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辽宁省桓仁县林下参基地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论如下: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分层含量变化规律均为0~5cm〉5~10cm〉10~15cm。不同海拔土壤碱解氮均值的变化规律为590.1m〉564.5m〉626.7m;随海拔高度增加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规律随海拔高度先升高后趋于平稳。以海拔为590.1m(即山坡中部)土壤有效养分最高。

  • 标签: 林下参 土壤养分 海拔
  • 简介:通过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资源的调查,分析保护区土壤资源现状。探讨不同毛竹经营方式及人为活动对保护区土壤造成的影响,提出保护对策和措施。

  • 标签: 土壤 肥力 保护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碳的尺度效应,分析其多尺度的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多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和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和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变程在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和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和坡度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
  • 简介:牧场表层由枯死植物残体、死亡根系等组成的草甸层的存在减少了施入的仔鸡废弃物与土壤的接触,因此增加了废弃物中磷随径流进入水体的可能性。本实验选用牧场原状土柱在实验室进行恒温(25oC)控湿模拟培养56天,研究牧场施用仔鸡废弃物(5Thm-2)后,草甸层及土壤表层中水溶性磷的动态变化及草甸层存在与否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6天后,有草甸层处理土壤表层与草甸层中水溶性磷含量要明显高于无草甸层处理土壤表层中水溶性磷的含量(39:20kghm-2)。因此,生长良好的牧场因草甸层的存在如表施仔鸡废弃物可在草场表层留存有大量可溶性磷,如遇降雨引起径流则可导致附近地表水体的磷污染。图2表2参11。

  • 标签: 牧场 水溶性磷 仔鸡废弃物
  • 简介:为探寻温带地区山地植物N素保存策略,找出影响植物N素回收率的环境因子,以便了解植物保持所吸收养分的机制,以小浪底库区山地为例,研究该区域3种生活型21种典型植物成熟绿叶中的N素含量、枯叶中N素含量以及N素回收效率(NRE)。结果表明:植物成熟绿叶中的N素含量和枯叶中N素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测定的21种植物NRE在17,4%~50.1%之间,平均值为28-8%,多数种的回收效率低于40%。测定的21种植物都属于N素回收不完全植物。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其回收效率有显著的差异,一般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植物叶片N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上壤N素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NRE与土壤有机质、土壤N素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在研究区不利的土壤条件,可以导致植物NRE的提高,植物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NRE等途径来应对环境的胁迫。

  • 标签: 植物叶片N素 生活型 N素回收效率 环境胁迫 低山丘陵区
  • 简介: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程度。为定量分析生态工程实施前后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基于GIS技术和RMMF模型,对环江县1991、2000和2010年土壤侵蚀进行模拟,并采用邻近水文站和径流小区泥沙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991、2000和2010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76.36、76.46和49.60t/(km2.a),与相关监测数据比较一致;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34.76万、34.80万和22.58万t,主要来源于非喀斯特区(均约占全县侵蚀总量的94%)。研究区微度侵蚀面积占90%以上,轻度及以上等级所占比例较小。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旱地远大于其他类型,其次是中覆盖度草地和其他林地。相同降雨条件下,由于旱地面积减少,2010年土壤侵蚀量较1991年减少4.21万t;2010年喀斯特区、非喀斯特区土壤侵蚀量较2000年分别减少了4.21%和8.76%。这预示生态工程实施后,环江县耕地减少、林地增加,土壤侵蚀减少。本研究为评估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现状以及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土壤侵蚀 RMMF模型 喀斯特 土地利用
  • 简介:为探明甘蔗滤泥有机肥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根据前期广西设施土壤盐渍化调查结果,模拟6种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对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各施用3种梯度甘蔗滤泥有机肥,研究甘蔗滤泥有机肥对作物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牛角椒"桂牛5号"作为供试作物。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牛角椒的产量、株高、开展度及茎粗先升后降,在T1处理达到最高。对不同盐渍化土壤栽培的牛角椒施用甘蔗滤泥有机肥,均能提高其产量、株高、开展度及茎粗,高用量(F2)甘蔗滤泥有机肥的作用优于低用量(F1)。但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重,甘蔗滤泥有机肥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甘蔗滤泥有机肥对盐渍化土壤具有修复作用。

  • 标签: 甘蔗滤泥有机肥 牛角椒 盐渍化 产量 性状
  • 简介:生长初期,土壤pH值与膜透性和POD活性基本呈负相关.pH值从4.5到8.5,细胞膜透性随之减小,POD活性下降;而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则是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成熟期,随土壤pH值的升高,CAT、P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下降,SOD活性增加;MDA含量表现为,pH4.5~6.5处理的呈增加趋势,pH7.5~8.5处理的呈下降趋势,pH8.5处理的MDA含量最低.从整个生育期看,随着烟叶进入成熟期,烟叶内保护酶活性表现为:SOD、CAT下降,POD增加,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加大.

  • 标签: 烤烟 叶片 土壤PH值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
  • 简介:在福建省长汀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区的土壤孔隙状况、团聚度、抗蚀性、入渗速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分散率降低,土壤排水能力和通气度也有所提高。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的总体趋势是:草灌乔措施〉补植乔灌〉老头松改造〉对照,采用草灌乔混交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

  • 标签: 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土壤性质
  • 简介:以荒地为对照地,对砒砂岩地区8年生人工沙棘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林地的团聚体特性较对照地都有很好的改善。沙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地反映了沙棘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 标签: 土壤物理性质 沙棘人工林 砒砂岩
  • 简介: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针对广东西南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壤流失现状,详细阐述了在不具备用控制站等传统方法监测的工程项目中,采用简易径流观测场、侵蚀沟体积量测法监测土壤侵蚀强度和流失过程,并应用扰动类型分类方法,增加了侵蚀强度监测的可操作性。同时,通过实施监测,总结出广东西南部地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流失特点,对该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开发建设项目 土壤侵蚀强度 监测 广东西南部
  • 简介:在落叶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中,采集林地土和根际土,测定了氮、磷、钾浓度,目的是探讨养分条件变化在混交林增产上的作用。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地土全氮浓度和水解氮浓度与水曲柳纯林相近,但要高于落叶松纯林。水曲柳在混交林中根际土全氮和水解氮浓度与纯林中的相近,而落叶松在混交林中根际土水解氮浓度明显高于纯林中的。混交林林地土全磷和全钾浓度与两个树种的纯林相差不大。混交林林地土有效磷、有效钾浓度均高于水曲柳纯林,而且水曲柳在混交林中根际土的有效磷和有效钾浓度与纯林中的相比明显增加,分别高出44.1%~79.6%和13.5%~25.6%。这说明水曲柳在混交林中磷和钾的利用状况得到了改善。表2参15。

  • 标签: 水曲柳 落叶松 混交林 根际 土壤养分
  • 简介: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和微团粒状况是影响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因素。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641—2.114之间,其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果园〉坡耕地〉乔木林地〉灌丛〉天然草地〉人工梯田。土壤稳性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774~2.384之间,其变化顺序为果园〉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坡耕地〉天然草地〉人工梯田〉灌丛,二者均表现出≥0.25mm粒级土壤团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高的规律;分形维数与≥5mm、5~2mm和≥0.25mm粒级的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mm粒级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团粒结构体破坏率可知,灌丛土壤结构与稳定性最好,其次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最差;表层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在2.360~2.487之间,大小顺序为天然草地〉乔木林地〉坡耕地〉人工梯田〉人工草地〉果园〉灌丛,灌丛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结构形成,分形维数与0.25-0.05mm和〉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层土壤质地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人为干扰小,3种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3种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可作为土壤评价指标之一,分形理论为土壤结构、性质和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团粒 微团粒 土地利用方式 分形维数 黄土丘陵区
  • 简介:为了直观地反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体现重大生态工程的巨大作用,实现林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依据LY/T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保育土壤物质量及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截至2015年,9个优势树种固土和保肥总量分别为13.17亿t/a和8203.72万t/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2.36亿t/a和1738.23万t/a;2)9个优势树种固土和保肥总价值分别为905.29和2408.92亿元/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455.44和699.69亿元/a;3)桦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固土效益突出,而红松林和樟子松林固土效益不显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保肥效益均最好,樟子松林保肥效益较差;4)对森林实施保护,能有效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森林保育土壤生态效益得到相应的提升。研究为评估天保工程区森林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后续天保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东北和内蒙古 重点国有林区 保育土壤 生态效益
  • 简介:通过调查,白肋烟与大白菜套作大白菜病毒病比单作田块发病较重,而软腐病、霜霉病较轻,白肋烟病毒病发生比单作田块偏重,但是影响不大。通过试验,大白菜与白肋烟套作时,白肋烟不同氮肥用量对白肋烟农艺性状没有影响,对产量和产值也没有明显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变化不大。通过土壤取样分析,大白菜套作白肋烟对土壤pH值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对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

  • 标签: 高山 大白菜 白肋烟 套作 病害 土壤肥力
  • 简介:文章介绍了氯氰菊酯在农产品土壤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土壤样品检测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适用于土壤样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 标签: 气相色谱仪 氯氰菊酯残留 土壤
  • 简介:对汕头市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乌柏林、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等5种典型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总孔隙度介于34.04%-52.26%,非毛管孔隙度在17.72%-23.40%之间,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比较协调。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出各林分类型的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为鸭脚木林〉台湾相思林,山乌桕林,黎蒴栲林,马尾松林。林地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乌桕林,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

  • 标签: 水源涵养林 土壤特性 蓄水能力
  • 简介:本文以鄂尔多斯温性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3种草地管理方式,即全年禁牧、冷季放牧及全年放牧的草地设置实验样地,探讨不同管理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植被-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管理方式下,鄂尔多斯典型草原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物种数均表现为:全年禁牧〉冷季放牧〉全年放牧(p〈0.05),根冠比为:冷季放牧〉全年禁牧〉全年放牧(p〈0.05);(2)植物碳储量为:全年禁牧〉冷季放牧〉全年放牧(p〈0.05);(3)土壤碳储量为:冷季放牧〉全年放牧〉全年禁牧(p〉0.05);(4)植被一土壤总碳储量为:冷季放牧〉全年放牧〉全年禁牧(p〉0.05),植被一土壤总碳量中土壤碳储量的比重在3中管理方式下均占96%以上,远大于植被碳储量比重。

  • 标签: 典型草原 管理方式 碳储量
  • 简介:田间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试验,证明若吡虫啉喷雾雾滴在小麦穗部形成一定的沉积密度即可有效防治麦蚜。当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用水稀释2333倍(有效成分300mg/L),雾滴密度在54,133和280个/cm2条件下,施药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3%,88.7%和93.7%;当药剂稀释1167倍(有效成分600mg/L),雾滴密度在75,142和291个/cm2条件下,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1%,94.5%和96.5%。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采用常量150L/hm2、低浓度(3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77±12,113±8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7.4±6.8,6.6±1.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2.8%,7d后的防治效果为94.0%;当采用低容量75L/hm2、高浓度(6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27±13,91±7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9.8±1.2,6.7±0.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0.6%,7d后的防治效果为93.8%。生产中建议采用吡虫啉低容量75L/hm2、高...

  • 标签: 吡虫啉 麦蚜 背负机动弥雾机 药液浓度 雾滴密度
  • 简介:通过利用surfer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结合牡丹江林区山脉走向,对牡丹江林区土壤腐殖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urfer软件等值线绘图功能所形成的图对了解牡丹江林区土壤腐殖质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腐殖质 牡丹江 SURFER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