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商业贿赂涉及到刑法中的八种罪名,这些罪名的法定刑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主刑规定的种类多且挂有死刑,罚金刑缺失、没收财产刑适用范围太窄,针对不同主体配置差异极大刑罚。对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单位配置了明显重于非国家工作人员、非国有单位的刑罚,对单位的刑罚配置明显轻于自然人。商业贿赂犯罪的现有资格刑规定无法有效防控商业贿赂。

  • 标签: 商业贿赂 法定刑 罚金
  • 简介:共同犯罪中的部分共犯的犯罪中止,较之于单独犯的犯罪中止,在认定上更为复杂。如果全体共犯一致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全体共犯人都成立犯罪中止,此与单独犯的犯罪中止并无二致。但在司法实践中,此种情况较为罕见。通常是一部分共犯人放弃犯罪,而另一部分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行为,那么,对放弃犯罪的部分共犯人是否应认定犯罪中止?笔者拟就共同犯罪着手实施前部分共犯人的犯罪中止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浅见。

  • 标签: 共同犯罪 犯罪中止 中国 犯罪构成 教唆犯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电子计算机)逐渐渗入社会各个领域,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与电脑相关的犯罪也日益增多,目前已成为一股狂潮横扫全球,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电脑事业起步较晚,但电脑犯罪现象不容忽视。自1986年在深圳出现首例计算机犯罪后,侦查机关已查获了相当数量的形形色色的电脑犯罪,鉴此,为及时、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有必要在理论上作进一步的探讨,笔者就其几个问题抒发已见,以求教于师长。

  • 标签: 电脑犯罪 计算机犯罪 电脑病毒 社会危害性 犯罪处理 计算机安全
  • 简介:见危不救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仅限于人们心中普遍的善良情感及由这些情感构筑的我国社会公德体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分别通过扩张不作为犯的实质作为义务来源和“控制理论”来论证见危不救行为的犯罪化。见危不救行为严重违反我国社会主义公德要求,侵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我国应设立见危不救罪,该罪的设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 标签: 见危不救 不作为犯的趋势 社会公德
  • 简介:刑法借助其固有的权威性和严厉性促进人们对环境犯罪行为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提高公众对环境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认识。然而,我国环境犯罪刑法控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生态环境刑事犯罪构成的欠缺、环境刑法保护范围的缺陷、归责原则不够合理。国外刑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我国应增加环境资源犯罪的相关规定、加重刑事处罚、引入严格责任,来完善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 标签: 环境犯罪 环境刑法 刑法控制 严格责任
  • 简介:2010年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经过长期跟踪,"美女间谍"查普曼等10名俄罗斯人分别在美国三座城市被逮捕,另有1人在逃。罪名是从事深层"潜伏"、秘密收集情报、图谋渗透美国政府决策圈。事件曝光后,美俄迅速进行了高层的协商谈判。7月8日,

  • 标签: 女间谍 美国司法部 防范 处罚 犯罪 2010年
  • 简介:犯罪数额问题是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对许多犯罪行为的定罪与量刑都有着重要意义。从性质上分析,犯罪数额可分为起定罪作用的犯罪数额和起量刑作用的犯罪数额,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应结合刑法的基本理论,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数额进行准确地认定。

  • 标签: 犯罪数额 定罪 量刑
  • 简介:<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开发,当今世界俨然已成"网络村",然而,网络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犯罪。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三种计算机犯罪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网络犯罪事态的发展,但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犯罪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形式,本质上它符合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犯罪特征,但现行《刑法》并没有对网络犯罪

  • 标签: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形式 计算机网络犯罪 犯罪特征 刑事违法性 新型犯罪
  • 简介: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利益的分化,社会冲突呈现出新的特点,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犯罪行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合理界定,分析了在中国的现实状况和表现出的特点,阐释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存在可能的原因,最後提出社会合理化的刑事立法、司法和刑事一体化的综合规制对策。

  • 标签: 社会冲突 刑罚 社会矫正 刑事政策
  • 简介:持有型犯罪是一个在刑法理论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学者也有许多争议,例如,如何界定"持有"的行为属性,持有型犯罪的定义、范围等.但是,从立法意图、规范角度如何评价持有型犯罪,持有型犯罪范围是否应该扩大,学者关注不多,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指出持有型犯罪立法意蕴存在偏差,罪刑规范设计存在缺陷,持有型犯罪立法不应扩张,我国刑法典不应过多规定持有型犯罪.

  • 标签: 持有型犯罪 立法 刑法 量刑
  • 简介:本文案例启示:卖淫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现象,也是一个亚文化现象。通过对"洛阳性奴案"中失足妇女反常表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找出卖淫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其危害,以便从文化体制方面预防此类严重犯罪的产生。

  • 标签: 卖淫犯罪 文化分析 法律现象 文化现象 严重犯罪 文化体制
  • 简介:街头抢劫、抢夺犯罪由于其流动性、团伙性、暴力性等特点,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和危害,已成为城市公安机关颇感棘手的问题.所以,必须力争创新打击抢劫、抢夺犯罪的思路,增强破案工作的实效.

  • 标签: 抢劫 抢夺 经营性侦查谋略 长期侦查意识 大侦查意识
  • 简介:系列犯罪的地域化,是指来自同一相对较小地域范围的犯罪主体,基于地缘、血缘、亲缘关系纠结成犯罪团伙,通过相互学习与模仿形成相同或相似作案手段,利用现代代步工具,选择相同或相似环境条件的地区连续跳跃式实施特定违法犯罪行为的现象。犯罪地域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道德规范作用的消褪,又有行为人的主观因素、政府的不作为等等;如何治理犯罪地域化?我们认为运用医生治病原理进行综合疗法,首先强化打击功能,移除社会"毒瘤";消除"借口",恢复社会正常"常态";积极发展经济,提高民众"防蚀"能力。

  • 标签: 犯罪地域化 外在表征 产生原因 防控措施
  • 简介:毒品犯罪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犯罪,从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一种国际性犯罪.根据毒品犯罪的特征,其侦查方法的设计和筛选包括贴靠侦查、放线侦查、诱惑侦查、追踪侦查、技术侦查、强制性侦查等几个方面,但其有效运用还应建立在警务合作基础、证据意识基础和战略战术基础之上.

  • 标签: 毒品犯罪 侦查方法 刑事侦查 中国 证据意识
  • 简介:安徽省已从开始私种罂粟发展为外流贩毒与消费并存的省份,毒品犯罪问题是影响安徽省社会治安的一大因素,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安徽省毒品犯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介绍了安徽省毒品犯罪的概况和规律特点,并预测了以后的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二是科学分析了安徽省毒品犯罪日趋严峻的主客观原因;三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徽省毒品犯罪的对策.

  • 标签: 安徽 毒品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原因 犯罪控制
  • 简介:信息社会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顺应了惩治此类犯罪的社会需求,将该类行为入刑。但是相关规定还应加以细化、完善。并且,刑罚预防应当与犯罪预防相结合,只有做到事发前预防、事发后严惩才能真正遏制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事件的频发,从而真正做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严密保护。

  • 标签: 个人信息 犯罪 立法 司法
  • 简介:自动性的判断难以由中止犯的刑罚减免根据确定:但可以从其与我国刑法规定的与未遂犯的关系中确定判断标准,因为根据刑法条文表述,'自动性'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是对接的概念。自动性判断中的主观说与'自动性'的主观属性契合,在判断自动性时,要将行为人对外部事态的认识作为判断资料,然后判断该认识对行为人主观状态的影响,只要行为人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行为还能继续和犯罪的目的还能实现时,实施中止行为的,就具有自动性。在自动性的判断中,一般人标准只是证明过程,而不是判断标准,其判断标准最后必须回归到行为人主观上来。

  • 标签: 犯罪中止 刑罚减免根据 自动性 主观说 证明过程
  • 简介:单位犯罪的发展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在单位犯罪的理论根据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刑法理论体系与刑事政策的考量。单位犯罪应否犯罪化和犯罪化的力度都离不开刑事政策角度的思考,可以说,一方面,刑事政策决定了单位犯罪应当犯罪化,要求刑法对单位犯罪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的着眼点主要还在于如何组织对单位犯罪的反应问题,也就是对刑事政策实践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的追求问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上,刑事政策是连接社会犯罪态势和刑事法律规范的桥梁。

  • 标签: 单位犯罪 刑事政策 刑罚方式 宪政审查
  • 简介: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担任上海宝山区顾村镇某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利用其负责该忖动迂及拨付动迁款的职务便利,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受相关单位人员所送的钱物共计人民币60余万元。目前,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以受贿罪依法对其批准逮捕。

  • 标签: 犯罪现象 干部职务 村镇 村党支部书记 上海宝山区 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