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过去20年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地方实践出现了不同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也即将在国家层面出台有关公民社会管理的新规。北京的实践表明,地方官员对民间社团的认识并未对民间社团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公共福利的地方化、将公共福利的配送与官员的仕途升迁挂钩,则共同推动了政府与民间社团进行合作的认识。然而,这一认识又因国外民间组织对抗政府的案例和2008年经济危机中政府主导经济的强劲发展而受到冲击。种种矛盾认识的彼此融合形成了协商式威权主义模式。这种模式鼓励相对自治的民间社团的自主发展,也提倡政府采取更加间接的管控机制。协商式威权主义促进了中国的地方政府治理。这就挑战了威权体制之下无法产生自治的公民社会以及公民社会是民主化指标的观念。

  • 标签: 民间社团 协商式威权主义 政府 服务配送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根本的成就是催生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波澜壮阔,经验十分丰富。以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可概括和总结为:改革开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学说,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学说,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学说,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 标签: 改革开放 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依法行政 胡锦涛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
  • 简介:<正>“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本小册子。而论述的却是个大题目——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迄今的苏联政治”。——这是斯蒂芬·F·科恩在其新著《苏联经验重探》①卷首的一段话。斯蒂芬·F·科恩,是美国著名学者,苏联问题专家,他的专著《布哈林和布尔什

  • 标签: 苏联经验 |
  • 简介: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以电的发现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扩大,自由竞争逐渐走向垄断,资本的个体经营越来越被股份公司的经营所替代。到了9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新的时代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思考,用新的判断修正和取代了过时的结论,这在他晚年的许多著作和序言中都有所涉及和反映。在这些篇章中,有的是对资本主义新特征的科学预见,有的是对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重大调整,有的是对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切实展望,有的是对未来社会发展道路及目标的多元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理论遗产。

  • 标签: 晚年恩格斯 文献档案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他们的历史观,这可以从恩格斯的四段话中得到有力的佐证。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科学历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主义 《宣言》
  • 简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文化自信'纳入由'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成的自信谱系,正式形成了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个自信'思想体系。'文化自信'的背后,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其重要性在当前这一时期被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对党和国家前进方向与道路理论有着重大意义。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就中国历史与'四个自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和研究。

  • 标签: 习近平 中华民族 历史
  • 简介:<正>一、什么是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要弄清什么是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必须区分当代社会主义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问题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等不同提法的含义。“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两种提法,只在范围上有差别,即前者包括我国在内,后者不包

  • 标签: 国外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 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非科学社会主义
  • 简介:美刊《每月评论》2009年10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和罗伯特·麦克切斯尼题为《垄断金融资本与积累悖论》的文章,认为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来,由于垄断资本排斥真正的价格竞争,就不能摧毁多余的生产能力,这导致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长期共同出现。作者认为滞胀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常态,只有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或战争能够相对地改善这种状况。

  • 标签: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 新自由主义 悖论 19世纪末 价格竞争
  • 简介:<正>第一个问题:“人在涉及到自己本身时,把什么当做善,把什么当做恶?”(1845年2月18日讨论结束)沙佩尔:“……自然界是善的,现在盛行的恶不能归罪于它。因此,自然界产生出来的一切必定是善的;因此,只要人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只要和谐支配着这个地球,那么人也是善的……但是,

  • 标签: 共产主义者 魏特林 鲍威尔 革命者 移民区 自然界
  • 简介:<正>木文介绍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起、1982年5月28日到29日在巴黎举行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讨论会”。这次会议对各有关国家进行了考察,而尤其着重于研究苏联、中国、匈牙利、古巴、几内亚、越南、民主德国、利比亚、朝鲜、保加利亚、南也门、阿尔及利亚、蒙古等国的情况:这些国家是否各树一帜?它们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结构?它们有哪些相似处?哪些不同之处?关于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各国社会主义措施的独创性也是这次会议上探讨颇多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世界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阿尔及利亚 民主德国 匈牙利 利比亚
  • 简介:<正>瑞典工会运动在西方乃至整个国际工会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瑞典工会运动的主要代表是LO(瑞典工会联合会)。它成立于1898年,其成员主要是产业工人阶级,该组织在政治上倾向于社会民主党,是瑞典历史最悠久、力量最强大的工会组织。目前,在瑞典440万劳动人口中,有230万人是其成员。一般认为,瑞典工会运动就是指LO的政策和实践活动。在分析瑞典社会民主党与工会运动的关系时,人们一般会指出二者在历史上是分不开的;在思想上有共同的基础;在组织上密切合作。此外,工会还在选举活动中支持社民党。笔者认为,在分析当代瑞典(还有奥地利、挪威等国)社会民主党与工会运动的关系时,还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即从决策角度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工会运动 战略工联主义 瑞典工会 瑞典社民党 基层工会组织 工人阶级
  • 简介:<正>法国《国际信使》周刊1997年7月17—23日第350期转发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华尔街日报》和《伦敦金融时报》的5篇文章,围绕着"欧洲是否也要走美国的路"的问题展开讨论。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要介绍如下。1997年6月20—22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以进取精神为特征的美国资本主义,今日已成为全世

  • 标签: 资本主义模式 八国首脑会议 美国总统 美国资本主义 经济增长 克林顿
  • 简介:今年是恩格斯诞辰190周年。恩格斯的一生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实践共产主义事业和做一名忠实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现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创立、论证和发展的全过程,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独特和卓越的贡献。

  • 标签: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独特地位
  • 简介:随着东欧国家共产主义的破产以及全球化理论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已然失去了其作为一个历史分期范畴和批评概念的可信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并未进入“晚期”,相反却迎来了它最强大的复兴,因此称之为发达资本主义更为恰如其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消解之后,我们该如何描述当前的历史状况,或者说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作者认为,我们只有把焦点从“后现代知识”转移到“当代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历史经验的结构变化。如果说现代性是资本的时间文化的话,那么在其当前形式中的“当代性”就是表达全球现代性之统一性的时间结构,而当代艺术的后观念状况就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逻辑。

  • 标签: 后现代 全球化 发达资本主义 当代性 后观念状况
  • 简介: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

  • 标签: 社会主义发展观 社会基本矛盾 制度创新 经济增长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简介:阿拉伯国家在摆脱殖民压迫,建立独立国家后,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在处理巴以问题时,逐渐把本国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国家民族主义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与以色列和解的过程。没有阿拉伯国家在思想领域的这一变化,就不会有中东和平进程。

  • 标签: 阿拉伯国家 巴以问题 民族主义 中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