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DS/MPN-RS-T)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8年5月收治的1例伴SF3B1及JAK2基因突变的MDS/MPN-RS-T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头晕、乏力为主要症状,诊断为伴SF3B1及JAK2基因突变的MDS/MPN-RS-T合并骨髓纤维化,予羟基脲降细胞治疗及芦可替尼靶向治疗,效果良好。结论MDS/MPN-RS-T是血液肿瘤系统新定义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具有两种疾病的双重特点,不易鉴别,易漏诊,其有效的治疗选择仍有待探索。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殖性肿瘤 SF3B1 JAK2 骨髓纤维化 芦可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策略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49家医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经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救治资料及3年随访结局。入选发病12 h内经静脉溶栓治疗(ITT)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对比ITT组与PPC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至再灌注开始时间(ITT患者记为FMC2N,PPCI患者记为FMC2B)、血管再通率、住院病死率、1年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并分析不同再灌注开始时间(FMC2N≤30 min、FMC2N>30 min、FMC2B≤120 min、FMC2B>120 min)ITT与PPCI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最终选择1 371例经ITT或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ITT组300例,PPCI组1 071例;实际随访1 055例(ITT组205例,PPCI组850例),随访率为79.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T组首诊至再灌注开始时间短于PPCI组〔min:63(38,95)比95(60,150),U=-9.286,P=0.000〕,但均明显长于指南标准时间。与ITT组相比,PPCI组血管再通率较高〔95.5%(1 023/1 071)比88.3%(265/300),P<0.01〕,住院病死率较低〔2.1%(22/1 071)比6.7%(20/300),P<0.01〕,而1年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45/850)比4.4%(9/205),9.5%(81/850)比9.3%(19/205),均P>0.05〕。在不同再灌注开始时间ITT组和PPCI组中,FMC2N>30 min组血管再通率最低,住院病死率最高。两两比较显示,FMC2B≤120 min组、FMC2B>120 min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FMC2N>30 min组〔95.5%(654/685)、95.6%(369/386)比88.0%(220/250),均P<0.008〕,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FMC2N>30 min组〔2.0%(14/685)、2.1%(8/386)比7.6%(19/250),均P<0.008〕,而4组间1年病死率(χ2=2.507、P=0.443)及3年病死率(χ2=2.204、P=0.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病12 h内的STEMI患者应及早行再灌注治疗;与ITT相比,PPCI梗死动脉开通率高,住院病死率低,对1年、3年病死率无影响。

  • 标签: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再灌注开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生理参数指标对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截至2020年9月发布的2008至2019年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相关记录〔45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0 mmHg〕。根据接受HFNC或无创呼吸机分为HFNC组和无创通气(NIV)组。收集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生理参数等基线数据。根据HFNC组基线数据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 h和28 d插管率、28 d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治疗48 h内各时间段的生理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治疗4 h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HR/SpO2)比值及ROX指数〔SpO2/(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RR)〕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准确性。结果共筛查524 520份住院记录,纳入患者153例,其中HFNC组37例,NIV组116例。根据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HFNC组患者31例,NIV组患者8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SAPSⅡ、CCI评分、生理参数等基线数据以及除ICU住院时间外的预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NC组ICU住院时间较NIV组明显延长〔d:4.6(3.1,10.0)比3.1(1.6,5.8),P<0.05〕。与0~8 h比较,治疗40~48 h HR、RR仅HFNC组明显降低〔HR(次/min):84.1±12.2比91.1±16.4,RR(次/min):19.8±4.9比21.6±4.1,均P<0.05〕;而HFNC组和NIV组pH值均明显升高(7.42±0.08比7.36±0.05,7.41±0.06比7.36±0.05,均P<0.05),PaCO2均明显降低〔mmHg:46.3(39.5,51.0)比49.8(45.5,54.0),46.0 (40.5,51.5)比49.5(46.5,55.3),均P<0.05〕。与HFNC组同期比较,治疗40~48 h NIV组HR、PaO2均升高〔HR(次/min):91.1±15.4比84.1±12.2,PaO2(mmHg):99.5(86.0,132.3)比85.8(76.5,118.0),均P<0.05〕,PaO2/FiO2降低〔mmHg:223.8(216.5,285.0)比278.0(212.3,306.0),P<0.05〕。HFNC组治疗4 h HR/SpO2和ROX指数对24 h与48 h插管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4 h HR/SpO2预测24 h和48 h插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ROX指数(24 h为0.649比0.574,48 h为0.692比0.581,均P<0.01);4 h HR/SpO2和ROX指数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497~0.780、0.567~0.799、0.450~0.694、0.454~0.716。HR/SpO2和ROX指数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敏感度均较高,分别为84.6%、92.9%、88.2%、94.4%,特异度均较低,分别为52.3%、23.7%、54.7%、29.6%。结论HFNC可用于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但不能完全替代NIV。HFNC治疗4 h ROX指数预测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插管的准确性不高。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RNA测序数据库310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699例、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268例和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3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脑胶质瘤样本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共同差异基因,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评价该目标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目标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筛选出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目标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且P<0.05)的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DAVID对其进行生物功能聚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星形细胞株和脑胶质瘤细胞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脑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LN229)中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筛选,组蛋白1H2BH(HIST1H2BH)为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HIST1H2BH的表达量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及Ⅳ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在Ⅳ级中最高,Ⅱ级中最低;且HIST1H2BH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全级别脑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HIST1H2BH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ST1H2BH表达量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HR=1.275,95%CI:1.040~1.563,P<0.05)。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HIST1H2BH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外基质调控。qRT-PCR结果显示,HIST1H2BH在HA、U87、U251和LN229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3±0.03、1.62±0.08、3.41±0.27、2.86±0.20,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后,U87细胞株的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U251和LN229细胞株增加(P<0.05)。结论HIST1H2BH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引起肿瘤细胞耐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组蛋白1H2B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RNA测序数据库310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699例、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268例和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3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脑胶质瘤样本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共同差异基因,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评价该目标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目标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筛选出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目标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且P<0.05)的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DAVID对其进行生物功能聚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星形细胞株和脑胶质瘤细胞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脑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LN229)中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筛选,组蛋白1H2BH(HIST1H2BH)为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HIST1H2BH的表达量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及Ⅳ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在Ⅳ级中最高,Ⅱ级中最低;且HIST1H2BH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全级别脑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HIST1H2BH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ST1H2BH表达量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HR=1.275,95%CI:1.040~1.563,P<0.05)。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HIST1H2BH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外基质调控。qRT-PCR结果显示,HIST1H2BH在HA、U87、U251和LN229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3±0.03、1.62±0.08、3.41±0.27、2.86±0.20,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后,U87细胞株的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U251和LN229细胞株增加(P<0.05)。结论HIST1H2BH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引起肿瘤细胞耐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组蛋白1H2BH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 标签: 气道管理 儿童 儿科 气管插管 PICU 主治医生 7月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2版和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V2.1)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前列腺多参数MRI检查的837例患者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根据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格林森评分(GS)≥3+4的前列腺癌为csPCa。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其中25%(209例)患者,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对主病灶分别行PI-RADS V2、V2.1诊断评分,采用加权Kappa检验评估两名医师评分结果间的一致性。剩余病例由其中1名医师运用两种评分方式分别评分。采用ROC曲线在总病灶、外周带病灶、移行带病灶中评估两种评分方式对csPCa的诊断效能,通过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csPCa患者251例,其中外周带163例,移行带88例。两名医师运用PI-RADS V2和V2.1对随机抽取的总病变、移形带病变、外周带病变的评分结果间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757、0.653、0.748和0.794、0.707、0.759。PI-RADS V2.1在总病变、移行带病变、外周带病变中诊断csPCa的AUC分别为0.922、0.932、0.854,PI-RADS V2分别为0.902、0.905、0.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04,P<0.001;Z=2.538,P=0.011;Z=3.350,P<0.001)。结论PI-RADS V2.1较V2对前列腺病变评分一致性加权Kappa值稍高,且对csPCa的诊断效能高于PI-RADS V2。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 标签: 气道管理 儿童 儿科 气管插管 PICU 主治医生 7月效应
  • 作者: 顾磊 安勇博 任明扬 王权 张宏宇 于刚 陈建志 吴淼 肖毅 傅志聪 张宏 童卫东 马丹 徐庆 姚宏伟 张忠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50,川北医学院南充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四川南充 6379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长春 13002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400042,山东省临淄市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 255200,台北和信治癌中心医院外科,中国台湾 112,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 6440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玛丽医院外科,中国香港 99907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沈阳 110004,陆军
  • 简介:摘要目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自开展以来经历了最初的欣喜狂热到后来的冷静反思阶段,充满争议。而挪威卫生部叫停taTME,其原因之一就是较高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本研究通过统计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的病例资料,了解我国ta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CTRC数据库中来自全国43家中心的1 668例taTME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排除未行消化道重建的98例患者以及术后并发症资料不完整的109例患者,1 46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 036例(70.9%),女性425例(29.1%);年龄(58.2±15.6)岁;体质指数(23.6±3.8)kg/m2。根据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SREC)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定义吻合口漏及其严重程度,统计taTME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评估单中心累计taTME手术例数的多少对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了解taTME手术登记数≥40例的高流量中心在taTME开展初期的20例与近期开展的20例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 461例接受taTME手术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103例(7.0%)。其中男性71例(68.9%),女性32例(31.1%);年龄(59.0±13.9)岁;体质指数(24.5±5.7)kg/m2;吻合口距肛缘(2.6±1.4)cm;ISREC A级39例(37.9%),B级30例(29.1%),C级34例(33.0%)。腹腔镜辅助taTME(Lap-taTME)组发生吻合口漏89例(7.0%,89/1 263),单纯经肛taTME(pure-taTME)组14例(7.1%,14/198)。taTME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使用吻合器吻合(P=0.004)和未行预防性造口(P=0.013)为taTME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taTME手术登记数≥30例的中心有16个(37.2%),taTME手术累计例数1 317例,发生吻合口漏86例(6.5%);而<30例的中心有27个,累计手术144例,发生吻合口漏17例(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taTME手术登记数≥40例的中心有13个,前期的260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29例(11.2%),近期的260例发生吻合口漏12例(4.6%),前期与近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2,P=0.006)。结论taTME手术使用吻合器吻合及行预防性造口,以及积累足够的经验,可能会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病例登记协作研究 并发症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芦可替尼治疗SF3B1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RS-T)、骨髓纤维化(MF)的难治性贫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1例SF3B1基因突变MPN/MDS-RS-T伴MF难治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2016年9月开始先后予以沙利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地西他滨、来那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无效,严重依赖红细胞输注。2019年10月给予芦可替尼15 mg,2次/d,治疗2周后患者血红蛋白上升,随访3个月后血红蛋白依然稳定,脱离红细胞输注。结论芦可替尼对SF3B1基因突变的MPN/MDS-RS-T伴MF难治性贫血患者可能有效,值得进一步积累病例进行探索。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 血小板增多 骨髓纤维化 SF3B1基因 芦可替尼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重症患者30 d死亡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重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血常规、生化指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结局指标。计算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的M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MLR对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及MLR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LR与重症患者30 d死亡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43 174例重症患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LR预测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95%可信区间(95%CI)为0.632~0.687,依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MLR截断值为0.5,其中有16 948例患者MLR≥0.5(高MLR组),有26 226例患者MLR<0.5(低MLR组)。②与低MLR组比较,高MLR组重症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及体质量指数(BMI)更高〔年龄(岁):66.0(51.7,78.4)比57.6(27.1,74.6),男性:57.2%比52.5%,BMI(kg/m2):26.5(22.5,31.1)比24.7(14.3,29.7)〕,且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血压:49.2%比44.6%,慢性心功能不全:32.6%比21.7%,糖尿病:27.0%比2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5%比16.1%,肾功能不全:19.3%比13.1%)及更高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糖、血乳酸(Lac)、血肌酐(SCr)、SIRS评分及SOFA评分〔WBC(×109/L):13.8(9.6,19.2)比11.5(8.4,15.6),血糖(mmol/L):8.66(6.88,11.49)比8.27(6.55,10.88),Lac(mmol/L):2.2(1.5,3.7)比2.1(1.4,3.3),SCr(μmol/L):106.1(70.7,176.8)比88.4(70.7,132.6),SIRS评分(分):3(2,4)比2(2,3),SOFA评分(分):4(2,7)比3(1,5)〕,30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5 d、总住院时间>14 d、使用CRRT及机械通气>5 d的患者比例在高MLR组也显著升高(30 d病死率:20.0%比8.3%,ICU住院时间>5 d:33.2%比20.4%,总住院时间>14 d:33.7%比16.2%,使用CRRT:3.6%比0.7%,机械通气>5 d:18.4%比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LR升高是重症患者30 d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54,95%CI为1.37~1.72,P<0.001〕,并且MLR升高与重症患者使用CRRT(OR=2.77,95%CI为2.18~3.51,P<0.001)、机械通气>5 d(OR=2.45,95%CI为2.21~2.72,P<0.001)、ICU住院时间>5 d(OR=2.29,95%CI为2.10~2.49,P<0.001)、总住院时间>14 d(OR=2.28,95%CI为2.08~2.49,P<0.001)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结论通过大样本回顾性分析表明,MLR升高是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重症患者使用CRRT、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MLR可用于重症患者的危险分层。

  • 标签: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重症患者 危险因素 30 d病死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Oncomine数据库的基因信息,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HGF研究的信息,对MM中HGF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分析。应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HGF基因相关的蛋白,并通过STRING软件绘制HGF相关蛋白网络图,应用DAVID在线工具分析蛋白功能富集的生理过程。通过DRUGSURV数据库及其在线工具分析HGF表达水平与MM患者生存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445项不同肿瘤中关于HGF的研究;其中23项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HGF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肿瘤组织HGF表达增高10项,表达降低13项。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MM和正常组织HGF基因差异表达3项研究的4个数据集中,HGF在MM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均P<0.05)。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到SDC1、YWHAG、RAF1等25个与HGF相关的蛋白;蛋白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在过氧化氢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负调控、突触可塑性调节、死亡域受体对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等过程中,与PI3K-AKT及肿瘤相关通路有关。基于DRUGSURV数据库进行的生存分析显示,HGF高表达和低表达的MM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F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MM细胞的凋亡,在M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HGF可能是一个潜在的MM标志物,但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 Oncomine数据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接受放疗的不可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数据,评估年龄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6年经过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分期标准诊断为ⅢA和ⅢB期未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资料,共17 117例纳入分析。根据最大选择检验确定年龄的最佳分界值为72岁,据此将患者分为年轻组(<72岁)(11 008例)和年老组(≥72岁)(6 10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OS)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影响因素。采用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两组患者肺癌特异死亡率和其他原因死亡率,应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评价两组间死亡率差异,并对肺癌特异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老组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比例高于年轻组[51.1%(3 123/6 109)比46.8%(5 154/11 008),P<0.01],ⅢA期比例亦高于年轻组[67.4%(4 120/6 109)比60.1%(6 615/11 008),P<0.01];年老组接受化疗患者比例低于年轻组[69.2%(4 226/6 109)比88.6%(9 748/11 008),P<0.01]。年轻组患者的2年和5年OS率分别为39.2%和18.0%,年老组分别为32.4%和12.5%,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人种、诊断年份、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未手术原因、化疗均为患者放疗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年龄(≥72岁比<72岁)的HR=1.13(95% CI 1.09~1.18)(P<0.01)。年老组2年和5年的肺癌特异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3%和75.7%,高于年轻组的55.9%和74.0%,两组肺癌特异死亡累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老组2年和5年的其他原因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3%和11.8%,高于年轻组的4.9%和8.0%,两组其他原因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竞争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人种、诊断年份、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是否化疗均为影响不可手术Ⅲ期NSCLC患者接受放疗后肺癌特异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72岁比<72岁)的HR=1.07(95% CI 1.02~1.12)(P=0.002)。结论年龄是不可手术Ⅲ期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年老患者预后差,其肺癌特异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的风险均升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年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在线数据库分析阐明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在线分析数据库,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在179例胰腺癌与171例癌旁组织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其每百万转录本(TPM)表达差异,并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基于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在胰腺癌患者亚组中的预后价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胰腺癌与癌旁组织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og-rank检验及Kaplan-Meier法对数据库中的纳入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胰腺癌组织中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其中,胰腺癌组织中E2F1、E2F3和E2F8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TPM表达分析结果也提示胰腺癌组织中较高的E2F1、E2F3和E2F8 TP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还提示E2F2、E2F3、E2F6以及E2F8 mRNA表达与胰腺癌患者肿瘤病理分期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高表达的E2F1、E2F2、E2F3、E2F7以及E2F8 mRNA与胰腺癌患者较低的总体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而高表达的E2F6则与胰腺癌患者较好的总体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此外,高表达的E2F1、E2F2、E2F3、E2F7以及E2F8 mRNA与胰腺癌患者较差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而E2F4高表达则与胰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较好显著相关(P<0.05)。亚组分析结果则表明E2F1、E2F2、E2F3、E2F7及E2F8在不同肿瘤阶段、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突变负荷的胰腺癌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结论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且与胰腺癌患者预后较差显著相关,尤其在早期胰腺癌中,提示其可能成为早期胰腺癌预后预测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胰腺癌 信使RNA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