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肠动力障碍所致消化系统症状,如早饱、腹胀、嗳气等,是病人就诊常见原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主要依赖促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药物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带来经济负担以及部分病人疗效不满意,故开发和应用经济实惠、安全有效新疗法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胃肠起搏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2004-08引进胃肠起搏器,采用生物电反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病人,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生物电反馈 胃肠动力障碍 治疗 胃肠起搏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检查广泛应用和治疗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圈套器、切开刀、导丝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消毒十分重要。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按卫生部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并且早在2002年就积极采取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内镜和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非耐高温配件、高压消毒灭菌耐高温配件等先进措施,并且分区域、分病种、分时间从多方面杜绝交叉感染发生。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时,需穿工作服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时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内镜。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检查 附件 一次性无菌手术衣 内镜检查治疗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急性阑尾炎以往多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甚至手术等多方面结合进行诊断,随着超声医学发展,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可提供更方便、更可靠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高频超声 临床症状 超声医学 诊断依据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417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戊型重型肝炎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160例戊型肝炎中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男性38例(84.4%),发病年龄35~72岁(平均58岁);2~5月和7~11月分别集中发病24例(57.1%)和16例(31.5%);在45例患者中,31例(68.9%)存活,其中35例早、中期重型肝炎存活29例(82.9%),10例晚期患者仅2例(20%,P〈0.05)存活;存活患者病程55~135天(平均76天);混合或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19例(42.2%),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例(63.2%);伴有血清AFP升高者36例,存活29例(80.6%),在9例无AFP升高者中,仅3例(33.3%,P〈0.05)存活。结论戊型重型肝炎并不少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病死率高特点。影响生存因素主要与发病年龄、病期和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 标签: 戊型肝炎 重型肝炎 临床特征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更新,整体护理成为护理服务重要内容。整体化护理主要任务是: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方面来考虑病人身心健康问题。这表明社会向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而整体化护理开展使护理服务工作量自然而然地随之大幅度增加。

  • 标签: 护理医德 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 健康观念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内镜下诊断原则及治疗方案。方法对确诊Dieulafoy病17例病人,行电极止血后,予5%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结果17例病人中14例内镜下止血成功,内镜下止血成功率82.3%,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止血成功。结论Dieulafoy病可以在内镜下确诊,并首选内镜下止血治疗。

  • 标签: 内镜下 止血 DIEULAFOY病 病人 确诊 5%鱼肝油酸钠
  • 简介:本文简介了内镜下早期胃癌形态特点、可疑病灶识别、规范观察和电子染色、色素喷洒及共聚焦筛检技术,对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很有帮助。

  • 标签: 早期胃癌 形态特点 内镜 电子染色
  • 简介: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是自然黑生物现象,每一种抗生素进入临床后往往伴随着耐药性产生。正常敏感菌株也可通过变异或者基因转移而获得耐药性。有些耐药性是人为因素加快产生。药物获得耐药性主要种类

  • 标签: 细菌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药物配伍 药物滥用
  • 简介: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脏疾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在治疗上基本以降血氨和调节氨基酸平衡为主,纳络酮为羟-2氨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样物质拮抗剂,可阻断阿片受体,产生强有力催醒作用,改善脑缺氧,以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目的,我们2002~2004年采用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病人,并与常规治疗作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纳络酮 治疗 肝性脑病 临床观察
  •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功能性胃肠病。心理、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极为重要作用。IBS多发生在伴有不同程度心理调节障碍、具有遗传特征易患群体.明显家庭聚集现象。当前公认罗马Ⅲ诊断标准是以临床症状学为依据,部分符合诊断标准IBS患者.其肠黏膜可能存在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激活和轻微黏膜炎症,这种炎症在IBS中潜在作用已引起人们关注.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治疗完全有效,IBS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未来需对IBS病理学、免疫学和肠内微生态学更全面的认识.以进一步思考IBS诊断方式和标准。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遗传 免疫 肠黏膜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估重症护理中亲情化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8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配合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亲情化护理应用于重症患者护理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患者 亲情化护理 效果评估
  • 简介:目的对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对患儿血清IgM、IgG和IgA影响。方法以16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金双歧口服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呕吐、腹泻、发热、大便性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gM、IgG和IgA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92.50%,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呕吐、腹泻、发热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M、IgG和IgA水平均显著改善,联合组血清IgM、IgG和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其治疗作用发挥与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水平有关。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疗效 症状 免疫球蛋白
  • 简介:背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如抑制可诱导促炎因子表达核因子(NF)-κB。目的:探讨EGCG对乙酸诱导大鼠结肠炎抗炎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安慰剂组(n=20)、EGCG治疗组(n=15)和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以8%乙酸制备结肠炎模型后,模型安慰剂组、EGCG治疗组和SASP治疗组每日分别予0.9%NaCl溶液2ml、EGCG50mg/kg、SASP0.25g/kg灌胃治疗7d,第8d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含量,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肠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与模型安慰剂组和SASP治疗组相比,EGCG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FN-γ以及结肠组织NF-κBp65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EGCG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表达而达到抗炎治疗作用,使结肠炎症反应减轻,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SASP。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Ⅱ型 NF-κB
  • 简介:DII4/Notch1信号通路是肿瘤血管形成、血管发育等领域研究热点.然而其在消化道血管发育不良(AGD)中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沙利度胺常用于治疗AGD所致消化道出血。目的:探讨DII4/Notch1信号通路在消化道AGD形成中作用以及沙利度胺干预机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反复消化道出血、经胶囊内镜和(或)小肠镜检查确诊为AGD患者25例和因AGD致消化道出血接受沙利度胺(100mg/d.疗程4个月)治疗者10例,1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以ELISA法检测血清DII4、Notchl浓度。结果:AGD组血清DII4、Notch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DII4与Notch1间呈正相关(r=0.900,P〈0.01)。沙利度胺治疗前后,AGD患者血清DII4、Notch1浓度无明显改变;根据性别和疗效进行分层分析,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II4/Notch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消化道AGD形成.沙利度胺对该信号通路调节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血管发育不良 胃肠出血 受体 Notch1 Delta—Like配体4 沙利度胺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