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文载对钱江有大量记载,其中在记述他与太平天国关系的问题上互相矛盾:一说他曾入江北清军雷在诚幕府,为之策划“厘捐”以济军需,对抗太平军,是“厘捐”制度的始作俑者;一说相反,称他是洪秀全的高级军师,主要是为洪秀全策划了进攻并建都南京的战略。罗尔纲曾因此撰《钱江考》予以考证,否定了后说,但所指史料不充分,问题未根本解决,迄今异议仍存。本文运用在谷学派遗书中发现的新史料,考证太平军占领武昌之前到建都南京之后,钱江在扬州与张积中、李龙川、雷在诚均有直接交往,补充并纠正了《钱江考》论据的缺失和部分判断的失误。钱江确是“厘捐”的策划者,而未加入太平军。

  • 标签: 钱江 太谷学派 罗尔纲 《钱江考》 太平天国 厘捐”制度
  • 简介:在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霍曼(KarlHomann)的"经济秩序伦理学"、科斯洛夫斯基(PeterKoslowski)的"伦理的经济学"、乌尔利希(PeterUlrich)的"整合性的经济伦理学".这些基本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论争,不仅构成了德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独特景观,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澄清了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现实经济生活的道德质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风格,丰富了当代世界的经济伦理学.因此,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我们应该自觉地借鉴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及其学派论争的成果,积极展开经济伦理学的学派论争.

  • 标签: 德国经济伦理学 主要学派 理论论争
  • 简介: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安德烈·布吉耶尔所撰《年鉴学派:一部思想史》一书是一部"局内人"视阈下对年鉴学派的系统研究论著。该书在结构框架、内容叙述和理论分析上颇为独到,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学术个性和深刻的理论反思,对我们理解20世纪的法国乃至西方历史思想与书写大有裨益。

  • 标签: 年鉴学派 法国史学 思想史
  • 简介: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博弈的最核心内容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前者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富勒、罗尔斯及德沃金;后者认为法律与道德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奥斯丁、凯尔森及哈特。随着两大学派的发展,它们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比如“哈特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从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的博弈过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法律价值对社会制度发挥的作用,二是坚持形式性与实质性统一的科学立法重要性。

  • 标签: 自然法 实证法 道德 法律价值 科学立法
  • 简介:对许多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知识头绪多,容量大,耗时长,见效慢。因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学困生。在对学困生的帮扶转化过程中,笔者逐渐意识到: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引导学生从战略上藐视学习困难,不断向学生传输'历史学习其实挺简单'的思想观念。其次要变革固有的教与学的方式。要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历

  • 标签: 其实挺 历史学习 学习其实
  • 简介:在高等院校,历史学本科学生史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形成是历史学专业发展、提高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构建、教师积极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来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改革创新,“123”模式就是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模式之一.

  • 标签: 史学论文写作 改革 创新 模式
  • 简介:王炳照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史学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王炳照承继教育史界老前辈的薪火,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在书院制度、科举考试、传统蒙学、私立学校等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史专业的学术人才,对我国新时期教育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王炳照 教育史学思想 学科贡献
  • 简介:关于越南史学史与中越史学交流,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目前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研究的:一、对《安南志略》、《大越史记全书》、《岭南摭怪》等越南古籍、史著的研究;二、对越南史学中的历史观、史料学等问题的分析;三、对越南史学界歪曲历史的批评;四、对中越史学之间的关系的考察。

  • 标签: 越南 史学 历史观 中越关系
  • 简介: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研讨会上,有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论点:中国史学长于记述,是“记述史学”,而缺乏理论,甚至没有理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由于我自己在20世纪六十年代读研究生时,是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因此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反思” 史学理论 20世纪 问题提出 史学发展
  • 简介:<正>鲁迅与浙东民性的深刻联系,决定了他必然受到浙东民间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建立在一种颇富浪漫色彩的感性体悟之上的。一浙东是古越族的栖息之地,亦是越文化的滥觞之地。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同属于与北方中原文化相对峙的南方文化系统。南北文化的不同,缘于南北自然生态环境的迥异,如姜亮夫先生所说:“南土

  • 标签: 民间文化 感性体悟 鲁迅 浙东 吴越文化 荆楚文化
  • 简介:摘要浙江东部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的软弱地基,地基承载力及抗剪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差。软土地基处理以及海堤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围垦工程的成败。目前,软基处理方式主要有塑料排水插板法、爆破置换法等。海堤结构主要有斜坡式、陡墙式和混合式等。本文结合浙东沿海地区的实际施工情形,对围垦工程软基处理以及海堤结构的方案进行优选,为围垦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 标签: 沿海围垦工程 软基处理 海堤结构
  • 简介:通过对宁波创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路径研究,确立了宁波建设自创区的定位,梳理了宁波的创建优势与短板。提出宁波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突出核心竞争力,构建融入"大湾区"的协同治理网络,充分对接国际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扩大民间投资,从实质上推进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提出要从加强协同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支撑、培育"大国工匠"等方面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保障。

  • 标签: 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宁波 实施路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14
  • 简介:人们通过史学去认识历史,那末经世则是史学的生命力之社会历史价值的反映,这是说的史学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作用

  • 标签: 史学求真 求真经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4
  • 简介:未来学或称预测学,是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探索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前景,以及根据人类需要所作选择实现的可能性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目前,不少社会科学领域已经形成了局部的预测体系或预测学。在史学研究领域,预测学与史学的结合虽遭受质疑,但理论上的可能性、必要性表明,史学研究应当重视与预测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借鉴其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在求真与求实的基础上就社会发展中已经或将要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预测性研究,探究"选择、控制甚至改变或创造未来的途径",使自身摆脱被边缘化的危险。

  • 标签: 预测学 社会科学 史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的人常常注意到现代中国史坛主要被两大史学流派——史料学派和史观学派把持。史料学派忽视理论的重要性,于是竟形成一种史料丰富而史学贫乏的奇怪局面;史观学派则过分强调理论作用,习惯于用一种超历史的历史哲学代替具体的史学研究,看问题从现实政治的需要出发,从而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但是在这两个尖锐对立、各

  • 标签: 史学思想 史料学派 史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 史学理论 历史哲学
  • 简介:中国现代法律史学是在传统法律史学和外来法律史学的双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认识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性质,对完善这门学科的独立品格,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法学理论,特别是运用部门法理论去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史材料,是中国现代法史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但不应简单地用部门法理论、现代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去比附评论中国传统法史材料,使中国法史学研究带上过分浓厚的现代色彩。应重视法史学研究的学术批评问题,提倡既非庸俗吹捧也非恶意贬低的高水平的独立评论。

  • 标签: 法史学 性质 方法 学术批评
  • 简介:<正>我曾参加山东大学历史系葛懋春教授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的编写。在编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从教材的指导思想、任务、体系、内容到具体的章节安排,都存在着不同意见。教材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和概念,学术界几乎都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这样几点看法。第一,史学概论应当成为高校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成为历史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总前言”或“总导论”。第二,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可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指导学习和研究历史,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第三,因此,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括马克思主义有关历史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基本理论 主要任务 不同观点 几点看法 基本方法
  • 简介:<正>这是我六十多年来所写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等文章的选集,所收文章写的最早的是在1929年,最近的是在1993年。这些文章原来是跟民族宗教的文章编在一起的,当时称作《困学存稿》,并请周林同志题了字。1992年8月,民族宗教方面的文章以《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名义单行出版了,剩下更多的文章,编成这部《史学论集》。本书所谓史学,主要是

  • 标签: 民族宗教 历史教育 白寿彝 史学发展 中国史学史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