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刘迎胜先生,河南获嘉人,1947年生。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副理事长。1987--2001年,分别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班贝格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从事专题研究。

  • 标签: 中国历史 访谈录 大学教授 眼光 世界 博士生导师
  • 简介:《翰林记》为明代史家黄佐编纂的一部翰林院专志,也是明代官署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本文认为该书始纂时间当在嘉靖元年,成书时间则不晚于嘉靖四年。该书史料来源较为广泛,涉及实录、会典等官方史料及文集、笔记等私家著述,具有较高的史料及文献价值。自唐宋以来,翰林志的编纂呈现较为完整的发展脉络,黄佐《翰林记》作为明代翰林志编纂的代表性著作,是唐宋以来翰林志发展历史谱系中重要的一环。

  • 标签: 《翰林记》 编纂 史料文献价值 翰林志发展
  • 简介:汉末的五斗米道从巴蜀汉中迁徙到中原,永嘉之乱时再从中原迁徙到江南地区,汉末五斗米道与晋宋天师道是一源单绕的传承,这几乎已是早期道教史中一个固定的论述模式。本文认为降曹之後的五斗米道,很难再保有自己的宗教组织形态;永嘉之乱时从北方传到江南地区的道教组织,主要是来自青徐兖豫诸州信奉“大道”的南渡流民。束部地区的“大道”信仰源自汉末的太一崇拜,与五斗米道不同。从地域和信仰上,都可说明两晋之际传入江南的道教组织,并非来自巴蜀汉中的五斗米道。这些青徐之地的北方流民,被晋、宋政府集中在京口、晋陵一带,给予户籍和赋税政策上的特殊待遇,也是理解《三天内解经》《陆先生道门科略》等六朝天师道经典的重要历史背景。

  • 标签: 东晋南朝 五斗米道 天师道 历史渊源 大道信仰
  • 简介:胶济铁路作为我国较早修建的铁路动脉,横贯山东腹地,深刻影响了20世纪初至今沿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风貌。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胶济铁路的终点城市,保护铁路工业遗产特色是延续其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途径。对胶济铁路济南段铁路工业遗存现状进行田野调查,梳理和总结了其发展脉络和遗留状况;从历史、社会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胶济铁路济南段铁路工业遗产作分析,依据近现代建筑遗产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胶济铁路济南段整体铁路工业遗存展开价值评估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发掘胶济铁路济南段的遗产价值并提出保护的必要性。

  • 标签: 胶济铁路 济南段 工业遗产 价值研究
  • 简介:选取宝鸡市区50条街巷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与历史相关的道路中探讨历史名人、古代姓氏、历史文化古迹、历史事件、古村落名、宗教等;在与地理相关的道路中探讨与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地理实体、地理方位等的关系,得出宝鸡市区渭河北岸的金台区和渭滨区部分道路命名科学原理,最后提出了宝鸡路名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和改进举措,以期为宝鸡地名工作提供参考,延续宝鸡文脉。

  • 标签: 宝鸡 街巷命名 历史 地理
  • 简介:河湟流域汉人中广为流行的"南京珠玑巷移民"祖源传说,实为明代朱元璋上元节观灯野史传说和南雄珠玑巷传说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的特殊时期由于汉人族群的文化需要而出现并被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为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之后由于多民族文化的互动,又出现了在汉、藏、土族等多民族中演化互动的现象,从中反映出多民族地区祖源传说生成的机制性特点。

  • 标签: 南京珠玑巷 移民传说 河湟汉人 多元文化互动 族群历史记忆
  • 简介:根据弗里曼(Freeman)和戈瑟姆(Gotham)对绅士化及旅游绅士化特征的研究,形成了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以南京老城南的门东、门西、夫子庙和南捕厅4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有旅游开发项目推动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并非一定是具备绅士化潜力的区域,如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项目的进展决定了存在绅士化潜力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否已经开始绅士化进程;案例街区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特征与戈瑟姆(Gotham)提出的旅游绅士化特征基本相符。

  • 标签: 历史文化街区 旅游绅士化 南京
  • 简介:进入21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在我国,“退二进三”使得老工业区如今成为工业遗产集中区——工业遗产的大量涌现对当代中国无疑是一项挑战。对于工业遗产集中区可持续管理问题,遗产评估与策略生成是相关工作的第一步。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从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角度提出了针对此类城区的评估要点,并结合这些要点构建了评估流程以及评估与策略生成体系。本体系构建旨在提供一种一体化、动态性、多学科交叉的工业遗产评估与策略生成方案,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在老工业区的应用,推动工业遗产可持续管理。这一实践思路或可启发相关工作者最终取得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 标签: 城市历史景观 工业遗产 价值 评估 可持续管理
  • 简介:从原住民社会融合角度出发研究历史街区活化复兴规划,是为了解决当下历史街区更新复兴过程中与原住民之间产生的冲突问题。缺少原住民生活的历史街区无法体现持久性活力,而新的复兴改造及商贸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打扰原住民生活。关注原住民本真生活与行为模式,可以激发历史街区空间环境的活力和生命力。导入社会融合理念,构建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体系,提出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的活化复兴规划策略。以哈尔滨老道外街区为例,研究讨论以原住民社会融合为本的历史街区发展商贸旅游复兴规划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历史街区复兴 社会融合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 哈尔滨老道外街区
  • 简介:若从张弼士在槟城的事迹去看他对自己张家宗亲的贡献,张弼士曾先后直接替槟城张氏宗亲做过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他向“大伯公”认亲,并以已故“大伯公”张理是本身“嗣伯祖父”为由,请求清廷追封本区域华人心目中象征大众开拓主权的英灵。第二件事,是他出钱出力,率领槟城各籍贯张氏宗亲创立联合各系子孙的张氏清河堂。

  • 标签: 张弼士 槟城 历史 张姓 清代 大众
  • 简介:以电影为切入点,将触媒理论引入历史街区更新研究中。从文化触媒的特性角度,系统分析了文化触媒除发挥本体的功能外,还应寻求其功能延展性和设计的增量。文化触媒建筑在一定的设计策略指导下,不仅能加强原有的使用功能,还可以很好地对街区的局部与整体产生催化作用,形成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触媒效应。

  • 标签: 历史街区 触媒效应 电影博物馆
  • 简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提升相协调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历史名城保护背景下的旧城改造策略,重点就交通解决策略进行研究,并结合西安顺城巷棚户区改造的具体实践,探讨解决古城交通问题、提升交通品质的历史文化名城交通发展策略,为类似的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交通策略 旧城改造
  • 简介:20世纪70~90年代中国政府地质、石油等部门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多次科学考察,获得了关于南海物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海底地质等大量第一手科学考察数据和样品,这为中国有效管理南海这块“蓝色国土”、科学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南海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科学考察与捍卫主权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察队通过对南沙地质地理的调查研究,为国家建设南沙岛礁补充和完善了大量资料,这对南海主权捍卫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政府 西沙和南沙群岛 科学考察 主权
  • 简介:2016年,有关中国边疆治理、疆域沿革、边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等中国边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西藏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具启发性、更为多样化的思考维度.古代藏族与汉文史籍所载西羌、南羌、月氏、西戎诸族之间的同源关系,堪称上古西藏经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原文明交流互通关系之明证.回顾历史是为经世致用.青藏高原考古、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等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不但为象雄、吐蕃时期的西藏历史研究继续提供实证,更进一步激发学界关于古代西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的热议.这一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趋势,为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理论体系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边疆学理论 象雄吐蕃 “一带一路” 综述
  • 简介:国际战略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于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在中俄三百余年的边界交涉中,俄国一直持续不断地对中俄边境地区(有时深入中国境内)进行科学的地理考察,以期获得详尽的地理知识,绘制精确的地图。这些在中俄边界谈判和边界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中俄边界交涉中,俄国可谓占尽优势,这背后是以坚实的近代地理学知识和科学的地图绘制为支撑的。

  • 标签: 地理学考察 地图绘制 边界形成 中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