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中优质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50例颅脑外伤患者择取,随机以分,收集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对照组25例手术情况、术后感染率、ICU入住与总住院时间、医生满意度评分,并与采取优质手术室护理的观察组25例相关数据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略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感染率统计,观察组则示以更低值(P<0.05)。观察组ICU入住与总住院时间均以更少示,医生满意度得分情况居于更高值(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可促其康复速度加快,降低术后感染率,提升医生对护理配合的满意程度。

  • 标签: 优质手术室护理 颅脑外伤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概括3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选择3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奇偶法分成实验组与对比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比对比组低,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参考价值存在。结论:3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感染控制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血塞通颗粒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血塞通颗粒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积血平均吸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5天后视力、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中采取血塞通颗粒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以很好的促进患者积血吸收和视力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塞通颗粒 地塞米松 眼外伤性前房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保健病房护理在促进外伤与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各生活能力评分、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临床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保健病房护理 外伤 脑卒 患者康复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外伤性颅脑损伤(TBI)的法医病理学特征,以增强对其致死机制的理解,并为法医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2021年至2023年间收集的3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死亡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病历记录、尸检报告以及伤痕分析进行详细审查,结合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多数病例颅内出血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其中75%的病例观察到有显著的硬膜下血肿。统计分析指出,颅骨骨折与颅内压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此外,年轻男性是最常见的受害群体,占研究样本的60%。结论:本研究确认了几种关键的法医病理学指标,如颅骨骨折的位置与颅内血肿的关系,为法医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建议在法医实践中增加对颅内压监测的关注,以预测和减轻TBI后的致命风险。

  • 标签: 外伤性颅脑损伤,法医病理学,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颅内压
  • 简介:摘要:网络医疗让患者诊疗可以超出医院范围、省际范围甚至国家范围,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可以通过网络医疗进行远程指导,对患者进行会诊、手术,共享医学资源,这是对传统医学的一次历史性革命。网医是一种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以方便各医疗机构和远程医疗点的即时沟通,给患者以及时准确的治疗,还可以用此设备利用军队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大范围的面对面教学、培训。

  • 标签: 重型腹部外伤患者急救 创伤急救小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8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案例的病历资料,对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病变部位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从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4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5.0%; 2-7天 28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35.0%, 12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15.0%,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7-30天 14例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17.5%, 6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7.5%,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2-7天发生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的案例最多,其中轻偏瘫症状占比最高。从病变部位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2-7天 3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40.0%, 10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2.5%, 2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6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7-30天 14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7.5%, 6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4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4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2-7天病灶出现最多,其中以基底节 -内囊区为主。结论:对于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因涉及因素多,因此不仅需要了解各时间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还需要了解病灶变化,以保证鉴定结果可靠性。

  • 标签: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 法医学 鉴定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83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分别予以胸腹带蒂皮瓣术、穿支皮瓣修复术,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功能以及外形恢复良好,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不良反应2.38%(2/42)显著少于对照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予以穿支皮瓣修复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应有价值高。

  • 标签: 穿支皮瓣修复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从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 选择 200 例纳入研究,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病情分析后,制定出两种治疗方案,将其实施的方式、费用及 各自利弊 等都告知患者 和(或)家属 ,最后根据患者 和(或)家属的意愿 确定 最终 治疗方案。其中,有 100 例患者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 对照组 ,剩余的 100 例患者选择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 研究组 ,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 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 Garcia )、运动功能( FMA )评分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 p<0.05 ),并且治疗中 研究组 发生并发生的几率较低,而 对照组 在这一指标上明显高于 研究组 ( p<0.05 )。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的治疗需要尽量减少手术 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尽可能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 ,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正是对这一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减少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 康复 。

  • 标签: 大骨瓣减压术 改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老年人社区门诊输液意外伤害的干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社区医院收治的从2016年01月到2018年07月共82例门诊老年人输液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其后随机性的将全部患者划分为人数均为41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这两个小组。其中对研究组中患者采用优化性的干预护理方法,对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干预护理方法。结果2.44%的远优于24.39%的对比组的研究组发生跌倒事件的概率,可以得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存在。结论护理人员在护理社区医院门诊中进行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时,可通过提升干预护理跌倒因素的方法,来极其富有成效的减少老年人社区门诊意外伤害的发生,这表明优化性的干预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社区门诊输液意外伤害 干预和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远期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远期预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很大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外伤 迟发性 颅内血肿 远期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的不同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观察比较术后的眼压改善情况、有效滤过泡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眼压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眼压的改善情况比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优(P<0.05);术后视力恢复正常有16例(40.00%),视力好转有23例,(57.50%),手术无效有1例(2.5%);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患者术后的有效滤过泡有10例(66.67%),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1例(91.67%),复合式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2例(84.62%),三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组的手术效果较好。结论:根据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情况、房角后退范围及发病时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还能防止视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外伤性房角后退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脑外科手术后昏迷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脑外伤昏迷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缓解压疮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外伤昏迷 压疮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