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拜金主义亦称货币拜物教,是一种金钱至上道德观念,认为金钱高于一切,主宰一切,社会一切关系都是金钱关系,把金钱作为人生追求唯一目标。其特征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穷奢极欲,生活极度腐朽,具有极大腐蚀性。拜金主义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产物。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金钱,谁就是竞争胜利者,谁手里就掌握了一种社会权力,就可以做别人做不到事情。对此恩格斯指出,货币是“一种

  • 标签: 拜金主义 危害及对策 金钱关系 党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人们思想
  • 简介:哈贝马斯把道德规范视为一种主体间性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道德规范进行建构:一是在先验层面上,渗透重建后理性即交往理性于道德规范之中,矫正其中强制性关系和被扭曲部分;二是在现实层面上,通过相互作用建立理想主体间性结构,依据角色结构发展促使个体道德资质形成,凭借原则提供道德依据和资源.哈贝马斯对道德规范的如此建构,确保了道德规范可论证性和实践有效性,使道德问题重新诉诸一种更完善化理性观念,最终使道德自我与相关他者实现内在统一.

  • 标签: 哈贝马斯 道德规范 交往理性 相互作用 角色 原则
  • 简介:佛教是关于人生解脱宗教,其宗教理论中包含着浓郁伦理思想,反映了与中国本土儒家伦理思想不同价值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主要内容。它对人生基本态度、观察和评价世界道德理性、对待众生和万物价值观念及其树立理想人格,反映出佛教伦理思想基本观点。

  • 标签: 佛教伦理 人生态度 道德理性 理想人格
  • 简介:平等与不平等处于一个充满内在张力反题结构中。在描述性范畴,人们在有些方面是平等,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则是不平等,因而往往存在身份悖论。在规范性范畴,不平等具有重伦理价值,并对平等规范性主张形成有力制约。审慎平等主张都是有节制,需对平等和不平等进行审慎权衡。

  • 标签: 平等 不平等 反题 审慎权衡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 简介:与宗教之城、伦理之城、技术之城比起来,生态城市是多维度立体乐园式审美之城。如果说宗教之城、伦理之城是善取向(重净化与德性)城市,技术之城是真取向城市的话,那么,生态城市则是多元化美取向城市。技术之城由日神管控(理性至上),而生态之城则酒神充盈(生机弥漫)。本文从价值论角度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反思。

  • 标签: 中国 生态城市 价值
  • 简介:为人民服务与集体主义联系杨浩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决议》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核心与原则之间联系,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

  • 标签: 为人民服务 集体主义原则 人民群众 人民利益 集体利益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简介: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和第七卷中论述实践推理形式排除在审思之外是不恰当,事实上跟第三卷所谓"手段-目的"样式一样,亚里士多德在第六和第七卷中所谓"规则-案例"样式同样在讨论审思形式。第六、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将实践理性审思称为关于实践行动推理,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理论三段论,称之为实践三段论有误导之嫌。区别于理论推理,实践推理大前提都跟人善好、规范性"应当"、欲望有关。而人善好和幸福这个领域并不是理论思考范围。实践理性所关涉,无论是理论还是对象,都不是固定不变,会出现欲望和大前提冲突、大前提之间相互冲突情况。一个真正有实践智慧的人,会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努斯觉察到具体道德特征,从而把握到适用大前提。

  • 标签: 审思 手段-目的 规则-案例 实践推理
  • 简介:重塑竞技体育伦理精神必须建立合理竞技体育伦理道德体系,加强职业伦理培训,加强竞技体育伦理道德教育,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自身修养和倡导公平竞争、平等和谐竞技体育氛围。

  • 标签: 竞技体育 伦理精神 重塑
  • 简介:麦金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断言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理解。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多),须对无休止道德争论负责。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性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金太尔引入传统合理性。但亦存在问题。生活境遇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之见,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世性(一)与道德分殊性(多)的话语范围。

  • 标签: 启蒙的道德筹划 不可公度 道德普世性(一) 道德分殊性(多)
  • 简介:古典政治与道德融合关系体现在:政治与道德在内容上互相重合也互相补充,途径上互相推动;二者既有共同目标,也有共同前提。在上述问题上,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具有重要区别,二者难以兼容,因此,古典政治现代意义是受限,它不能解决现代政治所有问题。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古典政治部分原则补充到现代政治之中,才能发挥古典政治在维护共同价值秩序、确立政治优先地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政治 德性 城邦 亚里士多德
  • 简介:在大量实证调查基础上,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城市9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主体、模式、价值取向、教育中家长面临困境八个方面对孝感市城区9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并针对城市9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分析原因,探寻了相应路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科学家庭教育方法,以正确价值观做指引,从而促进独生子女全面发展。

  • 标签: 城市 90后 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 简介:罗国杰先生最突出学术贡献在于他以敏锐目光和不懈努力最终构建起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他勇于担当并自觉承担社会道德体系理论构建社会责任精神给我们以深刻启迪。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道德体系,以为通过改革所建立社会体制提供道义辩护和道德支持;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将其内容和要求转化为道德规范,使之对人们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我国目前道德状况堪忧问题更使得道德体系构建成为迫切需要。我国道德体系实践构建需要理论构建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伦理学理论工作者要向罗国杰先生学习,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努力完成我国道德体系理论构建过程中各项任务。

  • 标签: 罗国杰 当代中国道德体系 理论构建 实践构建
  • 简介:物质财富创造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基础。然而,以市场理性为表征“现代性”在允诺财富同时,也衍生出“排斥道德”问题。于是,财富创造中一种“道德无涉”倾向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观念痼疾”。实质上,伦理道德是财富创造本身内在文化基因,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为使财富创造不至于危及人与社会发展,就必须纠正“道德无涉”倾向,重构财富创造道德维度。

  • 标签: 现代性 财富创造 道德无涉
  • 简介:在近六十年学术研究生涯中,罗国杰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创建新中国伦理学宏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其著作等身、卓见非凡,为伦理学从业者和学生所敬仰。在其多达数十卷著述中,1980年在《哲学研究》第6期发表题为《论科学技术、物质生活与道德关系》一文,为国内学术界较早关注这一课题力作,为奠定和开拓我国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乃至整个应用伦理学确定了基本理论原则和规范。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道德进步 罗国杰 辩证统一 科技发展 教授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建构对当时文人画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并塑成了相应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
  • 简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一项重要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试点及全面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基于对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诸多分析和对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新高考方案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与管理体系"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设置和操作规范,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高效、有序地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沪浙试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简介: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两位学者艾里斯·扬和南希·弗雷泽围绕多元压迫之正义框架还是二元正义维度会更有利于新社会主义联合策略问题,以及差异和承认政治问题所展开政治哲学论辩,所致力于揭示是,如何使得正义理念和实践在反资本主义斗争中具有深层颠覆性这样一个共同议题。二者正义构想异同及其争辩所打开的话语空间,一方面向我们昭示了解放政治理论和实践斗争努力一直在路上,另一方面也表明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框架依赖本身限制了理论自身潜力而未能深层有效地挑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 标签: 正义 再分配 承认 差异政治
  • 简介:差序格局既是当下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面对、既存社会事实,也是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现代文明必须加以理解和超越障碍性要素。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交往中必然体现出道德情感差序格局。人与人之间道德情感也随之呈现封闭性、私人性、排外性特征。在现代社会,以血缘、地缘等为基础形成自然形式道德情感已经失去生存土壤,迫切需要一种与公共化、开放性、理性化为特征生存样式相契合情感形式——公共情感。它是人们在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状态之下,在高度自由自主基础之上,越出个体狭隘性、私利性,走向社会公共空间,进行公共合作所展现出合作性、互惠性、利他性情感形式。道德情感在生存实践中得以生成、展现。正是生存实践赋予人自然意义上情绪、意志、欲望、性情以道德内涵与道德意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性品质,为道德情感社会运用提供担保。现代公共实践让每个参与社会合作的人在情感状态下,可以越出个体狭隘、自私,关心他人,走进他人情感世界,与他人发生情感互通。

  • 标签: 差序格局 公共化 道德情感 生存实践 公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