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腹腔高压及腹胀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腹腔高压及腹胀患者50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3组,即A组、B组、C组。三组病人均在采用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附加治疗,A组采用改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或口服;B组采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或口服,C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肠,对比AppacheⅡ、Roson、Balthazar CT评分、膀胱测压。结果:A组AppacheⅡ、Roson、Balthazar CT评分标准、膀胱测压指标优于B、C组。结论:改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腹腔高压及腹胀可以改善AppacheⅡ、Roson、Balthazar CT评分以及膀胱测压。

  • 标签: 改良复方大承气汤 急性胰腺炎腹腔高压 腹胀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呼吸科128例年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019年7月-2021年6月)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段(60-70岁、≥71岁)、抗生素使用情况(1-3种、>3种)、住院时间(≤30天、≥31天)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70岁、使用抗生素≤3种、住院时间≤30天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比例明显降低,差异(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患者年龄、抗生素使用及患者住院时间具有直接关系,因此临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消除)患者医院感染因素的产生,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乡镇医院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份-2020年1月份本院呼吸内科诊治患者100例,其中肺炎51例、上呼吸道感染49例。实施相关分析,描述性统计抗生素应用情况,开展简单的讨论。结果:抗生素应用48.00%,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57.14%,静脉用药37.50%,都为经验性用药,培育率41.67%,检出耐药率为16.67%。结论:乡镇医院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基本相对科学合理,然而氮培养少、耐药率高,需要注重药菌的预防,注重病原体检验,提升经验性用药水平。

  • 标签: 乡镇医院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手术及131I治疗后疗效分类,并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6例高危DTC患者[男70例,女186例;年龄(47.6±12.9)岁]。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以及患者术后半年刺激状态下所测数据将患者分为最佳治疗反应(ER)组、疗效不确定(IDR)组、血清学反应欠佳(BIR)组和影像学反应欠佳(SIR)组,BIR和SIR进一步合并为不完全反应(IR)组。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4个疗效组各临床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肿瘤最大径对ER、IR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ER、IR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有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V006E突变检测结果的亚组单独行疗效的χ2检验。结果ER、IDR、BIR和SIR组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8.05%(123/256)、20.31%(52/256)、19.53%(50/256)、12.11%(31/256)。4个疗效组患者的性别(χ2=11.495,P=0.008)、肿瘤最大径(H=21.368, P<0.001)、N分期(χ2=42.012, P<0.001)、远处转移(P<0.001)、psTg水平(H=142.829,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获得的预测ER和IR的psTg界值为5.38 μg/L和15.85 μg/L,灵敏度分别为79.7%(98/123)和88.9%(72/81),特异性分别为84.2%(112/133)和91.4%(160/175);预测ER和IR的肿瘤最大径的界值为1.45 cm和1.95 cm,灵敏度分别为63.4%(78/123)和53.1%(43/81),特异性分别为66.2%(88/133)和74.3%(130/175)。女性[比值比(OR)=2.305,95% CI:1.041~5.104]、N0期(OR=2.365,95% CI:1.104~5.066)、psTg<5.38 μg/L(OR=17.271,95% CI:8.561~34.841)、肿瘤最大径<1.5 cm(OR=2.194,95% CI:1.092~4.409)是ER的独立影响因素;psTg≥15.85 μg/L(OR=81.544,95% CI:30.561~217.577)、N1b期(OR=3.617,95% CI:1.276~10.253)、肿瘤最大径>4.0 cm(OR=47.060,95% CI:2.449~904.360)是IR的独立预测因素。SIR组中远处转移亚组的BRAFV006E突变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疗效组(χ2值:20.852~40.905,均P<0.008)。结论高危DTC患者初始治疗半年后,48.05%的患者可以达到ER而重新归为低危。女性、N0分期、psTg<5.38 μg/L、肿瘤最大径<1.5 cm的患者初始治疗后的疗效较好;N1b分期、psTg≥15.85 μg/L、肿瘤最大径>4.0 cm的患者初始治疗后疗效较差。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甲状腺球蛋白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中医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创造良好的护理条件,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上呼吸道感染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有利于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的因素,为碳酸锂辅助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选择更合适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该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31I治疗前进行碳酸锂辅助治疗的61例患者[男23例,女38例,年龄13~73(37.7±1.9)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服用碳酸锂前后各临床参数[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2 h、4 h和24 h摄碘率,2 h/24 h和4 h/24 h摄碘率比值]的变化,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有利于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的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碳酸锂治疗后可显著提高24 h摄碘率[(74.82±2.69)%和(82.38±2.33)%;t=2.674, P=0.010]、降低4 h/24 h摄碘率比值[(88.96±2.85)%和(82.12±2.27)%;t=2.644, P=0.010]、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123.03±3.09)和(130.38±2.49) h;t=2.656, P=0.010]及降低FT3[(26.46±1.65)和(21.31±1.42) pmol/L;t=3.421, P=0.001]和FT4[(56.59±2.12)和(49.24±2.19) pmol/L;t=3.289, P=0.00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 h和4 h摄碘率、2 h/24 h和4 h/24 h摄碘率比值及治疗前131I有效半衰期与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相关(b值:-0.576~0.642,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4 h/24 h摄碘率比值是影响碳酸锂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b=0.642, 95% CI:0.453~0.832,P<0.001)。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为y=-49.785+0.642x,4 h/24 h摄碘率比值超过77.55%时服用碳酸锂治疗后可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结论4 h/24 h摄碘率比值是影响碳酸锂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且4 h/24 h摄碘率比值超过77.55%的甲亢患者服用碳酸锂治疗后可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半衰期 碳酸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肢体超干型静脉畸形(EVM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收治172例采用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的肢体EVM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94例。所有患者均有病变部位不同程度肿胀、疼痛,术前行MRI明确病变范围。评估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皮肤损伤、神经损伤)及死亡率,术后观察病变部位体积变化以及肿胀、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7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激光腔内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100%。皮肤灼伤2例(1.16%),治疗部位感觉异常13例(7.56%),皮下瘀斑67例(38.95%)。随访时间为(12.90±4.84)个月,随访期内163例(94.77%)病变部位疼痛缓解,111例(64.53%)肿胀缓解。术后12个月畸形病灶直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5±2.89) cm 比 (16.36±3.05) cm,t=23.879,P<0.01]。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导致的长期功能障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事件发生,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EVM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激光腔内消融 静脉畸形 超干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人血清白蛋白(HSA) SPECT/CT显像对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99Tcm-HSA SPECT/CT检查的55例低蛋白血症患者[男21例,女34例,年龄5~78 (46.7±13.5)岁]的资料,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分别计算动态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对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55例患者中46例临床最终诊断为蛋白丢失性肠病。99Tcm-HSA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对蛋白丢失性肠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30%(42/46)和100%(46/46)、6/9和8/9、87.27%(48/55)和98.18%(54/5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5.73、4.27、5.42,均P<0.05)。结论在99Tcm-HSA平面动态显像基础上,SPECT/CT显像对肠道蛋白丢失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对蛋白丢失性肠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蛋白丢失性肠病 血清白蛋白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视觉和半定量分析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5例颅内PCNSL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57.49±2.54)岁]的影像资料,并分别与52例脑胶质瘤和60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对比,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半定量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WM),评价18F-FDG PET/CT在颅内PCNSL诊断中的价值。2组间半定量结果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校正后t检验,2组间诊断效能的比较及鉴别诊断阈值的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视觉分析结果显示,颅内PCNSL以高摄取18F-FDG的幕上、单发、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为多见,水肿、占位效应及瘤内继发改变不明显。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相比,颅内PCNSL的SUVmax最高(脑胶质瘤:9.96±0.48;脑转移瘤:11.97±0.58;颅内PCNSL :26.42±1.17,t= 13.02、11.07,均P=0.000),T/WM亦最高(脑胶质瘤:2.99±0.09;脑转移瘤:2.60±0.08;颅内PCNSL:4.37±0.10,t=10.13、13.88,均P=0.0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15.8时,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82),而当SUVmax= 16.8时,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AUC最大(0.946);T/WM=3.395为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T/WM =3.220为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以作为传统影像学诊断颅内PCNSL的有效补充,同时在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淋巴瘤病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脉管异常疾病的命名和分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不精确的术语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病因的理解、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本文将从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加深临床医师脉管畸形的认识,对做出适宜的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性黄疸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2只。所有大鼠均进行胆总管结扎。实验组大鼠用3-0丝线双重结扎且于结间切断胆总管。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 d和7 d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实验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不清,并且肝索解离。实验组血清TGF-β1水平术后2 d[(689.42±58.13) ng/L]和术后7 d[(867.53±45.62) ng/L]高于假手术组[(519.92±32.41) ng/L和(536.52±41.29) ng/L,t=8.822、18.6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术后2 d[(6.53±1.29)%]和术后7 d[(8.97±1.85)%]高于假手术组[(1.17±0.24)%和(1.54±0.39)%,t=14.151、13.6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术后2 d[(0.89±0.14)%]和术后7 d[(0.95±0.19)%]高于假手术组[(0.52±1.32)%和(0.31±1.76)%,t=14.693、18.3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灰度值术后2 d(0.62±0.13)和术后7 d(0.78±0.10)高于假手术组(0.21±0.05和0.23±0.06,t=10.197、16.3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性黄疸大鼠TGF-β1表达明显上调,胆管上皮细胞增殖诱导成纤维细胞活化。

  • 标签: 胆总管结扎 梗阻性黄疸 成纤维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49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结果49例产妇中常规止血成功40例,成功率为81.6%;另外9例患者中5例经宫腔填塞纱布后止血,产后24h生命体征平稳将纱布条取出;4例行盆腔血管结扎;行子宫全切除术者0例。无并发症发生,48例患者产后42d随访子宫复旧良好。结论产后出血病因复杂,临床应针对出血原因选择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法;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并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挽救产妇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产后出血 预防 临床治疗
  • 简介:化疗是一些恶性肿瘤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低分化恶性程度高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易转移。化疗时以往用头皮钢针或留置针穿刺,虽然操作简单,但是难于长期保留,容易脱出需反复穿刺,而且输液时受渗透压及pH值、药物的稀释程度不足,静脉内血流相对缓慢的影响,极易导致静脉炎、皮肤坏死。

  • 标签: PICC置管 化疗 留置针穿刺 护理 恶性程度 肿瘤术后