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非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p-ucMGP)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就诊或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共24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XA)测定骨密度(BMD)。根据BMD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n=86)、骨量减少组(n=64)和PMOP组(n=9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dp-ucMGP水平。并检测血钙、血磷、血β胶原降解产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骨钙素、β-CTX、PINP和dp-ucMG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dp-ucMGP与年龄(r=0.254,P=0.042)、绝经年限(r=0.343, P=0.036)、β-CTX(r=0.023, P=0.025)呈正相关,与BMI(r=-0.169,P=0.041)、腰椎BMD(r=-0.176,P=0.031)、股骨颈BMD(r=-0.234, P=0.025)和骨钙素(r=-0.176, P=0.034)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164, P=0.024)、绝经年限(OR=1.151, P=0.031)、β-CTX(OR=1.122, P=0.037)和dp-ucMGP(OR=1.244, P=0.033)为PMOP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和绝经年限后,dp-ucMGP(OR=1.237,P=0.045)仍为PMOP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dp-ucMGP可能成为PMOP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非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26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氨基酸的代谢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18种血清氨基酸的代谢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利用筛选出的6种血清代谢物构建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这说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在预测结直肠癌的预后、个体化治疗及研究淋巴结转移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健康人群血清肌酐(Scr)水平的分布,初步建立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实验室Scr参考区间并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随机调取2020年9—1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健康体检者15 825例,其中男8 788例,女7 037例,年龄范围20~79岁。观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Scr检测结果的分布情况,建立Scr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人群男性Scr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进行分组,初步建立健康人群Scr参考区间并通过验证,男性为60.90~107.33 μmol/L,女性为41.99~76.00 μmol/L。结论各实验室应结合检测系统、人群和地域的差异,建立适合自己的Scr参考区间,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估肾脏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 标签: 血清肌酐 参考区间 健康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α-生育酚水平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70例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定期实施X线片检查明确其骨折愈合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中有12例骨折未愈合,占17.14%;骨折愈合50例,占比82.86%。骨折未愈合患者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低于骨折愈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显示,术前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低是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来评估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情况。

  • 标签: 碱性磷酸酶 α-生育酚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3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血清VCAM-1、TNF-α水平和术后延迟愈合情况,并根据术后延迟愈合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组和正常组。分析血清VCAM-1、TNF-α水平与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相关性。结果103例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12例(11.65%),正常愈合91例(88.35%)。延迟组血清VCAM-1、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CAM-1、TNF-α高表达可能是胫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VCAM-1、TNF-α高表达和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临床可早期检测患者术后的血清VCAM-1、TNF-α水平,评估患者发生延迟愈合的风险,以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胫骨骨折 延迟愈合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RNA-145(miR-145)、miRNA-21(miR-21)和miRNA-197(miR-197)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45、miR-21和miR-197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5、miR-21和miR-197单独及联合诊断NSCLC的效能。结果NSCLC组miR-145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1.05±0.40比1.38±0.44,t=-4.326,P<0.01),miR-21、miR-197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37±0.89比0.83±0.25,4.42±0.75比1.10±0.33,均P<0.01)。NSCLC组中,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miR-21和miR-197相对表达量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均P<0.01),腺癌患者miR-145相对表达量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miR-21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miR-145、miR-21、miR-197单独诊断NSCLC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95% CI 0.795~0.907)、0.868(95% CI 0.812~0.938)、0.857(95% CI 0.801~0.913),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4、2.03、2.98;采用最佳截断值进行诊断时,单独检测灵敏度最高的是miR-145(83.76%),特异度最高的是miR-21(87.63%);三者联合检测时AUC为0.939(95% CI 0.904~0.965),诊断灵敏度为91.58%,特异度为79.86%。结论miR-145、miR-21、miR-197相对表达量与NSCLC患者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成为辅助诊断NSCLC的标志物,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和灵敏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微RNAs miRNA-145 miRNA-21 miRNA-197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就诊的40例体质指数(BMI)≥25 kg/m2的PCOS患者为肥胖组,并抽取同期来医院就诊的40例BMI<25 kg/m2的PCOS患者为非肥胖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就诊当天血清IL-6、糖代谢[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GLU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代谢指标[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分析PCOS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非肥胖组,LDL-C、TC、TG、FFA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血清FPG、HbA1c、GLU 2 h水平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血清IL-6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血清IL-6水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P<0.05),与血清LDL-C、TC、TG、FFA、FPG、HbA1c、GLU 2 h呈正相关(r>0,P<0.05)。结论PCOS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糖脂代谢有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糖脂代谢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对单中心临床样本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88例胆汁淤积患儿,包括89例胆道闭锁患儿(BA组),6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15例胆总管囊肿和20例胆汁淤积症患儿为疾病对照组(DC组),另纳入23例同期体检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MMP-7水平。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用Spearman相关分析MMP-7与实验室指标、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等级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并确定最佳临界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BA组血清中MMP-7含量为44.59(36.1,64.3)ng/ml明显高于DC组[10.1(7.1,12.2)ng/ml,P<0.001]和NC组[4.9(3.9,9.3)ng/ml,P<0.001];DC组MMP-7含量亦明显高于N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实验室各指标相比,MMP-7诊断效能最好,AUC面积为0.982(95%CI:0.970~0.996);当最佳临界值为12.8 ng/ml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分别为0.986、0.927、94.44%、96.36%和96.28%。MMP-7含量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高度相关(r=0.61,P<0.001),其次MMP-7含量与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含量呈中度相关(r=0.48,P=0.03;r=0.53,P<0.001)。当把MMP-7、GGT、TB和DB作为联合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时,与单独MMP-7比较,联合后的诊断效能区别不大。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患儿血清MMP-7含量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462;P<0.001),而与炎症活动度不相关(r=0.192;P=0.07)。结论血清MMP-7作为独立指标诊断BA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准确度,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表明其具有作为治疗靶点或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能。

  • 标签: 胆道闭锁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胆汁淤积症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的血清糖化血清蛋白(GSP)分布情况,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取完全随机化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6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 154例,男556例,女598例,年龄20~79岁。应用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血清GSP浓度,并依据CLSI C28-A3和《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文件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GSP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成人血清GSP水平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区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依据性别分组建立了健康成人血清GSP的参考区间:男性(20~79岁)1.86~2.52 mmol/L,女性(20~79岁)1.78~2.37 mmol/L。结论血清GSP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能够为人群健康筛查和相关疾病辅助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 糖化血清蛋白 参考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对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P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43例,年龄(48.78±3.51)岁,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前检测血清MCP-1、IMA水平。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后3个月,10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5例(50.93%),预后不良53例(49.07%);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CP-1、IMA水平分别为(16.83±2.95)ng·dl-1、(10.95±1.85)μg·L-1,高于预后良好组(13.76±2.18)ng·dl-1、(8.62±1.6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IMA水平可影响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均OR>1,P<0.05)。绘制ROC发现,血清MCP-1、IMA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受血清MCP-1、IMA水平的影响,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预测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

  • 标签: 后循环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新生儿肺炎(neonatal neonatal pneumonia,N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82例NP患儿为NP组,其中细菌感染肺炎46例纳入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肺炎36例纳入非细菌感染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新生儿42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定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CT、hs-CRP水平。比较分析三组研究对象血清IL-6、PCT及hs-CRP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IL-6、PCT、hs-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NP患儿血清IL-6、PCT、hs-CR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8.36±50.33)pg/mL比(22.91±8.48)pg/mL比(9.02±8.11)pg/mL,(1.52±2.28)ng/mL比(0.49±0.37)ng/mL比(0.07±0.03)ng/mL,(15.87±2.60)mg/L比(4.60±2.29)mg/L比(2.08±0.53)mg/L,F值分别为606.662,12.443和573.974,P值均<0.05];且细菌感染组血清IL-6、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血清IL-6、PCT及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NP患儿血清IL-6与PCT、IL-6与hs-CRP、PCT与hs-CR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5,0.224和0.408,P值均<0.05)。细菌感染组NP患儿中的P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hs-CRP和IL-6阳性检出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48%(43例)比60.87%(28例),93.48%(43例)比78.26%(36例),χ2值分别为13.883和4.389,P值均<0.05]。IL-6、PCT、hs-CRP对细菌感染性NP患儿单独检测效能分别为63.41%,79.27%和90.24%,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为96.34%,均优于以上指标的单独检测效能。结论细菌感染性NP患儿血清中IL-6、PCT、hs-CRP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各指标对于细菌感染性NP患儿早期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IL-6、PCT、hs-CRP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标记物检测在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中期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孕妇208例,检测其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抑制素A水平,比较不同年龄孕妇高风险筛查和确诊结果,比较不同孕周、不同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母体血清标记物检测水平,统计血清标记物四联检测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208例孕妇中,≥35岁者71例,<35岁者137例;≥35岁孕妇的高风险率为40.85%(29/71),羊膜穿刺率为62.07%(18/29),确诊率为19.72%(14/71),高于<35岁孕妇的17.52%(24/137)、33.33%(8/24)、1.46%(2/137),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AFP水平呈增高趋势,HCG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不同孕周孕妇的抑制素A水平存在U型变化(P<0.05)。唐氏综合征孕妇AFP MOM值、HCG MOM值高于18-三体综合征孕妇(P<0.05)。血清标记物四联检测的敏感度为76.92%(10/13),特异度为92.82%(181/195),准确度为91.83%(191/208),阳性预测为41.67%(10/24),阴性预测值为98.37%(181/184)。结论妊娠中期采用血清标记物检测可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血清AFP、uE3、HCG、抑制素A联合检测唐氏综合征敏感度、阳性预测值理想,可进一步提高产前筛查效果,为唐氏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信息支持。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妊娠中期 产前筛查 甲胎蛋白 游离雌三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及不规则趋化因子(FKN)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不良组(52例)和预后良好组(48例)。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作ROC曲线分析血清MIF、CKLF1、FKN水平检测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GCS评分3~5分、血清MIF水平≥1.1 ng/ml、血清CKLF1水平≥35 pg/ml和血清FKN水平≥100 pg/ml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MIF、CKLF1及FKN水平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AUC值显著高于三者单项预测(P<0.01),截断值分别为0.935 ng/ml、32.897 pg/ml、88.695 pg/m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F与CKLF1呈正相关(r=0.522,P=0.001);MIF与FKN呈正相关(r=0.409,P=0.028);CKLF1与FKN呈正相关(r=0.336,P=0.038)。结论血清MIF、CKLF1及FKN水平可作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趋化素样因子-1 不规则趋化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1 h)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尿源性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6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0例,女50例。平均年龄(51.8±11.9)岁。伴高血压病68例,糖尿病26例。既往有内镜取石手术史16例。术前有发热病史12例,术前置管6例。24例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12例术前尿亚硝酸盐阳性,32例术前尿常规白细胞(+++)。160例均行单通道钬激光mPCNL。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输液量。所有患者均术后1 h留取血液标本,检测血常规、白蛋白,计算血白细胞变化幅度△WBC和白蛋白变化幅度△Alb。术后行结石成分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对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60例,脓毒症组13例(8.1%),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53.1±8.2)岁;非脓毒症组147例(91.9%),男103例,女44例;平均年龄(51.7±12.1)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在结石性质[感染性结石占比:38.5%(5/13)与8.8%(13/147)]、手术时间[(94.6±26.2)min与(63.6±24.5)min]、尿细菌培养阳性率[46.2%(6/13)与12.2%(18/147)]、尿亚硝酸盐阳性率[30.8%(4/13)与5.4%(8/147)]、尿白细胞定性强阳性率[61.5%(8/13)与11.3%(24/147)]、术后早期白蛋白[(34.2±2.7)g/L与(40.7±6.2)g/L]和术后早期△Alb [(18.3±4.6)%与(3.8±14.3)%]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白细胞定性强阳性(OR=57.704,95%CI 2.407~1383.427,P=0.012)、术后早期血白细胞计数(OR=2.406,95%CI 1.154~3.627,P=0.014)和术后早期△Alb(OR=1.373,95%CI 1.083~1.740,P=0.009)是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Alb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血白细胞计数(0.603)和尿白细胞定性(0.726)(P<0.01)。△Alb的临界值为14.6%,预测术后尿源性脓毒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和84.6%。结论尿白细胞定性强阳性、术后早期△Alb和血白细胞计数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后早期△Alb对术后尿源性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肾结石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源性脓毒症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所有患者总胆红素三分位数分为Q1、Q2、Q3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DR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P<0.05),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尿素氮及血尿酸较NDR组升高(P<0.05)。将两组间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OR:0.922,95% CI:0.893~0.952),病程、收缩压、尿素氮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进一步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三分位,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位于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患者发生DR的OR值为0.455(95% CI:0.328~0.629)。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预测DR发生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素氮、收缩压的水平,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所有患者总胆红素三分位数分为Q1、Q2、Q3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DR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P<0.05),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尿素氮及血尿酸较NDR组升高(P<0.05)。将两组间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OR:0.922,95% CI:0.893~0.952),病程、收缩压、尿素氮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进一步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三分位,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位于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患者发生DR的OR值为0.455(95% CI:0.328~0.629)。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预测DR发生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素氮、收缩压的水平,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及不规则趋化因子(FKN)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不良组(52例)和预后良好组(48例)。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作ROC曲线分析血清MIF、CKLF1、FKN水平检测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GCS评分3~5分、血清MIF水平≥1.1 ng/ml、血清CKLF1水平≥35 pg/ml和血清FKN水平≥100 pg/ml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MIF、CKLF1及FKN水平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AUC值显著高于三者单项预测(P<0.01),截断值分别为0.935 ng/ml、32.897 pg/ml、88.695 pg/m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F与CKLF1呈正相关(r=0.522,P=0.001);MIF与FKN呈正相关(r=0.409,P=0.028);CKLF1与FKN呈正相关(r=0.336,P=0.038)。结论血清MIF、CKLF1及FKN水平可作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趋化素样因子-1 不规则趋化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评分、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RA患者100例为RA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不同疾病活动评分、不同X线分期、不同骨密度RA患者的血清MMP-3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⑴RA患者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分组,高度活动期组[(300.87±15.93)ng/ml]和中度活动期组[(213.78±12.79)ng/ml]血清MMP-3水平均较临床缓解期组[(82.87±8.19)ng/ml]明显升高。⑵RA患者组血清MMP-3水平[(190.98±13.4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9.97±10.63)ng/ml]。⑶不同X线分期RA患者比较,Ⅲ期[(206.18±13.58)ng/ml]、Ⅳ期[(301.72±13.43)ng/ml]的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Ⅰ期[(89.16±10.13)ng/ml]。⑷RA患者根据骨密度分组,骨量减少组[(180.87±12.69)ng/ml]和骨质疏松组[(289.54±13.28)ng/ml]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121.05±8.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RA组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CRP、ESR、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3在RA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RA疾病活动度、骨侵蚀、骨质疏松相关,有望成为预测RA骨侵蚀及放射学进展的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基质金属蛋白酶3 骨侵蚀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确诊的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40例(A组)、PPROM未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40例(B组)、正常妊娠并分娩的产妇40例(C组),对比三组分娩前的血清SAA、TREM-1、TNF-α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项指标预测PPROM患者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患者的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AA、TRE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WBC、CRP、PCT、SAA、TRE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TREM-1+TNF-α联合检测诊断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为96.35%、特异度为84.79%、漏诊率为3.65%、误诊率为15.21%;SAA+TREM-1+TNF-α联合检测诊断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均高于SAA、TREM-1、TNF-α、WBC、CRP、PCT对应的AUC值(0.786、0.703、0.710、0.670、0.723、0.853)(P<0.05)。结论血清SAA、TREM-1、TNF-α水平升高对于诊断PPROM患者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高于WBC、CRP、PCT、SAA、TREM-1、TNF-α各项指标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胎膜早破 淀粉样蛋白A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转铁蛋白(TF)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QRS波时限、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TF诊断CHD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NYHA分级是影响CH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Hcy、TF联合诊断CHD的AUC(0.855)>Hcy(0.775)>TF(0.757),灵敏度为76.47%,特异度为82.67%;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Ⅰ级、Ⅱ级者(P<0.05);观察组QRS波时限≥110 ms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110 ms者(P<0.05);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TF与CHD患者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心功能、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供循证指导。

  • 标签: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转铁蛋白 QRS波时限 NYHA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