标记 选择效率
  • 简介:CIPK蛋白激酶家族(CBL-interactingproteinkinase)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与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蛋白共同形成CBL-CIPK网络,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烟草该家族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林烟草(Nicotianasylvestris)获得一个CIPK家族基因,该基因与拟南芥和杨树CIPK3同源性分别为68.4%和87.5%,将其命名为NsylCIPK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sylCIPK3具有CIPK蛋白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在N端和C端分别具有典型激活环结构域和NAF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NsylCIPK3属于CIPK蛋白亚家族Ⅱ。表达模式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林烟草叶和腋芽表达量相对较高,在主根表达量次之,在侧根、茎、花瓣和萼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并且在烟草成熟期叶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在高盐、紫外光和低钾胁迫下该基因表达发生不同程度上调。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NsylCIPK3可与NsylCBL9互作。推测NsylCIPK3可能通过与NsylCBL9互作形成信号通路,激活下游靶蛋白,参与烟草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信号转导过程。

  • 标签: 林烟草 CIPK3 非生物逆境 信号转导 蛋白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