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资料等方法,对常见的几种支气管扩张在慢阻肺稳定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结果B2(β2受体)受体激动、抗胆碱药物、茶碱及新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是常见的支气管扩张。结论支气管扩张的研发为慢阻肺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增强了医院治疗的信心,我国目前正在对支气管扩张加强研究,今后将会取得更大成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支气管扩张剂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药,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好、体内分布广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使通过分子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受体螺旋组织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衰亡。研究发现,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长,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4小时,高于甲硝唑的8.4小时和替硝唑的12.7小时,与替硝唑、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该品抗感染优势更为明显。在抗厌氧菌感染方面,奥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局部用药疗效好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于甲硝唑与替硝唑;临床上用于治疗腹部感染、盆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脑部感染及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也常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手术后厌氧菌感染及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主要有奥硝唑注射液5ml0.5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硝唑0.25g与氯化钠0.825g;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ml奥硝唑0.5g与葡萄糖5g。本文综述奥硝唑注射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情况,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 标签: 奥硝唑 注射剂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支气管舒张是慢阻肺治疗的基石药物,长效毒蕈碱受体拮抗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在慢阻肺稳定期疾病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使用双支气管舒张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本文将着重对双支气管舒张药物的作用机制、现有的临床证据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简介及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代钙拮抗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年收治的稳定行心绞痛患者50例,其中20例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为硝苯地平组;30例采用氨氯地平治疗,为氨氯地平组。两组患者均经治疗后进行心绞痛缓解情况、运动平板试验、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多方面比较。结果氨氯地平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压低≥0.1mV时间、心率×收缩压表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硝苯地平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加快(P<0.05)。结论氨氯地平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其在运动试验及临床疗效两个判定标准上均优于硝苯地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钙拮抗剂 稳定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分别将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再观察其物理、化学变化。结果除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在常用输液中不宜配伍外其他均可宜。结论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输液配伍可能发生配伍变化,为了安全合理有效用药,临床用药中中药制剂尽可能分组使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常用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巴斯夫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中等毒性,可以防治多种真菌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同多种杀菌复配,协同作用,可扩大杀菌谱,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现有登记剂型包括悬浮、乳油、水分散粒、微囊悬浮、种子处理悬浮、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和悬浮种衣等,其中悬浮(SC)占比约57%。吡唑醚菌酯具有多种晶型,其中晶型Ⅱ和晶型Ⅳ是能够稳定存在的2种晶型。吡唑醚菌酯(低熔点农药,熔点63.7~65.2℃)由于晶型不同,甚至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晶型,制备的吡唑醚菌酯SC热贮性能都不相同。因此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建立快速判断吡唑醚菌酯SC稳定性的方法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分析吡唑醚菌酯悬浮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 标签: 吡唑醚菌酯 悬浮剂 流变性能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丁辛醇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展望了该催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催化的详细研究,我们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以期推动丁辛醇催化的技术进步和工业应用。

  • 标签: 丁辛醇 催化剂活性 稳定性
  • 简介:摘要:在催化裂化工艺中,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催化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影响催化活性稳定性的主要问题,如催化中毒、烧结和热稳定性不足等。通过引入新型材料和改进工艺条件,提出了几种提升催化活性稳定性的策略,包括改进催化配方、优化反应条件和使用再生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策略显著提高了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本文研究为提高催化裂化工艺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催化剂改进,再生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烟叶生产企业开始关注烟叶的品质问题。在土壤改良有机肥等农业生产领域,微生物有机肥和土壤改良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如何提高烟叶品质的问题上,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的应用研究尚不充分,需要深入探讨。本文旨在探究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对于提高上部烟叶品质的作用机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并为烟草生产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策略。本文通过实验设计和田间试验,探究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对于烟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可显著改善上部烟叶的根系状况、叶面颜色和着色度,有效地提高烟叶的干重、糖分含量和碳氮比值。同时,该研究还揭示了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土壤改良有机肥等农业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为烟草生产企业提高烟叶品质、提高效益等提供了新途径。未来,我们将会进一步深入探究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的应用机理,以期为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 标签: 烤烟 微生物有机肥 土壤改良剂 上部烟叶品质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呼吸兴奋辅助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效果.方法:6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彻底洗胃、导泻、静脉应用解磷定及阿托品等常规处理;呼吸兴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早期给予尼可刹米及山梗菜碱治疗.结果:呼吸兴奋治疗组恢复清醒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中间综合症发生率等均少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呼吸兴奋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 呼吸兴奋剂 抢救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洗胃 导泻
  • 简介:摘要:本研究致力于解决工业废水中有机物降解难题,通过催化设计与性能优化实现高效降解。分析工业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挑战,包括复杂成分和降解效率低。催化技术作为新型废水处理策略备受关注,通过引入金属氧化物催化,提高了废水降解的效率和全面性。案例研究表明,经过设计和优化的催化成功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环保产物。未来应注重精准催化设计、智能化技术结合,推动催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广泛应用。催化技术将成为未来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柱,为实现清洁水体、可持续环境发展提供新的希望。

  • 标签: 高效催化剂,有机物降解,废水处理,设计优化,性能提升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化学工程领域中新型催化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并深入研究了其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广泛应用。详细阐述了新型催化的结构特性、催化机制以及在提高反应选择性、产率和降低反应条件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对新型催化设计和应用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合理预测,为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化学工程 新型催化剂 设计 有机合成
  • 简介:目的评估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川崎病(KD)患儿华法林稳定量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诊断KD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口服稳定量华法林≥2个月,同时期INR稳定在2.0~2.5≥2个月的患儿在华法林使用前或后行CYP2C9*2(rs1799853)、CYP2C9*3(rs1057910)和VKORC1(rs9923231)基因多态性检测,评估VKORC1基因多态性、调整华法林剂量时的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与华法林稳定量的相关性。评估KD患儿华法林稳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随访观察应用华法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42例进入本文分析,其中男35例,女7例,年龄为0.5~6.7岁,稳定华法林剂量为(1.47±0.45)mg·d-1,经体重矫正后稳定华法林剂量为(0.11±0.033)mg·kg-1·d-1。VKORC1CT型6例、TT型36例,经体重矫正后华法林稳定量分别为(0.16±0.043)、(0.10±0.021)m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基因之后用药比检测之前用药达稳态时间缩短(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体重矫正华法林稳态剂量(mg·kg-1·d-1)=0.039+0.061×VKORC1rs9923231基因型(1ifTT,2ifCT),R2为43.8%,华法林VKORC1rs9923231基因型可解释6个月至7岁KD患儿华法林稳定量个体差异的43.8%。未经体重矫正华法林稳态剂量(mg·d-1)=-0.407+0.088×体重+0.580×VKORC1rs9923231基因型(1ifTT,2ifCT),体重和VKORC1rs9923231基因型的R2分别为43.7%和19.5%,根据最佳回归模型得到的华法林稳定量预测公式可解释6个月至7岁川崎病儿童华法林稳定量个体差异的63.2%,其中VKORC1基因多态性、体重的贡献分别是19.5%和43.7%。因能解释更多华法林稳态剂量的个体差异,未经体重矫正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公式优于经体重矫正稳态剂量预测公式。结论VKORC1rs9923231基因型是影响6个月至7岁KD并发CAA患儿华法林稳定量的遗传因素之一,体重是华法林稳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常规剂量INR易超标伴出血或不能达到目标INR�

  • 标签: 儿童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 VKORC1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复方肤清洗剂的防腐种类及浓度,提高复方肤清洗剂的质量。方法参照中药液体制剂常用防腐的种类和抑菌浓度,在复方肤清洗剂中分别加入0.1%苯甲酸钠、0.2%苯甲酸钠、0.3%苯甲酸钠、0.05%羟苯乙酯、0.10%羟苯乙酯、0.15%羟苯乙酯置阴凉处,并在不同留样周期(12个月内)对复方肤清洗剂进行稳定性考察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添加0.1%羟苯乙酯和0.15%羟苯乙酯作为防腐,能起到很好的防腐效果,而且稳定性好。结论0.1%羟苯乙酯是复方肤清洗剂较为理想的防腐

  • 标签: 防腐剂 苯甲酸钠 羟苯乙酯 稳定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检测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扩张吸入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万托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深吸气量(I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肺总量(TLC)等指标检测,并通过(MMRC)分级,分析吸入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对IC与6MWD及MMRC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支气管扩张吸入治疗后FEV1和FEV1/FVC等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IC、IC/TLC、6MWD及MMRC等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均较用药前有显著变化(P<0.05);回归分析显示吸入治疗前后IC与6MW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MR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后进行深吸气量测定敏感度高,能更好的对疗效做出评价。

  • 标签: 稳定期 COPD 深吸气量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选择氨茶碱注射和葡筍糖注射进行配伍,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及配合量,方法分别在常温二十五度,恒温三十七度时观察配对半年内药液的外观性状、pH值、紫外光谱的改变、氨茶碱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情况,从而药液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氨茶碱注射和百分之五的葡萄糖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比以后,在常温下二十四小时内的pH值、色泽、含量变化不大;配伍后第30天测定,pH值明显下降,颜色变深,氨茶碱及葡萄糖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之后的第60天、90天、120天、180天的测定,pH值变化小于1,外观性状的差异变化不大,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氨茶碱注射和5%葡萄糖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伍后,常温下放置二十四小时内,表现的稳定性较好,三十天后的稳定性表现为明显降低,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符合在临床上的使用要求。

  • 标签: 氨茶碱 葡萄糖 稳定性
  • 简介:对添加了不同常用添加的聚丙烯(PP)经挤出的粒料的加工稳定性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受阻酚类抗氧剂对二次挤出的PP的氧化诱导期(OIT)和多次挤出的PP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有明显改善,对其黄色指数(YI)有不良影响.胺类抗氧剂对二次挤出的PP有明显改善,对多次挤出的PP的MFR改善程度不及受阻酚,对YI的不良影响大于受阻酚.亚磷酸酯类及硫酯类抗氧剂对二次挤出的PP的OIT无改善,对多次挤出的PP的MFR有改善但不及受阻酚,亚磷酸酯类对PP的YI及MFR的改善均大于硫代酯.此外,还介绍了紫外线吸收、HALS、吸酸、抗静电及滑爽对PP加工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塑料添加剂 加工稳定性 聚丙烯 氧化诱导期 熔体流动速率 黄色指数
  • 简介:目的: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KCl(100mg/mL)、维生素C、西米替丁)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药物配伍0~6h内其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稳定

  • 标签: 替硝唑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配伍稳定性
  • 简介: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明确了悬浮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可以改善悬浮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另外,由于研磨时间的延长、粒径变小所带来的悬浮体系粘度的增加,对制剂物理稳定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 标签: 粒径 粒谱 悬浮剂 贮存物物理 稳定性 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聚桂醇注射液制作泡沫硬化在不同的液-气比下稳定性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注射液与空气的比例依次变化为11,12,13,14,15,16,17,18,19,每种试验将泡沫FHT/FDT/FCT数据取其均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聚桂醇新型泡沫硬化以及传统大隐静脉高危结扎及剥离术两组,比对其治疗疗效。结果液-气比在12、13和14时FDT、FCT、FHT均为较高值。比对两组各项指标,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试验认同深部病变按液-气比1∶3、表浅病变按1∶4制作泡沫,患者宜通过聚桂醇新型泡沫硬化进行治疗。

  • 标签: 泡沫硬化剂 聚桂醇 稳定性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