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的目的在观察异丙酚在颅脑外伤及高血压颅内出血的病人对细胞因子IL-8、TNFa等的影响,了解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典型的脑外伤及高血压颅内出血的病人24例,分成空白对照组(I组,即不用异丙酚诱导维持麻醉),用异氟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即用3%~4%异氟醚、芬太尼4ug•kg-1,维库溴铵0.15mg•kg-1,咪唑安定2~3mg诱导;和用药组(P组),即用异丙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用药组用异丙酚2mg•kg-1,芬太尼4ug•kg-1,维库溴铵0.15mg•kg-1,咪唑安定2~3mg诱导;插管后,以100-150ug•kg-1•min-1滴注异丙酚,并辅以安醚维持麻醉。在麻醉前T0,开颅操作2hT1,手术结束2hT2,手术结束48hT3,分别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IL-8、TNFa的血清水平,并作血清分析。结果①两组血清IL-8浓度开颅操作2hT1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至术后48h;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P组开颅操作2hT1后,IL-8浓度低于组I(P<0.05)。②两组血清TNFa浓度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手术麻醉可引起血清细胞因子IL-8的显著升高,但对TNFa无明显影响;异丙酚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DA、IL-8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维持。在临床创伤病人手术过程中对颅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细胞因子 IL-8 TNFa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6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实施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以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理职能维度除外)和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抑郁水平。

  • 标签: 自我效能 健康教育 截瘫患者 生活质量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对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包括45例保守治疗患者和31例手术治疗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治疗后得到缓解或治愈,随访3个月发现45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中,积液完全消失者14例,减少者17例,无明显变化者14例;31例手术治疗组患者中,积液完全消失者17例,减少者13例,无明显变化者1例。所有患者均没有留下后遗症。两组患者比较,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结论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早期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6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额颞部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1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手术病人中存活14(77.8%)例,其中恢复良好9例(50%),中度残废3例(16.7%),重度残废1例(5.6%),植物生存1例(5.6%),死亡4例(22.2%)。结论额颞部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中采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在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改善病人的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有优势。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额颞脑挫裂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微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的护理。[方法]对29例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病人行微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颈总动脉压迫训练、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术后所有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出现脑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外展神经瘫痪,经营养神经治疗3d~5d后恢复。[结论]加强微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海绵窦瘘 外伤性 可脱性球囊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对这50例患者分别应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对内脏损伤的检出例数比较上,CT检查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发现25例肋骨骨折,8例锁骨骨折,显著要低于X线平片的检出率;X线平片检出10例胸椎骨折,1例胸骨骨折,检出率显著低于CT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各有优势,应当联合应用,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确诊率。

  • 标签: 严重胸部外伤 X线平片 CT检查 锁骨骨折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力月西辅助手外伤患者臂丛麻醉过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手外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力月西辅助麻醉,另外一组12例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针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镇静作用,但是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而言,部分患者出现不自主手术操作的逃避反应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力月西对于患者的静脉和局部组织刺激很小,不会引起局部的静脉炎和疼痛情况的产生,有较好的顺行性遗忘左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手外伤患者 臂丛麻醉过程 力月西 辅助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演变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收治的1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结果本组共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16名,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16名,这16名患者年龄在51岁至86岁之间,见于额颞顶区,主要以头痛、头晕为临床症状,查颅脑CT诊断明确,3例保守治疗后治愈,13例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可能是硬膜下积液使硬膜下间隙明显增宽,在其间的脑桥静脉在脑部快速运动中发生撕裂,出现慢性渗血,血细胞在积液中溶解导致纤溶亢进,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同时硬膜下积液使硬膜下腔提供较大的空间,致使渗血越多而形成慢性血肿。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出血量少时可考虑先保守治疗。

  • 标签: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转变 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内窥镜动态影像学检查即鼓膜录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及意义,对361例366耳的内窥镜动态影像检查,在排除了25耳非外伤性鼓膜穿孔后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典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形态、位置、大小、边缘情况,为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的依据。

  • 标签: 内窥镜动态影像学检查 外伤性鼓膜穿孔 法医学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裂伤缝合术后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二期植入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42眼)伴角膜裂伤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均于角膜裂伤缝合术后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42例(眼)中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脱盲率及脱残率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及人工晶体明显移位发生。结论通过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确切,能够较佳的矫正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裂伤 人工晶体 外伤性 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人所有关于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版本5.0.1)评定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5.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共1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OR=1.83;95%可信区间:1.09~3.06;P〈0.05);②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可信区间:0.47~1.06;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激素治疗。虽然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对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