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作出部署,提出法治中国的新愿景,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监狱工作要在法治中国的统摄和引领下,积极融入法治中国进程当中。法治监狱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从"法制"向"法治"的有序递进,更是从"依法治监"向"法治监狱"的超越与升华。

  • 标签: 监狱制度 法治中国 法治国家 实践课题 法治精神 法治体系
  • 简介:在侦查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假冒伪劣犯罪的特点和趋势,首次探讨和总结了假冒伪劣犯罪侦查特有的三个原则:长期作战、强力遏制原则;精确打击、全程打击原则;控方双轨侦查原则。并对三个原则的产生背景、含义和要求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假冒伪劣 侦查 原则
  • 简介:“两法衔接”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职务犯罪是“两法衔接”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在“两法衔接”中,既可能发生行政执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也可能发生刑事司法人员的职务犯罪.惩治和预防相关职务犯罪能够促进“两法衔接”健康有效地进行.

  • 标签: 两法衔接 职务犯罪 法治
  • 简介:我国刑法典中充斥着大量表征行为及结果程度的词语,学者称之为"罪量"。任何犯罪构成理论都必须以法条为依托,理论上的犯罪构成体系需要为法典中每一元素在体系中的地位做出符合逻辑的安排与说明。引进德日阶层犯罪构成理论之后,为了让该理论更加契合于我国的刑法典,罪量在该体系中应重新定位于违法性阶层之中。其中一些罪量是犯罪成立的消极判断,可视为"违法阻却事由",另一些则可借鉴"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加以认识。

  • 标签: 罪量 犯罪论体系 可罚的违法性 体系定位
  • 简介: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中犯罪主观罪过具有特殊性,难以认定是普遍存在的司法难题,但仍应努力求索。基本方法一是直接根据信息技术制度认定行为人至少具有过失;二是根据其他旁证推定行为人具有单独犯罪的故意或帮助犯罪的"明知"。未来需要根据总结的司法解释一般经验,对信息传播行为、网络攻击行为的主观罪过进行具体认定规则的完善,对网络共犯"明知"的具体推定规则进行构建,在罪责原则贯彻方面提升司法解释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网络空间 犯罪技术 主观认定 共犯明知 司法解释
  • 简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与恐怖活动犯罪是抽象危险犯与侵害犯之间的关系,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行为是刑法分则类型化的犯罪,均属正犯形态。组织、领导者因为以制造抽象危险源的方法分担了侵害犯的正犯行为,无论是否直接参加恐怖活动犯罪,都应当就此承担正犯的刑事责任;恐怖组织的参加者虽然属于参加恐怖组织罪中的正犯,但因为其并非抽象危险的直接制造者,故没有以危险行为分担恐怖活动犯罪的实行,只有在其实际参加了的那部分恐怖活动犯罪中,才应当承担正犯的刑事责任。

  • 标签: 恐怖组织犯罪 正犯 抽象危险犯 侵害犯
  • 简介:在法学本科课程刑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困扰教学者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应当以何种犯罪体系的逻辑思维进行课程讲授?教学者通常面临着需要对不同的犯罪体系做出选择。之所以在刑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的犯罪体系做出选择,这应当也与犯罪体系是否具有利于教学的功能相关。我国学者在论述犯罪体系的功能时,基本上对其具有的教学功能鲜有论及。可以认为,犯罪体系的选择既与法学本科教育的目的相关,也与犯罪体系自身的理论逻辑相关。在目前我国刑法学知识转型的背景下,犯罪体系基本体现为传统四要件体系的坚守与三阶层体系的突

  • 标签: 体系教学 功能法学 教学功能
  • 简介:犯罪的生成机理和发展态势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秩序性质。风险社会秩序中风险生产与财富生产相伴而行,财富生产逻辑的普遍化和极限化、社会控制机制相对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的局限性、"脱域"机制对行为方式和后果的影响力、现代制度的日益自我还原、技术发展的规制缺失等,对风险社会中犯罪的发生、演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风险社会阶段,犯罪演化呈现出实害性向风险性转型、犯罪危险性日益加剧、犯罪隐蔽化和匿名化、风险行为的欠规制状态以及犯罪全球化等主要态势和趋向。

  • 标签: 犯罪激发机理 犯罪趋向 风险社会
  • 简介:荷兰人威廉·邦格是世界级的犯罪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主义犯罪学家。由于其著作中文版很少,因此我国学界对其了解不多。通过研读其代表作《犯罪学导论》,特别是选取其对龙勃罗梭"犯罪人"学说批判的这一部分观点,即可从中领略其学术思想与学术品格。研究邦格的犯罪学思想,对当下中国犯罪学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的认识,进一步理性看待经济发展与犯罪率攀升的关系以及正确认识人的因素是犯罪预防的关键。

  • 标签: 威廉·邦格 龙勃罗梭 “犯罪人”学说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刑事政策是"国家运用刑法有效地组织反犯罪斗争的法律政策"[1],其和刑法之间有着先天的亲缘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紧张对立。一方面,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社会任务,刑法应当回应现实的需要,保持实践品格,刑事政策在通过刑法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刑法是犯罪人的大宪章,罪刑法定的保障机能要求刑法坚守其明确性和稳定性,而刑事政策则追求有效地打击犯罪,其着眼点在于灵活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出于对这一矛盾关系的观照,刑法教义学和刑事

  • 标签: 刑事政策 理性犯罪论 刑法体系 犯罪论体系 正当化事由 刑罚目的
  • 简介:在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今天,刑法保护水资源采用结果犯的方法有待改变。危险犯的设置,是克服水污染犯罪刑法保护失灵的重要方法,合乎环境犯罪类型化的发展趋向。同时,引入危险犯与现行刑法的基本理念契合,但可能会限制经济发展的自由。经济发展的自由与刑法规制之间的张力可借鉴德国“偶然性说”的方法,并通过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界定水污染犯罪危险犯的“危险状态”加以弥合。

  • 标签: 水污染犯罪 危险犯 合理性 危险状态 类型化
  • 简介:【裁判要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仅限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这七类犯罪,行为人将他人盗窃所得误认为是贪污贿赂所得并进行清洗不构成洗钱罪,但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区分主从犯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在犯意形成和犯罪实行两个阶段的作用。

  • 标签: 上游犯罪 洗钱罪 贪污贿赂犯罪 犯罪所得收益罪 恐怖活动犯罪 金融管理秩序
  • 简介:在市场经济中,推行招标投标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竞争机制在建筑市场中的作用,而其中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工程质量方面的竞争,通过竞争,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也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招标投标制度发展不完善,各种违背市场竞争规律的串通投标的现象屡禁不止,对于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组织陪标人协助围标,使自己单位中标,且中标额度较大的单位,应当认定属于刑法条文规定的'情节严重',构成串通投标罪。

  • 标签: 串通投标 情节严重 直接经济损失 犯罪构成
  • 简介:【案情】戴某系A市B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朱某1998年至2001年间任A市所辖县级市副市长。1998年,因朱某打算在A市购买B公司所有房屋而经人介绍与戴某相识。戴某出于与朱某搞好关系,便于以后请朱某为其公司承接工程项目帮忙的目的,分别于1998年、2000年决定由B公司两次为朱某支付房款25万余元、37万余元。2001年,朱某调任至A市某区任常务副区长,后又任区长、区委书记。

  • 标签: 追诉期限 行贿犯罪 公司负责人 1998年 2001年 单位
  • 简介: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对关系到罪与非罪、刑罚轻重的关键问题要慎之又慎,如毒品数量和明知认定问题。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数量不以纯度折算的不合理规定需引起反思,毒品累计应区分同种和异种毒品计算,有吸毒情节的贩卖、持有毒品中应不同对待吸毒行为来确定毒品数量。在毒品犯罪中只要行为人达到认识到犯罪的对象是“毒品”即可认定为明知.需注意的是对推定明知应谨慎使用,排除合理怀疑。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应该分情况予以界定此行为性质和居间人地位。提供机会型和犯意引诱型的诱惑侦查不可一概作为合法辩护的理由。毒品犯罪罪数问题应予以区分认定。

  • 标签: 毒品数量 明知 居间介绍买卖 诱惑侦查 罪数认定
  • 简介: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研究遗传对犯罪的影响会对相关犯罪的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同卵孪生子犯罪是证实遗传因素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卵孪生子有着较高的犯罪一致率。“冲动基因”是引发犯罪的高风险因素,但它仍需要许多其他诱因共同作用才足以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性染色体为XYY型染色体异常的男性自控能力差,容易实施攻击性行为,构成暴力犯罪。面对遗传与犯罪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的现状,可以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针对相关犯罪做一些预防性工作,并在研究遗传因素对犯罪影响的同时,将其同各种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 标签: 遗传 犯罪 同卵孪生子 冲动基因 性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 简介: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发严重。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世界上各国均进行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的刑事立法。文章通过分析域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发现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提出域外环境犯罪立法的可借鉴之处。

  • 标签: 域外 环境犯罪 刑事立法 现状 借鉴
  • 简介:行政违法性认识不是违法性认识的对象,也并非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要想成立行政违反加重犯,则必须具备行政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就认识错误而言,行为人对符合行政管理规范规定的禁止事项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的认识错误,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但对禁止事项的评价错误则属于法律的认识错误,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确实不具有回避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之可能时,才不构成相应犯罪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行政违法性认识 认识错误
  • 简介:他们,怀揣梦想,从乡村走向城市。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建筑工地、餐馆的后厨、写字楼的清扫间、快递的电动车上……默默劳作,希望融入城市。现实却往往很残酷。城市里有高楼大厦,他们却落脚于脏乱的隐秘角落,饱受艰辛与贫穷,误解与拒绝。于是一些人变了,盗窃、抢劫、诈骗、强奸……有的仅仅为了生存下去,有的自甘堕落,成为城市犯罪的主力军,增加着城市里的不安全感。

  • 标签: 外来务工人员 犯罪调查 城市犯罪 建筑工地 写字楼 电动车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中国犯罪治理面临两方面的现实:一是犯罪率高攀不下。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虽然政府公共安全支出不断加大〔1〕,但与此同时,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从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数看,2009年之前,刑事立案数都在500万起以下(2006年约474万起、2007年约481万起、2008年约488万起),但2009年刑事立案数突破500万起,约558万起,较往年增加三至四成,之后便一路上升,2010

  • 标签: 市场化均等化 治理市场化 犯罪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